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成佛之道 下的文章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2)

或以生灭法 缚脱难可立
畏于无我句 佛又方便摄
甚深如来藏 是善不善因
无始习所熏 名为阿赖耶
由此有生死 及涅槃证得
佛说法空性 以为如来藏
真如无差别 勿滥外道见
方便转转胜 法空性无二
智者善贯摄 一道一清净

大乘佛法的六度法门,我们正在讲第六度般若,观照般若是实干家,实相般若是修行成果,我们现在讲的是文字般若。造论主展开来说大乘佛法,概括为性空唯名、虚妄唯识和真常唯心三系:性空系讲万法皆空令人入道,唯识系讲万物唯有识在变现令人入道,唯心系则讲如来藏妙心真常不坏令生胜解。大白话讲三系说般若的宗旨,性空说什么都不是而是,唯识说如此是而不是,如来藏则讲本来一直都是。无非药无贵贱,愈病则良,法无高下,契机则妙。前两天讲前两系,今天讲一下真常唯心说的法。

有些根机听到一切法无我就束手无策,如果一切法生灭无常,对于轮回生死,解脱涅槃在什么平台上进行?佛为了摄受这些众生,又说了如来藏法门。顾名思义,法身自性清净常在不变,但由烦恼所覆,不能现前,所以又叫在缠真如。

如来藏经典的代表《楞严经》中,讲到一个比喻,城市中住了一个人叫演若达多,有一天他照镜子发现镜子里面的人长着头,突然想到自己的头在哪里,就发疯似的到处跑来跑去找自己的头,用这比喻众生法身常在,迷失了自己而流浪生死,只要发现头一直在,发疯的疯就好了!

所以如来藏的安立,开示了法身的本有,自性清净的涅槃,依如来藏的甚深法义,才好理解生死与涅槃,众生与佛这不善与善的杂染清净之因。作为自性清净的法体,被虚妄杂染的烦恼习气熏习,就是所说的阿赖耶识,依着阿赖耶识的业习流转生死,好像空气到了圆器中就是圆的,到了方器中就是方的,常常形容为不变随缘。如果发心修行,断惑证真,成就本来清净的功德,这个时候如来藏就叫出缠真如,叫做法身!

一样的境界,由于知见高下差别,甚至语感语境不同也许会生误解,佛说如来藏法门,本质上与空无自性,真如实相无二无别,凡夫心态一听有时会从我执生起作用。切记如来藏、佛性等并不是等同于恒常主宰的我,这好比老虎和猫一样,没有见识过的人有可能就误以为猫是老虎,外道执着自己的修行系统而不能自拔都是由于此处见解上出的问题。

解说般若的教言到这里差不多就结束了,佛陀又叫“正遍知”、“调御丈夫”,他能如此贴切了知众生根性,扣紧时代脉搏,循循善转法轮,令一切众生入般若波罗蜜。法门虽多且巧,佛道唯一无二,有智慧的人具有佛经常说的一种能力,谛听谛听,善思念之!虽有条条大路,只为通往罗马!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1)

或是无自性 或是自相有
缘起自相有 即虚妄分别
依识立缘起 因果善成立
心外法非有 心识理非无
达无境唯识 能入于真实

学习今天的内容,最好把昨天讲的先看一遍,提到有五事不具足的根机不能相应空无自性的究竟法,佛在这种情况下说了一部《解深密经》,在笔者看来认为这是佛设的一个缓冲系统,经中讲到三性三无性的内容意在于此。三性就是指遍计执性,依他起性,圆成实性,不要被专业名词吓退,意思也简单,依他起就是因缘和合而成万法,于此万法上执相分别就是遍计执,于此万法上见空无自性就是圆成实。这样一来就让五事不具吃不消空无自性的人有了个依托,也不妨碍五事具足人的认知空无自性,可以从遍计执见到相无性,从依他起见到生无性,从圆成实见到胜义无性。用大白话讲能行的怎么都能行,不能行的给搭个台阶好向上走,帮他明了甚深难解的空义,就是”解深密”的意思。

佛法立场明确,怎么说都是圆融无碍的,见解的不同是因为立场不齐造成的。或说无自性的假有即遍计所执,或说不失自相的因缘有即依他起。

这里开始要讲一下唯识佛法的根本内容,“唯识”就是唯独有识的意思,如果能于唯识佛法中契入唯的境界,也就和空无自性相应了,这才是唯识的本意。缘起自相的万法,都是依阿赖耶识为根本所依生起,我们的一切业力形成惯性,一边变现肌体本身和外在世界,一边又留下痕迹藏在阿赖耶识储存下辈子的遭遇。这样前因后果善恶果报借机就转起了圈停不下来了!

