标签 成佛之道 下的文章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42)

于中具足戒 戒法之最胜
殷重所受得 护持莫失坏
极重戒有四 淫行不与取
杀人大妄语 破失沙门性
余戒轻或重 犯者勿覆藏
出罪还清净 不悔得安乐

我们现在很多居士,也动不动要来挂单,也不知道是谁给教出来的感觉。如果严格地执行挂单标准,应该是出家而且受了具足戒,从事相上有了戒牒后才可能的事。因为受具足戒是十分珍重可贵的,俗称三坛大戒,可谓出家一场的标志,其中的核心就是比丘(尼)具足戒,不论从戒子的要求、时节因缘、规模大小,乃至仪式如法都极为郑重其事!

所以又称四波罗夷,意思就是犯了此四条就好比一个人的头断了一样。这里大家特别是受了菩萨戒的人会有一个疑问,为什么比丘戒把淫放在首位?提醒大家一下,我们正在讲三乘共法,主角声闻乘的根本目标是先修解脱道,而最障碍我们解脱、最导致我们生死不断的就是淫欲心,故而声闻乘首当其冲重点要断淫。

四重罪的淫行,要绝对地守护不毁犯,哪怕一点点的相触,极短时间内都可能会破了根本。当然提升到心的层面,戒律又是理性且灵动的,因为障道的是我们的心,如果心中并没有欲意产生乐受,纵然行为上有被迫的特殊情况,反而也是不犯的。重复一遍是除非真的心不受乐,否则不可以成为行淫的借口,通常的情况,如果是一个凡夫,行为上有过淫行,心里也免不了同步参与其中了。

盗戒之盗,解释为不与取,只要是有所属的财物,带着窃取的心用方法搞到手,就犯了根本重罪。杀生的极重通常特指杀人,自己动手、指使别人、还有堕胎全部都算。大妄语戒要特别小心,因为很严重的毁犯往往被人轻而易举地就干完了。比如自己是凡夫而骗别人说自己是圣人,没有神通装说自己有神通,骗别人说菩萨告诉自己什么话,自己见神见鬼等来诱惑信徒,故弄玄虚玩花招地让人感觉自己是圣人,这方面要千万小心。破坏了这四根本戒,就丧失沙门的体性,没有了出家人的资格,应该逐出僧团,取消其出家身份,在佛制的僧团中一直是这样子的处理方式。

除此之外其他方面的或轻或重的毁犯,不可以隐藏在心,应该发露忏悔,忏悔得清净就称为出罪,依然是具备戒体的僧人。而且凡是忏悔过清净了的僧人,别的同道不可再去算旧账诽谤打击,否则也会犯戒。在这样的体制中,当事人就不会为自己过去而忧悔不已,自然心生安隐喜乐。

僧团共住方式实际上是非常合理、科学又机智的,许多极具优势的特点我们并不知情,这都得益于伟大佛陀的慈悲与智慧。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41)

灭应灭于惑 惑灭则苦灭
解脱于痴爱 现证寂灭乐
能灭苦集者 唯有一乘道
三学八正道 能入于涅槃
初增上尸罗 心地净增上
护心令不犯 别别得解脱
在家五八戒 如前之所说
出家戒类五 沙弥沙弥尼
比丘比丘尼 及式叉摩那
于中具足戒 戒法之最胜
殷重所受得 护持莫失坏

苦、集讲完之后开始讲灭谛,轮回受苦的主体色身,逼迫受苦的物质外境,都不是解决问题之道,烦恼才是一切苦的根源,灭除烦恼才是寂灭之道。我们此刻就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了烦恼,我们的人生会有多么透亮诚恳。

因为根性有异,佛陀设计的教法也不同,种种的法门都是方便引导对症治疗,究竟而言同登彼岸、了生脱死寂灭之道的体性并没有差别。具体表现为三增上学,增上某种意义讲就是提供保障,比如我们根本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业,所以就制定戒律把我们护持住;散乱是我们绝对的常态,所以就有诸多禅修的方法支持我们返本归元投入到禅定境界;如同水清月显一般,只有绝对的冷静才能显露真实的智慧结晶。这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三学相因相依,成为解脱寂灭的资历。

