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成佛之道 下的文章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82)

佛住于净土 十八事圆满
与诸菩萨众 受用于法乐
诸法真实义 及证真实慧
无变异差别 是故无别乘
佛得不动身 悲愿化三有
示净或示秽 咸令入涅槃
为除众疲乏 化作可爱城
终示真实相 故唯一佛乘
一切诸善法 同归于佛道
所有众生类 究竟得成佛

上一讲说到清净法身佛、特别是圆满报身佛所具的种种殊胜功德,今天我们继续来看,报身的庄严是一定住于净土的,而且由佛的觉行圆满可以引发佛的种种围绕圆满。比如说佛座下的弟子还有依止佛的外护也是圆满的,教化众生的弘法事业也是圆满的等等,共有十八种圆满。

关于报身也有他的差别相,依佛的角度讲叫自受用身,依大菩萨弟子所见不同而称为他受用身,在净土中自受法乐的同时又为众菩萨说法,菩萨弟子也受用自己相应的法乐,同在净土中各得其法喜充满。而且在净土报身说的法,并不如同在我们娑婆世界一样有正有偏,有权巧有真实,有三乘五乘的差别,而是完全以佛所证的诸法实相称性流露出的一乘真实法。可以告诉大家,极乐世界此时此刻的法会正是这番情景。

讲完法身报身,我们再讲千百亿化身,化身的功德可贵在以度化因缘为需要而去慈悲不舍地随机示现。法身是体,报身是相,化身是用,佛又号称“如来”就体现出此功德,“如”就是法身不动报身庄严,“来”就是应机施教示现化身,以大悲心为本示现凡圣法界,三界六道轮回中而行教化,示现净土来摄受,示现秽土来折伏,为令众生皆共成佛道。

本师释迦牟尼佛,就是典型的化身佛,为了度化娑婆世界这一期的有缘众生,示现成为八十岁的老比丘模样,演绎了从王子出家到菩提树下成佛再说法四十九年的一场因缘,先说三乘佛法再导归一乘,三乘如同解乏的缓冲模式,一乘才是真正的出世本怀。

从一佛乘的教育方式而言,可以说是万善同归,本来佛道,一旦开示悟入佛知见,证入成就菩提涅槃的佛果,那么就如同《金刚经》所说的一切法皆是佛法一样,青青翠竹悉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一切都是现成的。

问题是我们不从成佛之道的开始讲起,便到不了一切善法同归佛道,所有众生究竟成佛的地步,然而到了最后又发现原来一切都是。所谓的从本觉而启动始觉,最终始觉合于本觉就是究竟觉。这就是成佛之道!到此圆满,随喜大家听闻功德!

最后说几句,佛法常说解行并进,这句话是对的,但是我们听多了可能也会转向教条,然后就强迫地执行又得不到相应,我想我们应该优先了悟理即是境、境不离理才能迈入正见。犹如世间学问中常会讲历史与现实的概念,实际上现实本来就是历史,历史一直处在现实中,我们强行把两者分开又去提倡合二为一,都是没有必要的。因为他一直就是这样的。佛法解行亦复如是!

回向:愿此番讲解闻思功徳,回向四生九有众生界,已故者离苦得乐,现在者福慧增长。并愿与九法界众生同生西方净土中!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81)

佛身最寂灭 平等无分别
如彼摩尼珠 妙用利群生
法性所流身 念念现一切
佛事菩萨事 二乘众生事
三世尽十方 依正悉无碍
于一现一切 一切入于一
十力四无畏 十八不共法
大悲三不护 妙智佛功德

今天讲佛,有缘听闻的请位应该不止是今生,而是生生世世都在围绕着佛进行努力,与他有缘,做他的弟子,以他为榜样,最终成为他,但是到底什么是佛,佛是什么?如果只从拟人的角度或者人格的升华而言,好像大家都知道是大圆满觉的圣人,如果从超越性的存在或者摆脱思想的边际而去亲自感受,我们可能完全不知道如何是佛!很直白地表达一句,我们凡夫以为的一切都不是佛的本质,我们凡夫以为的一切本质上都是佛。成佛之后的觉行是现成真实圆满的尽情自由,他在如如不动的同时又盘活一切机缘,赋予无限生机。

上面说的只是为了尽可能炫出理解高度,回头来我们还是依着偈颂循次讲起。“佛身最寂灭”开始是讲佛的法身,所有的法都是佛的法身称性显现,由此可见一切物质现象、一切精神层面都是法身的范畴,本身就是法身,他是超越分别出离障碍所达成的平等寂灭现场,所有的描述也是勉强的表达,法身周遍无为充满一切信息,就好像摩尼宝珠微妙神用一样,有众生起感,就会无为而应。

