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中国佛教史 下的文章

毎次学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10)

因为罗什法师所在地点在关中,后人就把罗什法师的学说称为“关河旧说”,又把三论宗一法脉传承称为“什肇山门义”,这其中的肇就是指罗什法师的弟子——僧肇大师。从此统称来看,众弟子中僧肇大师是上首已是不争的事实。

因缘十分奇妙,罗什法师的法缘所涉广阔,而英年早逝的僧肇大师,一生似乎只为成就一部千古绝唱而来,并论师徒二人,如果罗什法师是龙树菩萨,僧肇大师便是提婆菩萨的角色。一部《肇论》出世,酣畅淋漓地令格义佛教时代划上句号。令人称绝的是,他能够运用现有的老庄术语,精准地表达出般若义理的内涵,因此功德被誉为“秦人解空第一”。连他师父都说:“吾解不谢子,辞当相挹。”意思就是对于空性的领悟我不比你差,但是文字的运用应该向你学习。

僧肇大师是地道的西安人,从小家贫就以为别人抄写书卷养活自己,自然就成了一个有学问的人,并把自己的志趣安放于老庄玄学,在读《道德经》的时候觉得并不究极而感叹说:“美则美矣,犹未尽善。”后来接触到《维摩诘经》欢喜受持,从此找到心所归属,便发心出家为僧,尽情释放般若因缘,因为聪慧善辩,很快兼通三藏,到了罗什法师门下之后虽然年纪最小,却成为译经事业中最得力的助理。才二十出头就声名鹊起名振关中,以至于有些好辩法义的行者,千里之外带着干粮来到长安,就是为了和僧肇大师一辩,大多落败而去,更令其名声大噪。

主业虽然是罗什法师的助译,在这过程中领悟法义的心得,形成一部著作《肇论》,这才是他人生的亮点。《肇论》是四篇论文汇集本,《物不迁论》、《不真空论》、《般若无知论》、《涅槃无名论》。既有针对格义误区而展开的破斥,也有对般若义理的阐述,皆是耳目一新发前人所未发。

《物不迁论》开篇提出,生死交谢寒来暑往,世间常情中都认为时空是流动的,然而他认为不对,仔细观察一下,过去中求过去的事物,过去的事物发生在过去是有的,如果现在中寻找过去的事物,过去的事物就不在现在,正因过去的事物没有来到现在,所以说万物都是不迁往来的。并提出违反世间的理论,“旋岚偃岳而常静,江河竞注而不流,野马飘鼓而不动,日月历天而不周。”意思是能吹倒大山的暴风是静止的,奔流不息的江河却没有流逝,田间飘浮的游气也没有运动,经天巡回的日月也并没有东升西落。都是人们分别的错觉,在圣人眼中并非如此。但是为什么世人不能够明白,原因在于“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凡夫的分别与圣智的洞察是相冲突的!

僧肇大师的《般若无知论》问世以后,流通到南方当时的佛教中心庐山东林寺,与慧远大师一起念佛的大文豪刘遗民大为赞叹,说:“不意方袍,复有平叔!”意思是没想到出家人中,竟然有何晏这样的人物!连慧远大师都惊叹不已,说从来没有如此卓越的佛学专著。

天妒英才,在罗什法师圆寂后第二年,年仅三十一岁的僧肇大师也伴随而去,留下《肇论》这部孤标不朽的文字般若,至今回响在教内外四众弟子的耳边!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9)

经典中常见说,“姚秦三藏法师鸠摩罗什奉诏译”。后秦在弘始三年讨伐后凉,将罗什法师接到长安,崇尚三宝的国主姚兴以国礼相待,安住在逍遥园的西明阁开始译经事业,十余年光阴大开法宴,找个点管中窥豹来看其影响深刻,我们现在用的“粉身碎骨”、“一尘不染”等词,都是首次亮相于罗什法师的译本。

先来看罗什法师所译的经典,《妙法莲华经》是经中之王,《金刚经》已经成为佛教的名片,《佛说阿弥陀经》是现在佛门中的必诵日课,这些还都是利用业余时间的成果。能代表罗什法师法脉的三十卷本的《大品般若经》、特别是《中论》、《百论》、《十二门论》的译出,成为东土中观学派所依的根本法本,承担了一个宗派的核心理论,甚至后来就直接称名为三论宗。《大智度论》则是佛教大部头论典的典范。因罗什法师全力以赴地对般若系法宝进行翻译,内容又都是龙树菩萨、提婆菩萨中观部类的经论,于是因缘自然而然地把罗什法师冠以三论宗的初祖。