再说道谛,就是八正道,连极乐世界依旧在讲的八圣道分,是成圣的正途,前面已有讲过。具体的内容从尸罗开始,尸罗是梵语发音,翻译为汉语就是戒律的意思,分开讲,戒是有所不为,律是当有所为,也就是说除了不可以做的不做之外,应该做的还要去做,这才称得上戒律的精神!前面讲止善行善的意思许多人没明白,认为写错了。

戒律的种类有顿立和渐次两种:顿立比如八关斋戒、菩萨戒,发心说受就可以受,没有什么前期的资格认证;渐次戒则如同上台阶,要一节一节地从五戒、十戒等等次第开展。还有性戒和遮戒之说:比如杀盗淫妄,如果不受戒的人去干这些事情,也是有罪恶的成分在里面,所以称为性戒;那么喝酒的话,如果没有受戒,就谈不上有罪,但是喝多了容易犯前四种,为了防范措施故不可饮酒,有遮止之意称为遮戒。

偈颂中讲的戒,主要从在家、出家戒条差别而论。在家类的有五戒、八关斋戒,前面已经介绍。声闻乘出家戒则分为五种,首先沙弥(沙弥尼)戒,沙弥意为勤策,策发自己勤求解脱的意思。应他们的具体身份而设的戒律,从相貌上刚刚剃度出家,但并没有完备出家的资格,所以称沙弥(沙弥尼)戒。其次比丘(比丘尼)戒,比丘称为乞士,乞食养身、乞法正心的意思,成为比丘(比丘尼)说明正式进入出家的资格,是僧团的主体,从戒的作用而言,比丘、比丘尼是一致的,只是因为性别带的具体差异,佛为制定的戒条也不同,从数量来看比丘尼要多一些,有三百多条,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提醒一下,出家人的戒律在家者是不可以轻易去看的。

还有一条叫式叉摩那戒,专属于出家女众过渡时期的戒内容,剃度沙弥尼必须经两年内严持六法不犯,才能进受比丘尼戒,原因是曾有怀孕的女子出家,结果受了比丘尼戒后又生下孩子,不知情者误以为她犯了戒而有污僧团的清名,所以佛陀才设式叉摩那戒,这个时期称其为学法女。

这样在家男女二众,出家一共五众,加在一起统称为佛的七众弟子。各有各相适合对应的戒律。就主要担当性、殊胜性而言,还是比丘和比丘尼的具足戒为上,最为严格清净,可以增长定慧,解脱生死,最值得我们殷重依法受持莫有毁犯!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40)

烦恼贪嗔痴 不善之根本
痴如醉如迷 嗔重贪过深
佛摄诸烦恼 见爱慢无明
我我所摄故 死生永相续
苦集相钩缠 死生从缘起
佛说十二支 如城如果树
无明之所覆 爱结之所系
有识身相续 相续而不已
缘识有名色 从是有六处
根境相涉触 从触生于受
缘受起于爱 爱增则名取
因是集后有 生老死相随

佛法讲八万四千烦恼,归结成有三种不善就是贪嗔痴。贪是对一切人事忘情的投入,嗔则是不满现状引发恶意,两者的源头在于痴,我们总以为痴大概是什么都不知道,实际上正好相反,是从始至终太全面什么都知道,但全都是错误颠倒着迷般的知道。

从人类而言特别是欲界,上述三种非常发达,如果统观三界,在色界和无色界中就没有生嗔的机会了。佛陀从这个意义上又讲了四类根本烦恼:我痴是一贯的无明坚持;由坚持而固执成认识上的错误叫我见;再配合着没来由的优越感就是我慢;导致我们在行动上一直保持错误就是我爱。总之吧,由于有我什么都得是我的,一切人要配合听从我,一切事都要我做主,这就是人性,是生死相随的资本运作!

