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趣微课堂 断恶修善(4)

世间人对算命总是兴趣十足,然而改命却真的是枯燥艰辛。故通常只有出格的精英才真能改得了命。唐朝名相魏征有次听到两名下属聊天,头一位说我们当官全凭相爷,另一位说全靠老天爷。魏征一封书信写给吏部,内容中只说给前来送信的人一个好职位,并命头一位去送信,没想到这位一出门就犯了病痛,只有拜托另一位去代送,结果好职还是被说靠老天爷的这位给受用了,魏征感而慨之:“由天之说非妄也。”

上一讲说到发心改过,命运就开始有了变卦的可能。但是久已养成的心行真正修改起来难度极大,袁了凡先生的“功过格”是最管用的办法,大家完全可以效仿。用心来引导行动的实施,也通常要用三方面结合起来完成:首先从具体的事件中改过;其次从所认同的道理上说服;最终从根本心性上着力。

比如说喜欢杀生或者胡吃海塞这件事,先从行为上开始改变,可以从次数上渐渐减少,或者下决心杜绝,昨天杀生、发火,决定今天、明天就要改变,这种事相上强行地调整,先把标治好;再从理性层面说服自己,一切众生都有灵性,都是父母养育的,都贪生怕死,将心比心,如果被杀、被食的是自己,会是什么心态?自己的父母会是什么心态?养育的孩子被杀自己又是什么心态?用它们最爱惜的身体,来饱我的口腹,是否是人类文明之所为?特别是活剥生吃的时候,这个果报将多么可怕!如果有人认为动物就应该被人所吃,是自然食物链,为什么人被老虎、鳄鱼吃掉的时候又不肯这样认为。

如果有人喜欢生气,也应该这样想,他不懂事,我应该怜愍于他;如果对方不讲道理,错在于他,我何必生气?现在很流行一句话:“别人如何对我,是我的果报;我如何对人,是我的修行。”把这些道理一认领,心就想开了。

先治完了标再治本,进而从心性上着力,所有的是非对错都是从心而生,如果心是平等无执的,烦恼又从哪里出现呢!不管世间名声,还是财物女色,只要心在真诚、至善、至平的正念状态,一切的妖魔鬼怪都不会出现,出现也对我无可奈何。从这点看,过失是由心造的,也是由心来改的,犹如砍伐毒树,直接除掉其根,不必从修枝剪叶的层面去计较了。

世事最怕认真,如果真能时时说服自己改过,提醒自己坚持,一心一意忏悔改进,绝不放松,经过一个七天、两个七天、一个月乃至三个月,就一定会感受到效验。或许觉得身心明了自在,或者灵感喷发,逆境、冤家现前依然很欢喜,或者梦见吐出来黑脏的东西,或者梦见诸佛菩萨、圣人,种种迹象表明已经消除很多业障,但是也不要以此为傲,继续保持还会越来越好。

今天的课从故事开始也从故事结束,朱元璋微服私访到一神庙,有农民倒碗热茶给他喝,心情不错回头就赏了个县令让其去当当,有一穷秀才知情后心甚忿忿,就到神庙墙上提笔写下:“十年寒窗苦,不及一杯茶。”朱元璋知道后也在墙上回了两句:“他才不如你,你命不如他。”彻悟禅师开示说,我们的命运就是我人的业报,他既是定的又是不定的,当业报来的时候,发大心,勇猛精进念佛修行,这个业报就定而不定了;如果业报也许来也许不来的时候,大心一退,就被业牵着走了,那么业报就不定而定了。所以迷悟、生死、命运都在当下一念之间,心真能改,命就会变!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断恶行善(3)

《了凡四训》作为袁了凡先生一生的修持心得,是他在六十九岁时写给儿子的家训,有时候又称为《训子文》。借机推此及彼,我人反思一下,大家身为佛弟子,实际上佛说的经典都可认为是教育弟子的家训,可叹的是现在的人接受教导的能力极弱,能够认真对待的都很稀少。大多处在“听骗不听劝”的共业果报中,言教已经很难起到作用,佛菩萨用折服的非常手段,也得是有些福报的才会上道。可以说能够随着本“微课堂”当回事坚持闻思的人,也是过去世一念善心所结下的法缘。

《了凡四训》内容共有四个部分,我们上一讲属于第一个部分《立命之学》,说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另外三个部分包括有《改过之法》,即从大大小小的过失中去改过,属于止恶的方面;《积善之方》即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成就大众,属于行善的部分;《谦德之效》即为人处事真诚谦卑,可以防止自己的福报不经意间流失。

