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成佛之道 下的文章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7)

离彼三途苦 不生长寿天
佛世生中国 根具离邪见
生死流转中 人身最难得
忆梵行勤勇 三事胜诸天

我们能听到佛法这件事情的发生,需要各方面的条件成熟方可,前面讲了皈依三宝和善知识的教导两个方面,相对此我们自身的条件也得反射出实力,这个实力就是过去生中所做的善事,由当时的愿力串集成一股悬浮能量,支撑着我们这一生必定遇见三宝,听到佛法并依之而行!

在六道轮回中,投胎转世来生依然能做人的几率,不要以为是按六分之一平均值来算。相对人的数量,畜生的种类只看看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多少,地狱众生和饿鬼就更不要说了。佛曾经透露过一个秘密,用人的手抓一把的土量和整个大地的土量来相比,是我们来生能得到人身份的几率!千万不要误会可能生到天界,真的没那么容易,一般来说下堕三涂才是真正的高速入口。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一不留神就可能发生不测。

了解上述背景,从第一组偈颂可以看出,我们作为身体健康的人,生活在能听到佛法的地区,也是生生世世好不辛苦地突出重围才走到了这一步。先得屏蔽三涂的苦楚相连:这里细说一下,不为吓唬人只为对大家学佛有些帮助。三涂有时也写作三途,地狱叫火涂,他们的世界中油锅炉炭是通常所居的建筑,以火为主的生活条件顾名思义;饿鬼叫刀涂,那边众生大多都是欠费的结果,整日总被刀仗追逐着过活;畜生称血涂,互相吃被人吃总是要见血的。

同时,我们也不要追求生到天中做天人,尽管福气很大寿命又长,最下层的四天王天的一天一夜,就扺得上我们人世界的五十年。但是这种尽情地享受无聊的幸福,从解脱的角度来看,依然是浪费资源没有什么意义。

最正确的志向,就是发愿以人的身份,生在佛陀在世的时代,活在有佛法流传的国家,既没有缺胳膊少腿,不聋不哑不瞎,也没有人到处瞎说然后人们一听就信,大家都用佛法的科学来看待世界。再提醒一下,切莫认为这一世中轻易就能够拥有如此的人生,这一切全凭过去世曾经修了很大的福报。

顺着今天的思路下来,发现人身是最难能可贵的,我们的世界中有些事称得上极为出众,比如有人如果当真来学佛就会十分自觉地猛烈修行,当然不学佛的话造恶同样也要猛烈些。另外相对比生天还具备的优势是,佛在示现的时候只在我们这个世界出现!仔细想想,生而为人虽苦乐交集,但就滋养修行的土壤而言,反而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土,虽然到处乱石堆砌总令人头疼,然而翡翠、和田玉正处在其中!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6)

趣入正法者 应亲近善士
证教达实性 悲愍巧为说
观德莫观失 随顺莫违逆
佛说满梵行 学者应尊敬

刚刚开始学佛的人,皈依三宝跟随法师学佛,听到亲近这个词来形容还不一定适应,实际上表达的不是俗情而是一种极为坦诚的法谊,设想大家都是佛陀的弟子,厚道无猜的关系才值得我们尽力维系!

已经皈依试图长期深入学习佛法的人,不可或缺的功课就是亲近善士,善士又称善知识,听闻到有这样的人并且能够经常联系或者见面,更重要的是他能起到令你更好地学佛的作用,就可以认定为善知识。佛陀曾经告诉过弟子们,善知识是修行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现实情况中我们不能很好地依止善知识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修行并不是我们真实的目的。

当然,亲近善知识前也需要足够的观察,看他是否具备善知识的条件,主要包括才华和道徳,当然后者才是根本,否则徒有前者更容易起反作用。具体来讲一位善知识最基本要有几点的功德:最上乘的一类是已经从真实修行中得来结果,已能领略到圣人的境界;或者他深入研习经典并触类旁通能力很强,可以引导大家学习,能够答疑解惑;了然于心还可以深入浅出地介绍佛法的能力可以带出很好的效果;极具慈悲心常常更容易令人感动折服;当然还有一种善知识他说一句就能说到别人说不到的妙处,专业的说法叫辩才无碍。

