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普门品 下的文章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15)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力。若有众生,恭敬礼拜观世音菩萨,福不唐捐,是故众生,皆应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无尽意,若有人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字,复尽形供养饮食、衣服、卧具、医药,于汝意云何?是善男子、善女人,功德多否?”无尽意言:“甚多,世尊。”佛言:“若复有人,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乃至一时礼拜供养,是二人福,正等无异,于百千万亿劫不可穷尽。无尽意,受持观世音菩萨名号,得如是无量无边福德之利。”」

在世间法中,交往不慎会遇负心之人,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被人与事辜负常常是生活的低谷。而佛法中有几大项目绝不辜负修行人:因果不亏欠人、虔诚不败退人、功德不瞒昧人,总而言之绝不会白白付出坚持,这就是“功不唐捐”的意思。

为证明此意,世尊再呼无尽意菩萨名号,先担保观音菩萨决定有此寻声救苦事实,进而担保观音菩萨决定有如是威力,次又担保若有众生恭敬礼拜决定见效,结穴之处只为劝一切众生,应当决定持念观音菩萨名号,上述担保内容决定“功不唐捐!”

上一段经文,说一千道一万持念观音菩萨名号,那么名号的功德甚大到何等地步,他是观音菩萨彻见契入到法界功德海后,用大愿引发,将此功德海的全部功能属性,赋予众生对观世音菩萨这句名号力量的信心上来。既全盘托出给有缘众生受用,又不违因缘法地令众生随信心分取!下面一段经文,用类比的方式,竭尽时空容量的表达,来普告大众受持观音菩萨名号功德利益,既调遣出能够听闻的众生全盘信心张力,又用正等无异的相待而论,随顺因缘所生且不违世间法则。

类比中列出“三多”:首先列举六十二亿河沙菩萨是福田多。福田比喻给众生培育福德的对象,一般有两种,对上圣人来说称为“敬田”,对下苦人而言叫“悲田”,这里六十二亿河沙菩萨是指敬福田;其次列举尽形寿是时间多。尽形寿就是说从发心当下开始,一直到这一世生命的尽头;第三列举四事具足,培福的种子种得多。传统上一般供养三宝,有四事最为如法,供养饮食、衣服、医药以及卧具,从上而言这个三多功德修得极其到位了。且反过来再看“三少”,也就是说只有相对观音菩萨一位菩萨,似乎是福田少;其次情急之下危难之中一念或数念,似乎是时间少;并没有如法四事供养,似乎是种子少;特别是受持六十二亿恒河沙菩萨名号和仅观音菩萨一位名号相较,那绝对是后者持名少。不可思议的是佛告无尽意,两套因缘中虽有多与少的差别,两者功德却出乎意料的正等无异!若是实在接受不了这个无碍大局,我们再复习一下无上甚深微妙的普门之法。

若只是正面理解普门无门,下意识会设想得有多么自在。可能我们以为的自在尚有很大局限,若真能自在到头,一行与多行也就是同行,这叫“修行普门”;从一门入门之门,等同于门门所入之门,这叫“入法门普门”;供养多位与供养一位是同样的周到无遗,这叫“供养普门”;其他经典中,任何佛菩萨前,众生所种的福、所修的功德,在观音菩萨一处皆能够圆满,这叫“成就众生普门”。

讲到此处恭敬、供养、称念观音菩萨之好事好话佛已说尽,闻者再不可起心动念深思细究,因为普门是佛所行境界,唯有一心谛信这一个办法,无边功德一揽无余,无限感应尽在后文!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14)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饶益,是故众生常应心念。若有女人,设欲求男,礼拜供养观世音菩萨,便生福德智慧之男;设欲求女,便生端正有相之女,宿植德本,众人爱敬。」

先介绍一个名词术语,所谓“当机者”,就是最适合作为众生的代表,来听世尊讲这堂课的佛弟子。无尽意菩萨作为《普门品》的当机者,屡屡被世尊提点,表示我们听闻佛法要不断地提起正念,讲法要如法讲,听法要用神听,经文中常说“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是世尊对其佛力加持,每呼一次强调其对观音菩萨的信心应该再增强几分,这也正是我人最需要常做的功课,许多人还意识不到,信心实际上是一种功夫境界!

信心质量过关,便对菩萨大威神力的接收没有了障碍,每次信心的增上,菩萨与我同在的感应更加确定;每人信心的表现,菩萨予以不同程度的加持。这就是“多所饶益”。要想保持这个状态不退失,进而渐入佳境,最好不过就是常念观音菩萨!