在《改过之法》中说,春秋时期的各国士大夫,善于观察一个人的祸福,而且就从他的言行举止中判断,十分准确。如果一个人厚道稳重踏实,就看出他的福报将至;如果一个人轻浮刻薄,可能灾祸将要来临。特别是福祸将要到来的时候,前者的行为越来越善,而后者则可能整天心浮气燥。所以要想避祸最好的办法,就是改过。

想要命运改变方向,一定要有一个态度才能调头。改过自新的重点,首先在于自己的发心。第一个要发“羞耻心”,如果一个人恬不知耻的话就没办法教化,要有身而为人的价值观及是非对错的原则,这样判断自己心行的时候,依着道德标准有了底线,在发生下滑的时候及时止损,一念惭愧羞耻心,就让我们有了回旋的余地!

第二个要发“敬畏心”,人作为六道众生之一,生活品质属于中等水平,有许多更高级别世界的众生,对我们的行为甚至心念是一目了然的。所以常说“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举头三尺都有神明!更何况诸佛菩萨。我们平时有人与无人处行仪举止就不一样,就是因为没人的时候以为谁都不知道,如果真的相信前面说的是事实,试想一下生活中有领导上司在场都表现得战战兢兢,那么何况天地鬼神历历在目!佛门里的功课每天都诵“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就是佛讲法时执金刚神护法密密麻麻遍布虚空。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否则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集中精力把命运的轨道转移向三恶道,是非常可怕的。

第三个要发“勇猛心”,刚开始激情澎湃,过几天依然如故,这力度太小,不能有大的效果。一个人之所以有过不改,大多是得过且过、自甘堕落的缘故。改过一定要下定决心精进勇猛:改小过失像把戳在肉里的刺马上挑掉;改大过失像手指头被毒蛇咬了一样,得当机切断,不要有丝毫的犹疑,越快越好。

这三种心发起来,相互依存形成力量,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无处不在了!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断恶行善(2)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这句话虽真诚朴实,但藴藏了因果与心性极为深邃、圆融的见解。依心性而呈造化,依造化而显心性。因为心性所以命由己造,因为造化而因果不虚。说出道理来简单,用以实践则不容易。历史上把这个法则运用到极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并效仿的,是明代的袁了凡先生。

袁了凡的本名叫袁黄,他从小丧父,奉母亲命开始学医,认为既可养生、又可救人、还可扬名,十分务实。后来遇到一位奇人,说他应当读书,可以考取功名,并且把他命运算到了头,什么时候参考,名次第几,什么时候官至县令,什么时候寿终正寝?一生命中无子等等,无一例外都被说中了。在这种情况下,袁了凡就对人生彻底放弃了努力。大家注意,这个就是“宿命论”的认知,并不是佛法。

后来在国子监待了一年,也不学习,终日静坐。到南京栖霞山参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是位有道高僧,见他坐了三天三夜一念不起,十分少见,问缘由才知道他认为一切早有定数,没有什么好想的了。云谷禅师笑着判断他的知见说:“我还以为你是大修行人,原来只是一介凡夫而已。”并且告诉他,一个人如果没有彻证空性,还是会被世间法束缚,当然是有定数的,这只是一般人的份上论。如果碰到大善或者极恶的人,就另当别论了,你二十年来的命运被他算得死死的,一点都没改变突破,难道不是凡夫吗?又说佛经中讲,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刚刚讲过的《普门品》),要知道这话佛说的,妄语戒是佛制的,难道诸佛菩萨会骗人吗?如果自己修养仁义,内德饱满,外求则有感即通,内外兼修双管齐下,有什么命运改变不了呢?

云谷禅师让袁了凡反思,他为什么不能高中,为什么命中无子?袁了凡自省后说,他之所以没得功名,从天生的外观来看,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而他没有福相。具体的心行上,首先他少有修善积德,不能增长福报;其次性格急,凡事嫌麻烦,气量小,心不包容;再者常常锋芒毕露,贬毁别人,不择因缘信口直言,这些都是福薄的表现,所以命中注定没有功名。之所以命中无子是因为自身有一大堆问题:比如有洁癖、经常生气发怒;性格自私残忍没有爱心,不喜舍己助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耗费元气;再加上喜欢酗酒消散精神;平时整夜地长坐不睡觉,不能保养等等。

禅师告诉他,岂止没有功名、没有生子,你得不到的东西还有很多。世间该大富大贵,该贫穷受苦,各有命格,上天只不过就着他当下的水平改造而已(“上天”不是指主宰神,是那个时代的习惯用语,实际上就是利用因缘和合)。既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要努力用心改过。从此袁了凡大心一发,从云谷禅师处领了“功过格”,发愿修三千善事,并一心持念准提咒。这样一来原被算的分毫不差命格开始不准了,参加科考本来算的应该是第三,结果成第一名,命里中不了举人竟然也中了,求子得子,五十三岁该死的那年安然无恙。