大家要听好,能够具备上述所有的品质,已经是了不起的大善知识了,接地气一点地讲,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占到上述品质内容的八分之一份额,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去亲近依止,学习佛法。切莫用完美主义的眼光来只顾着挑刺,可曾想过在不完美的世界里,谁又具有完美的资格呢!

所以,第二组偈颂应该怎么对待善知识,才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基本理论,只看好不看坏,听从善知识的意愿而行,不应该抬杠顶撞甚至怀恨在心,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情况从结局上看就是和佛作对,最大的受害者落在自己!基本理论联系实际,佛法要从恭敬中求,并不是三宝善知识图我们抬举,因为在特别恭敬的时候最容易上道!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成佛之道(15)

第二章 闻法趣入章

由闻知诸法 由闻遮众恶
由闻断无义 由闻得涅槃
如器受于水 如地植于种
应离三种失 谛听善思念
病想医药想 殷重疗治想
随闻如说行 佛说法如镜

着实而论,语言唯美到极致依然够不着境界本身,只不过我们这个世界,最具沟通传达作用的是声音,诸菩萨们示现也不能不就地取材,把法理依附于声音之端,我们敬爱的观音菩萨正是其中的典范。学修佛法还得讲究一个次序,从闻思修入三摩地,三摩地正是直指真理的现场。学佛生涯中,听闻佛法是第一件正经事。

大家不一定意识到,如果没有听闻佛法,我们绝不会反应过来自己现在的遭遇是过去的连绵,未来会怎么样完全取决于现在做些什么,甚至浸在人之常情中不顾及什么善恶是非,更不会信任因果,向往解脱而去止恶行善。

对于已有一定积累的学佛者而言,更重要的则是闻法能避免学修中极可能出现的误入歧途!这点我们甚至可以认为,听闻佛法,能够听对没有听错比是否听懂来得更重要,好比根本路径一错,虽然走出不少却要比一步也没迈的更加毫无意义。

讲到此处大家了知闻法不能有差错,通常出现的过失首先是不受法义,好像往盆里倒水但盆却是向下扣着水进不去,故而提倡认真听讲;其次是法义流失,好像盛水的盆有破洞全漏掉了,提醒听讲时不要顾虑繁忙的世俗事务;还有受法义无用,好比盆里有没洗干净的毒素,进了水反而要毒害人,告诫大家怀有成见地来听法,心田中已完全丧失掉接受法义的功能。

最后一个偈颂应该心生四种想法,前面已经说过不必重复。总结听闻学习佛法应当如同照镜,看到自己的过失而不断改进才可能成长,然而大多数人只顾着嫌镜中照的很脏又丑而难过抱怨,不知道应该赶紧洗脸修心!
cfzd011.jpg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4)

三宝真实德 无漏性清净
化世真亦俗 佛法得长存
自誓尽形寿 归依佛法僧
至心修供养 时念诸胜利
此归依最尊 此归依最胜
不由余归依 得乐得安隐
所说归依者 信愿以为体
归彼及向彼 依彼得救济
若人自归命 自力自依止
是人则能契 归依真实义

第一章学到这里应该讲下什么叫偈颂,一般来说古建的寺院内,沿着中轴线过了天王殿先是佛殿,其次是法堂,再往里就是方丈室,规范地代表了佛法僧三宝。法堂二楼一般都是藏经楼,供藏着经律论三藏,三藏如果用载体或者内容性质重新划分,又展开成为十二部教典,其中的一类就是我们学了数日的偈颂,是佛陀时代为了方便记忆流传下来的一种文体。本书作者为了齐整流畅采用偈颂行文,我们学习则尽量有侧重,简处深入繁处略说并没有不妥。

三宝的功德上述讲了一些,总而言之佛法僧的内涵唯趋向于圆满,佛教有时会用自性清净来表达,无非论证了完美境界确实有板有眼存在并不抽象,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也能够活在这个水准,只是在此之前,三宝在世间作为引领标志,言传身教并用,不卑不亢地见机编织因缘给予有缘人佛法的智慧力量!