心外之法都是虚妄非有的,这个真理又是真实非无的,一心咬定唯独有识,离识无境的真义,就会安稳地住在万法唯心的法境中契入真理。实际上当下就可以如理作意,直接感受无有恐怖、定生西方净土中的法喜充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0)

诸法从缘起 缘起无性空
空故从缘起 一切法成立
现空中道义 如上之所说
一切法无性 善入者能入
或五事不具 佛复解深密

今天的内容开始深入,就先从浅处走起吧!前面的学习使我们有了一些常识,佛法也说缘起有的层面,也说自性空的境界,但遇上活生生的案例往往又会转不过弯来,因为读《金刚经》、《心经》告诉你都是空的,虚妄不实,再诵《地藏经》或者《弥陀经》内容又是那么丰富多彩,这个矛盾正是因为不能圆融空有而裂开。般若一类的经典讲万法皆空,是就着缘起性空中只讲性空境,因果感应森罗万象的经典中,是就着缘起性空中专说缘起法,明白人听对了就会觉得越有越空越空越有是正正好的事,根机欠缺一点的就感觉前面有一堵墙。

有了前面的热身讲解,我们再来看,大乘佛法在印度的时期流传成两个宗派佛法:一个是中观佛法,就是从讲空来入手学修;一个是唯识佛法,从解析观照现象界开始契入。我们并不是要把佛法学问做得这么精细,到此时来看才好理解今天偈颂的法义,世出世间的万事万物,都是从缘而起,临时有而终归空,现象有而本质空,善解法义之人马上就会用心反照,正是因为无自性空,才有让一切现象万法尽情释放无所不能的机会,空和有就像水和浪一样,理解上可以分别描述,现实中是一个东东。全都正是中道实相,能够对准这个实相的只有中观智慧,又叫般若波罗蜜。

一直在强调说来听听容易,心行跟得上很难,中道实相就是不舍有不取空的本来面目,犹如一动不动地跟着因缘果报的节奏不停地动,心行不到位说出来就只有苍白,《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对这个法境的文字描述已经发挥到极致,善于用心的人才能真正契入这最高配置的境地。

我们换个立场从唯识佛法的角度来说,《解深密经》是唯识佛法所依经典,经中提出了善入空性的行者根机已绝对成熟稳重了,但是也可能有五事不具备的根器,比如上品善根,障碍很少,法的力量成熟,修习空性胜解,但上品福慧资粮不足的这类人,对于空无自性的教言,就没有反应或者反应错误。有的听了觉得很深奥,能信但不能解;有些人不能正解而去弘扬误解。这还算好的,更有甚者不信不解还认为这并不是佛说的法。“有好入,空难解”在此表现得淋漓尽致,在这种情况下佛才又说的《解深密经》。

讲多了不好消化,今天就到这里,明天继续努力!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69)

真实无分别 勿流于邪计
修习中观行 无自性分别
以无性正见 观察及安住
止观互相应 善入于寂灭
善哉真般若 善哉真解脱
依无等圣智 圆满诸功德
法性本无二 随机说成异
了义不了义 智者善抉择

般若波罗蜜是无分别的智慧,途径只能是实证,描述理解追求都不可能获得。在染污虚妄的世界中注定了最真实的东西却是最难。所以有时候说舍也不得取也不得,不可得中就这么得;有时候说不离此刻一直在,寻觅的时候又不知道了;如果说什么都不想,石头木头也是如此,如果起到思量,又说是妄想,经论中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是真知。须菩提在佛弟子中叫善取空者,就是因为《金刚经》中讲所言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真让人头疼。只有无意,没有刻意,又不是死意,这就是般若波罗蜜。

