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9)

第三章 五乘共法章

先来关注一下五乘共法这个概念,昨天讲乘是运载的意思,运载必然要有轨道,循着这个轨道就可以分别导航各各到达。

保证来生能够做人的方法,就叫人乘,不可小瞧这个道路,对口地讲要有守持着五戒的能力才有保障。

修行指望来生可以生天叫天乘,这条路要有足够善良的能力,比如十善业修到一定地步才算拿到天人的护照。

了知到苦的现实,思维这苦的根源在哪,从心底确认到解脱生死苦的可能,听从佛说的方法付诸行动,成功者将不再轮回转世,到这地步就是圣人,摡括为“知苦、断集、慕灭、修道”,即所谓的阿罗汉,特征是因为听闻佛说法而得道,就叫声闻乘。

这样问题就来了,过去世修到一定程度的行者,如果投生在佛不出世的时代,还有没有希望成道?答案是有的。他的善根饱满到经历一场春花烂漫、秋叶飘零的因缘,就可以从中觉悟!这一类情况叫缘觉乘,经文中有时会称辟支佛。

如果我们的志向唯愿成佛,相匹配的的轨道就叫菩萨乘,这个轨道中所有的努力都是直通佛的圆满觉悟,我们常说的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以及核心成分智慧,都是促进我们将要成佛的内容。

了解一番五乘法大概,五乘共法就不难理解,虽然修出世间圣法的轨道,也不能不以世间人天的善法为基石,从高处着眼最终为成佛道,低处着手则不可建空中楼阁,如同金字塔一样,上上下下的石块都是一伙的,所以叫五乘共法!这是本章的基调和内容。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8)

难得今已得 精勤修法行
莫使入宝山 垂手叹空归
闻法而发心 随机成差别
下求增上生 现乐后亦乐
中发出离心 涅槃解脱乐
最上菩提心 悲智究竟乐
依下能起上 依上能摄下
随机五三异 归极唯一大
不滞于中下 亦不弃中下
圆摄向佛乘 不谤于正法

通过几天的讲解放眼望去,时空背景巨大,六道升沉不停,佛法时代属性,强烈衬托出人身难得、中囯难生、佛法难闻。这三大难遭遇时常为学佛的行者们相互提醒,以便能够不断地想到自己应该好好修行!

修行并非易事,世俗眼光中很难接受把学佛排在生活的头条,佳境需要全身心趁热打铁的投入,以致于许多人有个错误的认知,等我退休老了一定好好学佛,殊不知这正是空添岁月的借口,佛门讲莫到老来方修道,孤坟多是少年人!本来有了遇缘佛法的机会,然后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失去机会!

有个术语叫同听异闻,意思是听到同样的佛法,每个人的接受程度不一样,会引发他的理想也不一样,有些人用佛法只追求现世安稳和来生快乐;有些希望自己出离生死得清净解脱;最上等的人则生起和佛一样有大悲大智的胸怀,得无上无等正觉的愿望。无上无等这个修饰词很重要,特指再没有比这更高甚至连持平都不可能的觉悟。总结这三种恰似一个比喻,同样拿着黄金,有人换糖吃,有人做首饰,有人塑庄严的佛像,黄金如佛法平等纯正,然而人心量格局有异则导致了结果的不同!

明确了人的根性差别,佛陀讲法展开了极为巧妙的规划设计,具体有五乘教法、三乘教法、一乘教法。乘是表达运载的意思,五三一旨在说明运载能力的不同,具体门类后面再讲,大概的意思先比喻一番,就是公交车大家都能坐,飞机的话一些人才会坐,火箭只有极少数人才有资格坐。如果相互间作个沟通,则后面的可以坐前面的,前面的坐不了后面的,前面的不要认为后面的与己无关,也要努力能坐后面的,能坐后面的也不要看不起坐前面的。希望对照第四五个偈颂仔细体会以上的比喻,莫当文字游戏一笑了之。当然归根结底为了让所有人都能也会坐上火箭,脱离六道轮回束缚,感受佛陀的品质。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7)

离彼三途苦 不生长寿天
佛世生中国 根具离邪见
生死流转中 人身最难得
忆梵行勤勇 三事胜诸天

我们能听到佛法这件事情的发生,需要各方面的条件成熟方可,前面讲了皈依三宝和善知识的教导两个方面,相对此我们自身的条件也得反射出实力,这个实力就是过去生中所做的善事,由当时的愿力串集成一股悬浮能量,支撑着我们这一生必定遇见三宝,听到佛法并依之而行!