一直认为行皈依仪式前应该先略讲一下流程及意义,太多人跟着把皈依仪式念完都不知道“尽形寿”是怎么个意思,是对我们皈依三宝时间上的修饰词,从发愿入了佛门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不放弃就叫尽形寿。

关于“供养”,人们往往认为就是单纯给钱,当然钱几乎是我们的执着之最,最难舍而能舍供养三宝正好对治贪心带来的苦涩,但同时成人之美向人微笑也都是一种有功德的供养,只要没有反正这样不花钱的心态就可以算,供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真诚,认真学佛本身就是一种供养,并且是所有供养中最有前途的供养!

这样如法的皈依才是最棒的效果。可能又不太懂得什么是“如法”,就是身心都按规矩办事。那么最终一定能站稳脚跟在佛菩萨的阵营中。如果想让皈依最终有好的收成,直通车就是把信仰发挥到最大张力,这种心势可以和佛菩萨普度众生完美地产生对接作用,但这并没到头,真正意义上的皈依三宝,是从我们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潜藏着三宝的品质正式开始!

感恩三宝,每天并不知道大家学习到如何,只知道这样的讲解机会是如此的令人法喜充满!!!
cfzd010.jpg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3)

依法以摄僧 和乐净为本
事和或理和 礼僧众中尊
敬僧莫呵僧 亦莫衡量僧
随佛修行者 住持正法城

弘扬佛法的主力军是僧,本来正在和众生一起火热地轮回,突然决定放下一切出家修道,可以说是变废为宝的典范。僧宝,实际上才是我们起到皈依作用的端口。也存在一些有意思现象,比如在我们主流文化符号里常讲述着得道高僧,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点看不起出家,连贾宝玉都说他大不了当和尚去,好像走头无路才活到这个地步。甚至有的信徒对僧人十分赞叹恭敬但决不想自己的儿子出家。我们不理会这一切的世俗中矛盾的眼光,来看看僧人清净宽广的胸怀我们是否能够理解!

经文中讲到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就是说他主动舍弃了我们追求的芝麻,不是因为傻,是因为他发现了我们吃不着的西瓜。出家的生活内容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具体来说就是和、乐、净为日常生活状态。大家都出家了住在寺院内,有着共同的人生观,一起遵守戒律,无私地分享生活所需物质,相互欣赏赞叹,这就是僧团的生活,过于清净寂寞得一般人都受不了。正因守得住这样的年华,才养成了值得我们尊敬的僧格。

然而纯天然的恭敬僧人并不容易,毕竟都是大活人生活在烟火中,所以在家居士对出家人要有相守原则,应该以道谊来往而非人情世故,许多人把握不住这个原则而失去学修佛法积功累德的机会。正确的立场是观僧人的功德念他的恩德,以大局为重,笃定地认准唯有僧人才是常随佛学住持正法的不二人选。

自古以来僧人中佛菩萨的示现层出不穷,我们肉眼凡胎又看不出底细,所以这里讲不要呵责僧人,更不要因为僧人的才华、相貌、名望地位不同而用不平等的心分别对待僧人,这个行为特别折扣当事人的福气,障碍他得不到佛法的真谛。

至于僧的功德到底有多大!最后挑两个段子比划一下。径山道钦禅师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在佛经中也描述过,有一个精神病人,无意间穿着僧人的衣服到闹市街头逛了一圈被许多人看见,这个精神病患者的功德大得已经不可思议!
cfzd00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