再来看门下的弟子可以说是龙象成群结队,有直到现在还影响着各大高校哲学系的僧肇大师,有在苏州虎丘讲法让顽石点头的道生法师,他们两位与僧叡和道融大师一起被称为“关内四圣”,再加上道恒、昙影、慧观、慧严而称“八宿”,后世统称为“四圣八俊”。这些弟子们后来进行分张,把罗什法师所传的大乘佛法遍布大江南北。罗什法师的僧团,是佛教史上最大的僧才基地。

因为在娑婆,其间也出现过不和谐的音符,罗什法师太过出众,姚兴认为是国之大器,有个通俗的想法想让他留下后人以成国家栋梁,派了十个宫女去待在左右,不让住在僧寮另外盖了别墅,罗什法师只得随顺并于每次讲法后提醒弟子们说,好比淤泥中生出的莲花,你们只取莲花,不取淤泥。尽管如此,还是招来一些弟子的讥嫌生起怀疑,法师当众摆出一碗针直接吃掉,并说如果谁也能做到的话就有资格起疑,平伏了众人的议论,时间宝贵把关注转到译经的事业上来。实际上罗什法师显神通并非第一次,在凉州时就提醒吕光安营扎寨的地方不妥,结果未被采纳导致山洪爆发淹死数千人。

待到一生大愿已满化缘将尽,罗什法师在佛前发誓说,如果我译的经典与佛所说一致,没有错谬之处,希望火化后舌根能够不烂,果不其然,舍利依然还在现在草堂寺的舍利塔内!然而还有更大的秘密到唐朝才解开,时高僧道宣律师道高德盛感得一位天人陆玄刹专程来供斋,他顺势问为什么译经师很多,而罗什法师译的经典就更受欢迎呢!天人说罗什法师实际身份是过去七佛的译经之师!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学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8)

今天开讲之前,我们先把时代快进到唐朝,太宗李世民在草堂寺缅怀鸠摩罗什法师赋诗一首:“秦朝朗现圣人星,远表吾师德至灵。十万流沙来振锡,三千弟子共翻经。文含金玉知无朽,舌似兰荪尚有馨。堪叹逍遥园里事,空馀明月草青青。”这首诗中既能窥到逍遥园内史诗般的译经场面,也感受到了斗转星移的世事无常。

鉴于罗什法师在西域的盛名,已经引起东土的高度关注,为了迎请罗什法师来东土,可以说动用两朝的国力,前秦苻坚时期去请,后秦姚兴时期因缘成熟才迎至长安。他的到来是中国译经史上仅有的划时代事件,虽然号称有三大译经师,罗什法师不但是译主,更重要的是法主,他对中国佛教来了次大输血,将佛法的植入期迅速转为发展期。

我们从西域从头讲起,罗什法师的父亲叫鸠摩罗炎,是天竺国宰相之子,本来可以继承相位,为了出家修道远走他乡,到了龟兹,国王的妹妹耆婆对他一见钟情,结果不得不做了龟兹国的驸马,生下了鸠摩罗什。圣人应世的灵迹是真实存在的,耆婆怀着罗什的时候,从没到过天竺就突然会用天竺话与夫交流,独自可以读懂一部佛经,生下罗什法师后又全都不会了。罗什半岁时居然可与成年人沟通,六岁就可以评论著作,所以被称为童寿,少儿的年纪却有长者的智慧。到七岁那年和妈妈一起去寺院,一手把铜鼎举过头,别人一看说这小孩怎么能举起比自己还重的东西,被这句话一转念就举不动了,从此悟到佛法唯心的义趣,早早的就引发宿世的善根。

大概菩萨都是互相成就吧,此时剧情突然反转,爸爸正准备世俗生活到老的时候,妈妈突然顿悟要发心出家,爸爸反对无效,不答应就绝食,最终带着罗什回归三宝因缘,九岁时随母迁居罽宾学习阿含,十二岁又回龟兹开始学习大乘,念诵《中论》、《百论》,通达《放光般若经》等大乘经论。中间他在异国的老师来龟兹看他,还从他学习大乘佛法,深受其教欲礼拜他,还说:“我是你小乘师,你是我的大乘师。”看看古人为什么一下就成就,现代人都是下人不深故不得其真。就在这样的因缘流淌中,罗什法师名声传遍西域,然而,这只是他一生弘法事业的前期准备工作而已。