在六道轮回中,投胎转世来生依然能做人的几率,不要以为是按六分之一平均值来算。相对人的数量,畜生的种类只看看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多少,地狱众生和饿鬼就更不要说了。佛曾经透露过一个秘密,用人的手抓一把的土量和整个大地的土量来相比,是我们来生能得到人身份的几率!千万不要误会可能生到天界,真的没那么容易,一般来说下堕三涂才是真正的高速入口。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一不留神就可能发生不测。

了解上述背景,从第一组偈颂可以看出,我们作为身体健康的人,生活在能听到佛法的地区,也是生生世世好不辛苦地突出重围才走到了这一步。先得屏蔽三涂的苦楚相连:这里细说一下,不为吓唬人只为对大家学佛有些帮助。三涂有时也写作三途,地狱叫火涂,他们的世界中油锅炉炭是通常所居的建筑,以火为主的生活条件顾名思义;饿鬼叫刀涂,那边众生大多都是欠费的结果,整日总被刀仗追逐着过活;畜生称血涂,互相吃被人吃总是要见血的。

同时,我们也不要追求生到天中做天人,尽管福气很大寿命又长,最下层的四天王天的一天一夜,就扺得上我们人世界的五十年。但是这种尽情地享受无聊的幸福,从解脱的角度来看,依然是浪费资源没有什么意义。

最正确的志向,就是发愿以人的身份,生在佛陀在世的时代,活在有佛法流传的国家,既没有缺胳膊少腿,不聋不哑不瞎,也没有人到处瞎说然后人们一听就信,大家都用佛法的科学来看待世界。再提醒一下,切莫认为这一世中轻易就能够拥有如此的人生,这一切全凭过去世曾经修了很大的福报。

顺着今天的思路下来,发现人身是最难能可贵的,我们的世界中有些事称得上极为出众,比如有人如果当真来学佛就会十分自觉地猛烈修行,当然不学佛的话造恶同样也要猛烈些。另外相对比生天还具备的优势是,佛在示现的时候只在我们这个世界出现!仔细想想,生而为人虽苦乐交集,但就滋养修行的土壤而言,反而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土,虽然到处乱石堆砌总令人头疼,然而翡翠、和田玉正处在其中!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6)

趣入正法者 应亲近善士
证教达实性 悲愍巧为说
观德莫观失 随顺莫违逆
佛说满梵行 学者应尊敬

刚刚开始学佛的人,皈依三宝跟随法师学佛,听到亲近这个词来形容还不一定适应,实际上表达的不是俗情而是一种极为坦诚的法谊,设想大家都是佛陀的弟子,厚道无猜的关系才值得我们尽力维系!

已经皈依试图长期深入学习佛法的人,不可或缺的功课就是亲近善士,善士又称善知识,听闻到有这样的人并且能够经常联系或者见面,更重要的是他能起到令你更好地学佛的作用,就可以认定为善知识。佛陀曾经告诉过弟子们,善知识是修行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现实情况中我们不能很好地依止善知识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修行并不是我们真实的目的。

当然,亲近善知识前也需要足够的观察,看他是否具备善知识的条件,主要包括才华和道徳,当然后者才是根本,否则徒有前者更容易起反作用。具体来讲一位善知识最基本要有几点的功德:最上乘的一类是已经从真实修行中得来结果,已能领略到圣人的境界;或者他深入研习经典并触类旁通能力很强,可以引导大家学习,能够答疑解惑;了然于心还可以深入浅出地介绍佛法的能力可以带出很好的效果;极具慈悲心常常更容易令人感动折服;当然还有一种善知识他说一句就能说到别人说不到的妙处,专业的说法叫辩才无碍。

大家要听好,能够具备上述所有的品质,已经是了不起的大善知识了,接地气一点地讲,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占到上述品质内容的八分之一份额,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去亲近依止,学习佛法。切莫用完美主义的眼光来只顾着挑刺,可曾想过在不完美的世界里,谁又具有完美的资格呢!