今天的主要内容是“应二求”,就是求男得男、求女得女。本人常住普陀,舟山老百姓求子女,号称百发百中。观音菩萨所设的这个送子方便,可以说把“先以欲勾牵,后令入佛智”用到极致,在欲界众生赖以生存的、最为执着的男女因缘中播下菩提种子,甚至专门为这个项目示现过一次送子观音的经典形象。

周朝末年的时候,金陵有一个卖粮食的商人,名叫潘和。他好积德行善,只是六十岁尚无子,一天他梦见有一个头戴着白巾的尊者给他托梦,说明日江上会漂来一尊木观音像,你把他捞起来重塑金身供在清凉山鸡鸣寺。潘和答应了之后,就说六十岁无子能否满愿,白衣尊者说此事容易,还给了他一枚棋子,意为“子”,后来潘和的夫人就怀孕了。潘和为了感谢菩萨,请著名画家按照梦里的样子画了一幅白衣尊者像,并在怀中加了一个小孩,取名“送子观音”,每日礼拜供养。从此“送子观音”作为最有影响力的一次示现,形象就定格于此了。

对于“应二求”的感应,观音菩萨在此加了“礼拜”、“供养”两个小项,以身礼拜为求,以供养为感,以得男得女为应。或有密意用在其中,六亲眷属的关系通常是“欠债成父子,冤家成夫妻”,父母与子女福报智慧要相当、对应才能投胎转世到他家。见机令求者礼拜供养,增长福慧,就能顺水推舟感来端正有相和福德智慧之男孩女孩。

确实福德与智慧同等重要,如果生在大富大贵之家却是痴呆,那就是有福无慧;如果天赋异禀、极有才华却家徒四壁,则是有慧无福。端正有相也同样如此,有相而不端正,虽漂亮而轻浮也不受人尊敬;端正而无相的话,见者不生亲切感,也是麻烦。所以恭敬礼拜菩萨的妙处,可以得宿植德本,众人爱敬的给力子女。

人世间的现实事讲到这里,再从教法之理来发挥一下。众生无明是父,贪爱为母,六根是男,六尘是女,六识是媒人,所以生出无量烦恼子孙,自然都成眷属。若能礼拜供养持念观音菩萨,可以智慧灭无明,福德除贪爱,令六根端正,令六尘有相,转识成智,令行者当下生在佛国净土之家,将二求应为悲智双运、广度众生,才是真正圆满究竟!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13)

「无尽意,观世音菩萨摩诃萨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我们今天先来澄清一下场次,现在是佛在灵山讲《法华经》,正进行到第二十五《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佛对无尽意菩萨而说道,前面所遇七难,能够临危不惧而持观音菩萨圣号者,无一例外皆得脱免。所以释迦如来在此又呼无尽意之名,以七难为论据而论证此处“巍巍如是”的论点,“巍巍”就是指观音菩萨的威德感应救苦,借机妙用神通之力,既深入世间无处不在,又广大灵感有求必应。“如是”则指自从观音菩萨成观音菩萨以来,从来如此,一直如此,在诸佛眼中“法尔如是”,法尔如是就是不这样才怪呢,在九界众生中“称性如是”。称性如是就是把心性的能量完全开发出来了,全方位无死角地呵护有缘众生。

上述之“七难”,是属于果报现前时菩萨进行救度,下面“解三毒”则提升一下,从因中心地上进行救度,正所谓“菩萨畏因,凡夫畏果”,因为到时“早知今日”,所以及时“何必当初”。

“嗔是点火桶,欲是生事根,重症若不除,平日枉用功”。贪嗔痴三毒是一切恶业的根本,能够损坏色身和法身,令人下堕三涂。“贪”就是顺自己心意的而欲得,越多越嫌少。欲而不得则生“嗔”,凭什么我没有,然而现实中能有的人才会有,没有的人就注定不会有,因果就是这样记的账。一生贪嗔之念就是处于愚痴的当下证据。

这里更具体指出了贪的张力最明显的就是淫欲心,现代人的邪淫业已成惯性,导致名誉、家庭、事业一损俱损。佛法中有“冤亲观”的对治方法,“冤观”认准女色是来坏你道业,当远离;“亲观”则是把年长的女性观成母亲、年轻的当作姐妹、年幼的当作女儿,可以有些治标的作用。灭嗔可以护住自己好不容易修来的功德,“一念嗔心起,百万障门开”,这个本人有非常多的体会。有理有据地发脾气叫“顺理嗔”;无故而大动肝火、寻仇觅恨叫“非理嗔”,现在的年轻人尽是这号表现;由于谈话辩论争执不下、唇枪舌剑,乃至大打出手叫“争论嗔”。总之经常发脾气会失去亲友,毁灭事业,相貌变丑。人与人纠纷,国与国开火,只能是自害又损他的结果。