接下来的偈颂讲的内容,正是此前讲到的十二因缘,这里不再重复。十二因缘对于三世轮回的推进一目了然,比如因为过去世无明和行,才有今生的识、名色、六入、触、受,再由今生的爱、取、有,引发来生的生、老死!环环紧扣好比四面围墙的城池,众生怎么也走不出这戒备森严。又如种子一样,发芽开花结果,结果又成了种子。

轮回的惯性,我们称为人之常情,之所以出家令人很难接受,学佛往往不被理解,就是因为这帮人觉得本能的未必是合理的,想要灭却心头爱见痴慢,截止轮回。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39)

苦生由业集 业集复由惑
发业与润生 缘会感苦果
业有身语意 善恶及不动
业灭如种习 百千劫不失
随业感生死 不出于三界

前面讲了我的存在实际上只仅仅是概念之存在,然而被动的是,为了看清破除这个概念本身,我们还要利用许多概念,这也是佛法根本价值在于体悟的佐证。

既然由我而感受苦迫,那么苦迫之生起的前奏,正是由我而造作成形的推手——业,为什么会造业,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烦恼也即惑本身。

业,是造作的意思,我们身口意都需要折腾释放,片刻不停地有行动、语言和想法,本来从意到身口有着前后程序的推动作用,因为心粗都是感觉一股脑儿地就把某件事情给干了。可问题是并非干了就算了,他会留下痕迹等待下一次机会到来实施报应,所以烦恼纠缠起来真的没完,他一边发动业力,一边感受果报。在声闻乘生死轮回的解释词中,称其为业感缘起。

业从所依的情况而分论,有身口意三业。从业的性质判断,则又有善业恶业。不善不恶的叫无记业,比如你从家里走到公司,没有什么善恶标签,但是形成了业,就叫无记。用身体去杀生或者偷盗,就是身恶业。用嘴巴称赞别人而不是呵骂就是善语业。如果修点儿禅法,有一定的禅定效果,就称为不动业。

从各个角度来看业,比如此前提及的引业满业,引业就是这一生最大的特征习惯,他可以形成主旋律牵引决定你下一辈子生到哪一道做什么众生,满业则是林林总总一些具体的偶发事件,导致下一辈子到了同一时间段再感受一下。福业罪业,能够保持人天福报的就是福业,促成下堕三涂受苦的就是罪业。

业就如同种子一般,既成熟着这一生,又准备着下一世,百千万劫犹如永不消失的电波,让众生在三界内打转。这里业还有一种差别,如果一直以有为心去做能让你继续轮回的业叫有漏业,反之如果动用佛法的智慧对待人生,可以了生脱死的话就是无漏业。讲到这儿首尾呼应一下,利用概念清除概念,是佛陀的智慧结晶!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38)

此复由六处 取境而生识
或六界和合 世间苦唯尔

关于五蕴的说法,因根机不一样,听了能够心开意解的只有一部分人,如果比较迟钝,就要换一个角度才能分析明白,所以佛在讲我执的结构时除了说五蕴法,还讲了十二处和十八界两种解释。

颂文中的六处概念是简称,如果全部罗列出来,粗略统计有十二个部门,眼、耳、鼻、舌、身、意称为六根,根是生长的意思,表示我们都是通过六根向往外境寻求存在感,而此六根所对的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联合展示外境,让六根得到满足滋养,组织成我思故我在的错觉,苦就找到生存的土壤了。所以才说六根清净方为道,师父提醒不要忘记修行时说要照顾好六根门头,这些方法都可以从根源上解决苦迫的问题。

然而问题又来了,有些人不但讲到五蕴时听不明白,听了十二处依然云里雾里,佛慈悲再进一步细说“取境而生识”,六根执取六尘境界,能发生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这里算一下总共十八界。可能觉得十二个部门和十八个部门没什么区别,实际上发生到智慧观照和正思维能力的应用中,对于破除我相遣荡执着而言,会有量身定做般的不同功效,就好像讲方言听不懂,转成普通话一下就明白了,不要忘记我们能够修行起来,也不离、同样要靠因缘业力本身来进行牵引。

再转述一种解释系统,因为依赖物质世界太深太久,有些根机很难反观到现前精神的作用,他所有下意识的目光都聚焦在物质层面,为这样的人说法就不能强调五蕴炽盛了,因为其中精神层面占据比额过多,所以佛又讲我的假象主要是由六界和合组成。具体为地、水、火、风、空、识六个元素界面。界是差别的意思。比如身体中骨肉坚实感突出称为地界;血液循环就是水界;身体的温度生命特征就是火界;呼吸喘气不停就是风界;物质密度再好,中间依旧会有间隙就是空界;敲定这一团物质结构便是我的色身就是识界。

说来说去,错认有我,就是一切苦恼的源头,然而不管是物质上从头到脚,还是精神上念念相续,只要一认真排查,始终没有证据表明我在其中,能这样观照的话,修行已经启动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