我们不能讲出般若,说其是空,大家会误以为是什么都没有;说其是实相,大家又准备离开虚相;说其是佛性,大家又开始提炼佛性。总之一听就是分别。但我们可以讲什么不是般若或者误以为是般若。比如无想天的人修成的无想定,虽然什么都不想,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但依旧不是般若而是外道。所以无分别,是不执着有不偏向空的中道实相,依此中观心行,入至无分别智的现证。所谓“至道无难,唯嫌简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依这样一切法无自性的正见来修学般若,不断观察成就慧,一直安住于此成就定,这样越定越明,越明越定,互相分享当下,能观的智灵而不动,所住的境定而不枯,止观双运合二为一,契入无生的寂灭法性,无分别智也就是般若现前了。

寺院功课每次念完《心经》,都要唱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是对般若的恭敬礼赞,颂文中也讲“善哉真解脱”。般若既称为无上无等等的法,说明比其高明乃至与其相等的智慧都会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说大乘不共法的内涵。一切的功德都依般若而得以圆满。比如说越凡入圣,比如说往生净土。

了生死成佛道,都是乘此般若空性而成,空性的自体本相是一道清净的,声闻、菩萨、佛都是证入此法性之理,又万变不离其宗地随机施设成不同的法门模式。有法师总结了一下,佛说的大乘教法有三系,性空唯名系、虚妄唯识系、真常唯心系。这个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去深入一下,一般来说行者主攻学修自己心怡的宗派,多少会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所学的最了义。什么叫了义?就是究竟圆满到顶了,这样就会认为别人所学的差点意思,扬己抑彼的情况在佛教史上时有发生,一个有智慧的人,才能在明白佛法真实义的同时也明白佛法在世间的巧用。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应当善于取舍抉择!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68)

我不即是蕴 亦复非离蕴
不属不相在 是故知无我
若无有我者 何得有我所
诸法性尚空 何况于彼我
惑业由分别 分别由于心
心复依于身 是故先观身
无我无我所 内外一切离
尽息诸分别 是为契真实

记得刚出家考佛学院的时候,试题中有问什么是二空没有答上来,后来才明白为什么初学佛入门就要求知道这个道理,一个佛弟子的三观正是从二空之理开始启建的。

我空与法空直白一点讲,我空旨在提醒对于我相的执着,但是思维我空的时候要借助于我空的理论,会把我执的表现潜移默化在对理论的首肯中,就成为法执。昨天讲的是法空,今天我们来看一下我为什么也是空的。

每一位众生自认为有自己的存在,都是基于对身心结合体的强劲默认,所以从不考虑我到底是什么或者有没有,学佛的人已经知道五蕴和合产生我,又知道五蕴皆空,在成为圣人之前依然走不出我的烦恼。如果想要论证我的虚妄性,可以从我与五蕴的关系中来分析一下,如果我与五蕴是一体的,五蕴中哪一蕴是我,或者说到底物质身体是我,还是精神情绪是我,实际上五蕴只是五蕴,从来不是我。反观如果我与五蕴是两码事,可是又发现除了五蕴还有什么能显示我的存在,所以我与五蕴既不是从属关系,又不能明确地区别,思来想去原来无我,一直这么想一直这么信就可以证道。老实念佛就能出现这个效果!

再进一步推求我空与法空的关系,实际上法空是对我空更彻底的清除,试想一下如果没有我,谁去执着法!所以颂文中说“若无有我者,何得有我所”。后面两句意为,诸法都没有永恒主宰的特性,尚且是空,依法而立的我,更不用说当然也是空的了。

道理明白还需要观行才能到达现场,初学者应该先从观身处下手,倒着推一下,前面讲过轮回是源于惑业,惑业的发展是因为有分别,分别由我们的心在进行,心的存在感寄生般地依身而有,所以要先观身。四念住这个法门就是针对身为主,观身体的不净、苦、无常、无我,观久了渐入我空之境,对身体的执着淡化消除,再观一切万法也是空不可得,所谓无我无我所。内至身心外至世界都是缘起的,性空无自性的,脱离一切分别戏论,真实的智慧就现前了,从由来已久的二元世界,一下子进入不二法门,有时候称为狂心顿息,有时候称为桶底脱落!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