史上最有名嗔恨受报的典故,并不是梁武帝的皇后常怀嗔心损物害人而投生大蟒蛇,毕竟就一世,还被梁武帝创建水陆法会给超度了,而是唐朝李治的皇后武则天和萧淑妃的恩怨,萧淑妃因被武后所害惨死,临命终时发毒誓,“愿生生为猫,啖武后为鼠”,一直到明末清初,莲池大师感叹说,猫和老鼠中还有她们俩,自己的道行都超度不完!

欲海难填,恨火难灭,痴心不绝,唯有常念恭敬观音菩萨,便可离此“贪嗔痴”三毒烦恼。可谓是从因到果菩萨都包圆救护了。

上述内容皆从肉眼可见浅处讲起,但莫以为救苦救难到此为止,普门功德海之深广,非凡夫俗子可以测度到位。今天在此拔高一下诸位的格局,说出来吓你一跳,救凡夫、恶人之三毒是附属功德,救善人、圣人之贪嗔痴,才是观音菩萨真本事。

如果从自性清净本来平等中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好修善之心就是“贪”欲;声闻求解脱厌生死就是“嗔”;一直低级趣味地修,不明白这个道理就是“痴”。到这时候最难过关、最不好突破,恭敬持念观音菩萨,他就能帮忙。再出乎意料地向上拔高一台阶,我们凡夫众生的这点贪嗔痴,弱的不值一提,只嗔三涂苦,贪人天乐;哪怕二乘圣人的贪嗔痴也拿不出手,只嗔生死苦,贪涅槃乐。这两种情况只能算少痴而已。菩萨的才可怕,要上求佛道,不但求一佛法,更要求十方三世诸佛法,又要净佛国土,又要度化众生,好像众流入海,海依然不满,这才是超级大“贪”;既不受生死,又不住涅槃,一切法空,离言辞相、离心念相,这才是超级大“嗔”;只认不增不减,不生不灭,不来不去,中道实相,这是超级大“痴”。欲此三法中修成佛法,常念观音菩萨,即得满愿!可谓慈航普度到头了!

今天的内容讲了又有些心虚,担心有醍醐和毒药的双刃效果。佛门中讲“成佛的法华”,《普门品》又是佛所行境界,大家可以领略一下,普门之无门,真正不可思议不可思议!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12)

「若三千大千国土,满中怨贼,有一商主,将诸商人,赍持重宝,经过险路。其中一人作是唱言:“诸善男子,勿得恐怖!汝等应当一心称观世音菩萨名号,是菩萨能以无畏施于众生,汝等若称名者,于此怨贼,当得解脱。”众商人闻,俱发声言:“南无观世音菩萨! ”称其名故,即得解脱。」

善听法义、善观因缘者,从中发现佛菩萨设教救度众生实在天衣无缝。一切佛法在世间流通,无非就是为了一生死大事——死时自有弥陀接引,往生因缘没熟透,则由观音菩萨救度其生,所以虽有财、法布施之殊胜,最深用意则是能施无畏于众生,“施无畏者”可谓是观世音菩萨名号之正解本义。

本讲为七难之末“怨贼难”。这里说遍满三千大千世界有假设之意,是属于上限下说,意思是哪怕遍世界都是怨贼之违逆因缘,亦抵不过大众异口同心称观音菩萨名号威德力重,一经较量即得解脱。

所谓“贼”,无非是为抢夺财物,所谓“怨”,则图伤身夺命。现在两重因缘相并一时,逢宿世有流血因缘的怨家,作抢人劫财之生计,本是怨而又成贼,遇上了可是要财命两亡了。所谓“将”,是带领大家,“赍”是抱着的动作。商主是团队的领导,善于经营犹如现在的CEO,如此重要的项目,必是超级贵重物品。本来已是怨贼路窄,再加上非寻常财物,见利忘义更激起恶向胆边生。这样情急之下,有一人别业带头领众,安多人共业怖畏之心,大众共称菩萨圣号,便可顿超重灾叠难,可见观音菩萨于大危难中决定能施无畏,可惜我辈末法障重,眼睁睁地听,不能活生生地信,道理天下都懂,感应皆打折扣,最可悲者如羊皮上刮风!