所以,第二组偈颂应该怎么对待善知识,才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基本理论,只看好不看坏,听从善知识的意愿而行,不应该抬杠顶撞甚至怀恨在心,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情况从结局上看就是和佛作对,最大的受害者落在自己!基本理论联系实际,佛法要从恭敬中求,并不是三宝善知识图我们抬举,因为在特别恭敬的时候最容易上道!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印度佛教史(5)

昨天末尾的内容可以证知,大愿是成佛的基石,太子在发起金刚誓愿后,一心端坐思维真理,就这样过了七天,禅定中魔曾三次来扰乱,先欺骗宫廷被人夺走;又派魔女来美色诱惑,最终发动魔兵来威胁太子,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非常感谢魔王成就了太子,只因不为外境所动摇,把所有精力集中用来思维宇宙万物的真相,终于在十二月初七夜晚,初夜证得宿命神通,中夜证得天眼神通,后夜证得漏尽通,断除一切无明烦恼,初八拂晓之际,睹天边的明星豁然大悟,得无上正觉菩提。原来成佛是这么快的一件事,就这样圆满了真理,从此成为释迦牟尼佛。

佛陀所觉悟的根本真理,就是宇宙人生都是以因缘和合互为依存而存在的法则,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简单到佛陀也感到不可思议感而慨之,为什么一切众生都在这个真相中,但是却热衷于妄想执着而不理会真相!大家也可以反思一下,现在的佛法为什么显得如此厚重,不知不觉赋予太多的装饰,反而遮挡住佛陀的本怀!不管怎样,佛陀的成道燃起了真理的慧火,必将照亮法界众生。

释迦佛示现的意义就从此处开始正式体现。刚成佛之际不为人知所内证的境界是,头一周自受用成佛的法乐,第二周开始入海印三昧大禅定,尽情为十方深位菩萨,宣说自己的内证法境《华严经》,这一切都是在不动声色中先期进行完毕。而为世间人所见闻的是,本来想先去度化刚出家时访问的两位修士,但是因缘不具备,他们已经命终。这样只好折回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为随他出家的五位比丘说法,内容正是前面成佛之道中讲过的苦集灭道四圣谛,这场法会被称为初转法轮,启动众生可以解脱生死证得涅槃的有效方法。这五人便是最初的僧宝,当时说的四谛法门便是法宝,释迦牟尼佛是佛宝,从此刻开始,就有了三宝住世!

接下来佛法住世中需要更饱满的人事内容,虽然我们不知道因缘中的这些大德本地风光中什么来头,他方国土中什么角色,但是在这一期释迦佛的教法中,他们已经担任着令人感恩的重要角色。

比如波罗奈国俱梨迦长者的儿子耶舍,在他沉迷于酒色生活的一天中,半夜醒来发现爱妾正在和别人调情,这样大的加持导致他嫉火中精神错乱,一路狂奔到鹿野河边遇到佛陀给他安心,不久便带着五十人全部随佛出家。后来他的父母也都皈依佛陀,成为最早的男女居士,这样,佛陀的出家和在家弟子便分类出现了。

再后来佛陀在王舍城度化三迦叶兄弟,这三兄弟是当时十分有名的大外道,费了一番苦心终于带着他们的一千个弟子随佛出家。在此期间,难陀、阿难、提婆达多、阿㝹楼驮以及罗睺罗相继出家。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曾经的大外道,也借着马胜比丘的口听到佛说的法而带着二百弟子回到佛陀的怀抱,可能大家觉得为什么度的都是外道,因为除了宿世因缘外,在显现上他们的烦恼要比俗人薄得多,只要一回心就会入道。接着迦叶尊者也出现了,又经过阿难求情,佛陀慈悲地同意了姨母出家成为最初的比丘尼。这样就总称为四众弟子。可以想象,这一千二百位常随佛的比丘弟子们,随着佛陀的足迹到处游化,从形象上来看是多么庄严的僧团,这便是经典中所说的正法时期,我们应该生起极大的随喜赞叹之心……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