今天内容先到这里,我们细品一下前后内容情节,实际上都是佛教之常法,人生无非就是因缘果报一条线索,所受的果报来自过去因和现在缘,要改也是从当下因做起,当生惭愧忏悔之心,也就是要先有坦陈先罪的态度,再有改往修来的行为,从事无巨细观照善恶抉择为功夫得力,自利利他、有求必应是功德成效,可见,佛法修行不是算命法,是改命法!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断恶行善(1)

学修佛法,法无定法,成佛的目标明确,具体过程因人、因时、因法而异,有时候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时候需要而今迈步从头越。接下来的一组课,我从后者的角度开始讲起。

佛教的核心无非四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理解而认识到,佛法的真谛是无为、解脱、平等的境界,但是不论是从头迈步,或者是在世间的形象,一定是从善法开始启动和表显的。所以通途修法有《十善业道经》,净土修法有“净业三福”。试想一下,如果连基本的善良真诚都很难到位,甚至无心力进行,又怎么能够进一步看破放下呢?也可以理解为,连“身”都降服不了,又怎么可能降服得了“心”?

然而事实上,我们学佛的四众弟子,在善法上往往是不够达标、没有耐力的,很多时候是因为佛弟子的心行,从而让社会上的人们对佛法失去信心,乃至失去兴趣,无形之中阻碍了别人的学佛因缘,甚至造成了以身谤法的罪过。而且一旦人际关系的影响表现为恶性循环,就会互相拉扯着成就共造恶业的无限发展。本来在浊世娑婆世界发点善心、行一次善行已经很难了,再得不到随喜赞叹的增上缘,反而遭遇到嫉贤谤善的人事环境,就更容易破罐子破摔得一落千丈,这便是《地藏经》讲的“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的事实。所以启建共同修善的因缘,作为修行福慧、求生净土的助力,显得更为必要和可贵,这也是此次设置课程内容的初衷。

另外我们的课程也是随着学佛次第而展开的,修行应该从“依福舍罪”开始,进而再“依空舍福”,称为“两舍”法门,这也是佛设教的次第。修净土的行人修善更是配套内容,所谓“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当然会有人心生疑问,既然般若波罗蜜多才是佛法的根本,万法皆空才是究竟,为什么在此舍本逐末地退步而行?这样的见解容易形成空腹高心之偏见,如果大家了解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集》,就不会心生这种偏见,因为空性是周遍的,而且就是体现在当下的因缘和合法上,连恶法中都能体悟万法皆空,难道善法中就没有机会吗?所以好好修善、不断观空是正道,如果认为修善是执着,难道不修善就不是执着吗?可见空不掉的是我们的执着,并不是修善的行径!这段见解也很重要,请大家领悟。

断恶行善的动力,来源于对因果的认可,实际上这才是入佛法的正门。具体的内容节选自佛教中影响最广的两大善书——《了凡四训》和《安士全书》进行分享。所以希望大家在闻思的过程中,为了佛法,为了众生,发起真诚的善愿善心,引发善行,并且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力度形成惯性。这也是我们这次闻思课程的用意所在。

最后提一点,如同念佛有散心念、摄心念、修行有真修、假修一样,行善也有真善、伪善,这个差别最是要命。要心生惭愧懂得忏悔才有救。如果大家真的发心,就从讲礼貌、有素养、不生嫉妒心、多让人成就人等方面真诚地行动起来!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法。 讯

各位有缘道友吉祥,《普门品》讲解已经圆满结束。如果有后来加微信关注的同修,请从《成佛之道》开始认真学习一遍,有些内容比如像《宗派大意》最好多看几遍,比较符合多闻多思的入道要门,也会有助于我们后面的学习。如果正趣微课堂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希望逐渐形成线上居士佛学院的课程内容,尽量让大家对佛法教义有正确的领悟。总的来看学佛修行,无非两条腿走路回家,一条是修善法,一条是修空法,回极乐世界之家。常言道学无止境,悟门不可限量,修行直至成佛才能歇脚。我们现代人的根机,更加应该从断恶修善开始起修,切莫只想高谈阔论,顾及不到脚下道路泥泞,某种角度来说,“空法好修,善法难圆满”,休学两天后下面的课程,将会从人天善法系列讲起,请大家作好准备,精进闻法,保持正念,尽量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一个随缘过好现生,临终决定往生的佛弟子!此信请勿转发,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