从心念而论,若说满三千大千世界皆是怨贼则毫不夸张,有是有非即成怨贼,凡夫俗子哪个不在是非中度日而无一刻消停?经文中讲“起心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我们杀生断命品种齐全,行事处人只为谋利,欲念才生心已不忠,两舌恶口从小天生,日积月累,年复一年,生生不息,电脑计算内存尚不够。行车途中稍有刮蹭,后备箱动刀拿棍,好好走在街上,一不小心蹿出恶犬就咬一口。怨贼满三千大千可以说只多不少矣!

《应验传》中记载,晋时隆安二年,甘肃境内闹饥荒,僧慧达挖甘草吃,当时有羌人竟抓吃活人。慧达也与一众人被抓起来关在栅里,羌人先挑肥的吃,慧达每日一心称观音圣号并诵经。等栅里人都已吃光,就剩慧达和一个小孩,准备第二天一起吃了,他晚上通宵持念,希望菩萨感应救度,早上羌人来抓两人时,突然草中蹿出一只老虎咆哮,把羌人都吓散了去,这老虎用牙齿将大栅咬了个口子,慧达带着小孩逃出去了。越是情急之下,越是正念昭然,越是感应无碍。

再说一则,一居家老妇人,每日间有鸡来她家生一个蛋,一直坚持了一年。后来有声音告她,自己就是生蛋鸡,前生是她邻居吴家的儿媳妇,因为向老妇人借米时欺负她眼瞎,借的时候筛子口朝上,还的时候筛子口朝下,欠了一筛子米,今生为鸡下蛋日日来还,现在终于还清了。

可见,怨贼因缘稍不留神就欠,狭路相逢就要还,娑婆世界犹如清算平台,人生能够相遇,无非就是一场欠还因缘,既然毫不在意地欠,终将心甘情愿地还!唯有仰仗观音菩萨圣号威德,可将此因缘果报从中折断!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11)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杻械枷锁检系”的实况,我们现在只能从影视作品看到,也不一定是历史真实的样子。控制手的叫“杻”,控制脚的叫“械”,在脖子上的是“枷”,用铁链连起来叫“锁”,是三木一铁的组合刑具。“系”就是控制住不让自由活动,“检”就是封锁起来有个期限,系的未必检,检的一定系。落到如此下场,已入死门了。人性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能称念观音菩萨圣号,则重关自开,铁木皆断。

这条“枷锁难”中,“若无罪”得救理所当然,“若有罪”得救难平众怒,难道犯法不伏法,佛教成东郭先生了吗?殊不知这条才能体现佛菩萨的视野和佛法精深的格局。我们试入普门来等观一下:从因缘果报上论,报有现报与后报,有罪被枷锁是今生罪业的现报,无罪被枷锁是前世罪业的后报,心生忏悔称念,一并都当解脱;再从冤冤相报何时了来看,你枷我、我枷你,生生世世难逃冤家路窄。称念名号,观音菩萨借机解此冤结,故而不在“若有罪、若无罪”上论对错。总之圣心平等,普门救度,这是圣人格局。若再从差别智处深究,实际上有罪暴恶众生当更加怜愍,如救度当先救度溺水更深之人一样。所以愿听闻者能于此处把心摆平!

《法苑珠林》中记载一则,唐太宗时期,有一位官员叫董雄,从小信佛吃素。后来同僚犯事,朝廷对他也起嫌疑之心,把他和其他人一起禁闭。其觉得甚冤枉,就一心一意地念《普门品》。没过多久他手上的枷锁自己落地,锁居然也没有开。牢卒看见了报告御史张守一,张不相信就又把他锁起来,董雄也不管那么多,照样念,没过多久枷锁又咣当掉地上了,更奇怪的是朱砂写的封条还完好无损。讲到这儿别不相信,回忆一下我们讲华严时无碍心的境界,就是一切皆有可能。张守一意识到董雄等人应该是无辜的,就统统放人了。

如果反观我等为人一世,无一人无时无刻不在“杻械枷锁”中度日,生便是“杻”,死便是“械”,老、病、死便是“枷锁”,苦苦一生便是“检系其身”。名就是“杻”,利就是“械”,恩爱是“枷”,我执是“锁”,处处障道不能修行。所以称念菩萨圣号,不只在危难之中情急之下,从得闻名号便常持念,念念灭却心头的“枷锁”,尽此一生便得解脱。讲到这里,觉得净土一门便是总持普门,《弥陀经》乃大号的《普门品》。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