再说东土,盘踞关中的前秦王苻坚,听说罗什法师的大名就派吕光去攻打龟兹明说要请圣,罗什法师观待因缘已经明白,劝龟兹国王答应东土来者的条件,结果不听,就这样兵败国亡依旧把罗什法师带走了。回途中听到旧国已经易主,苻坚被姚苌所杀前秦转后秦了。吕光没有办法就地平定凉州自己建了个国叫后凉,这样罗什法师就在这里一住十六年,因缘看上去没办法只能这样,密意中发现这段时日正是学习中文以备译经所用的重要环节……

今天先讲到此为止,这样的一位大德,用一节课讲完实在过意不去!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6)

强将手下无弱兵,佛图澄大师的弟子们僧朗、竺法雅、法首等都是开枝散叶的法幢法门翘楚,其中道安法师为功德最广大,与其师抓核心的风格不同的是,道安法师在佛教的贡献是全面展开的,梁启超曾说过他是“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其功德略举几件便知究竟。

首先他制定道场仪轨,行香上座之法,就是说我们现在上殿过堂、诵戒布萨,迎请登座说法等庄严法事的雏形都是从他老人家开始行持起来的;其次既然天下出家人皆为释迦如来弟子,就应该统归姓释也是他提出的并流传下来;还有整理了最早成体系的佛经目录,不但及时地止住了正在翻译潮流中真经与伪经的混搭,而且到现在依然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最后说一件影响超大的动作,就是依据内容进行判释,发现所有经典都可分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三个版块,一下就让经典的血脉骨骼肌肉线条分明流畅易于学修,被称为“弥天高判”。

娑婆世界真是一个势利的世界,这样级别的大祖师在实力碾压之前,还曾因为颜值差点意思遭人白眼。道安法师七岁上学,十二岁出家为僧,神智聪明,但相貌长得是真拿不出手,师父师兄都不待见他只让去干苦力,他吃苦耐劳没一点怨言地干三年,有福者才能集福。后来向师父求法,给他一部五千字的经典,利用一天中的休息时间就背会了,回去还师又要一部,师父得知情况极为惊讶,半疑半信中又给了一本近万字的经典,第二天又背下来,师父当场考核结果一字不差,是金子总会发光,从此刮目相看了。

受戒后开始参学,途中遇到佛图澄大师,善知识是得道的全部保障,这是一次伯乐与千里马的完美团聚。师徒促膝一整天,佛图澄对僧团中因长相而轻视道安法师的人说:此人之卓越,你们不能相比。从此佛图澄讲经,道安法师复讲,师徒一唱一和,旁人虽十二分的眼红,但是辩才的确不在一个段位,庙里形容他说:“漆道人,惊四邻。”漆道人的雅号就是因为长得太黑了!

久负盛名的副作用,就是招来一些人挑衅,当时襄阳有一个叫习凿齿的著名学者,写了一封特别客气的信给他,实际来访时却表现得十分傲骄,宾主坐定后直接开场白说“四海习凿齿。”道安法师回了一句“弥天释道安。”后来习凿齿给谢安写信说,他见到道安法师绝非常人,不显神通十分摄众,无有权威井然有序,是他从未见过的情况。讲到这儿宁愿相信习凿齿是个护法菩萨,演绎这么一出戏衬托出的效果是,让道安法师一下在教内外特别是名士贤人朋友圈里的影响力上了好几个台阶。

这只是民间,在一个崇尚佛法的时代道高德盛,自然会引发来自宫廷的关注,东晋孝武帝非常钦佩道安法师的德行,专门派使者问候。而在北方与师父佛图澄不同的是,道安法师与前秦的苻坚更有因缘,为了迎请道安法师,派长子攻占了襄阳,请道安法师入长安大弘佛法。有一次苻坚出游,请道安法师同乘一车,臣子看不上法师出言不逊,苻坚大怒说:能配得上和朕同坐的只有安公。虽说如此,苻坚到底因为没有听从安公的劝诫,一意孤行地去攻打东晋,在福报的大比拼中败下阵来,退出历史的潮头!

道安法师最有名的千古论调,就是那句“不依国主,法事难立”。这一主张是安公一生为法忘躯的心得总结,与佛法中讲的报国土恩是同一旨趣。也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最早的形式,开启了佛教正确处理政教关系的先河!

七十二岁时一生化缘已尽,对弟子们辞行,无疾而终,葬于五级寺。最让人感动的一段因缘,是与西域将来东土的另一位巨匠鸠摩罗什法师从未谋面的互动,苻坚请罗什法师来东土缘于安公的多次劝请,而罗什法师称安公为东方圣人,虽然安公入灭十六年后罗什法师才至长安,两人并没见面,然而身为佛弟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座佛教史上的高峰,在法界因缘中早已是众所知识的故交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