“法性所流身”,是佛的圆满庄严报身,由前面的所有福慧资粮圆满后显现出来极至庄严的唯美形象,但是唯美并非我们通常好看漂亮的单薄见解,而是没有局限而展开的无限可能性,是念念间而发生的一切因缘果报内容,包括佛法界的圆满清净,菩萨法界的自觉觉他功德利益,声闻缘觉的修行出离解脱,乃至六道升沉的轮回转世,一切时空中的依报正报都可以念念显现在前,重重无尽的报身现境,在《华严经》中已经说得十分到位了。

当然,清净法身和圆满报身也非截然不同的两项内容,而是一体两面的真理陈述和灵感现象,法身是无始无终的,报身是有始无终的,由此本具的功德和修成的圆满结合起来才是佛的品质,说实话佛的品质怎能由凡夫思维语言想到说明,我们只是依圣言的透露,来略微了解一些。

经中讲佛的功德,有几个常见的内容版权,比如说十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法。所谓的十力,佛在证得诸法实相智慧,了达万法的真理,这个能量非常坚固没有任何可以破坏和超胜者,故称为力,共有十种,比如有一个叫知过现未来业报智力,就是能知一切众生经历三世的业缘、果报、生处。其余九种不再细说大家可自行查询。

四无所畏,是指说一切智无所畏、说漏尽无所畏、说障道无所畏、说尽苦道无所畏。大概就是佛在度化众生的时候,对于自己的智慧、修证成果、指出的误区、所知修行的方法四个方面极为笃定,毫不怀疑,凡是所说绝对负责,没有任何问题,是无所畏的真义。

十八不共法,顾名思义不共法就是指不共同于声闻、缘觉、菩萨的十八种唯佛独有的功德。比如说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是指佛的身口意三法不会有过失,不像我们凡夫身体老造业,口无遮拦,念念妄想地过日子。再比如说无异想,佛于一切众生平等对待,心中绝对无有亲疏远近的拣择等等,共有十八列项。

如来的功徳无边无际,不可具述,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另外的一些功徳如大悲德、三不护德、妙智德、四清净德等等皆是。我们从理论上看看而已,真正的妙境到了才知!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80)

第十法云地 诸佛光灌顶
智增澍法雨 长善如大云
菩萨所修道 三祇历十地
顿入与渐入 随机有差别
三僧祇劫满 登于妙觉地
  
西游记里师徒四人九九八十一难终成正果,我们修行人常说一句话叫因圆果满,这其中的华丽转身处就是第十地法云地,菩萨行到此处,就如同太子要经灌顶而确认候补王位,所以常常又称为法王子位,也叫一生补处菩萨。此位菩萨前面的九地都不能及,从自在说法的功德来看,能够遍法界地显现神通现身说法,如大雨瓢泼一样无处不润,一切万物都可以接受滋养,这功德来自于十地菩萨犹如密云的将要成佛的福慧资粮,也是法云地名号的由来。

法云地菩萨的神通境界,已经有了分享佛功德的能力,可以证得离垢三昧,这个三昧现前时会有大宝莲花生,这样的殊胜来自于无始以来无量的清净行所成就的,可以恒放光明普照法界利益众生,十地菩萨就坐在此宝莲花座上,像法云沛大法雨一般说法降魔。十地菩萨能够在一念之际受持佛的法境,能够在一念之际普至一切世界演说大法,随众生的各种性情差别,而令其灭除一切烦恼惑业。又能让世界与世界之间互相关注互相无碍,能依他的心念,在一毛孔中示现佛国净土。这些功德唯有十地菩萨具足,其余九地菩萨乃至声闻缘觉难以望其项背的。

前面的修行就是三祇修六度的所有历程,一个修行人从一念发起菩提心开始,经历五十行位次第最终到达法云地。当然前面讲过这三大祇劫的体量,也有顿渐的差别相,渐而言是从时间相上来看,实打实的依着时间行进而积累到位;顿而言是从功德相上来看,是以修行的积累而论,有点像承包模式,比如说你很快就修到十回向圆满,就可以确定第一大阿僧祇劫已经到位。

修到十地圆满的最后一刹那,就进入妙觉的果位,也就是说成佛了,我们常说的无上正等正觉。在这里添加一个缓冲,如同十住位的初住开显出十信位的内容一样,在妙觉佛果也开显出等觉一位,介于十地之后妙觉之前。

之所以称为等觉的等,是说其一切功德与佛无二无别,但此觉与佛觉呈现的方向有异,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成佛是登上山顶,成佛后要滿山遍野地度众生而不可能一直呆在山顶,等觉好比是往山顶上登的最后一步,妙觉好比是在山顶下山度众生的一步,一个进一个出走的是同一步,从同的角度称为等,从进出的角度觉有不同,佛的妙,等的不妙,这就是等觉与妙觉的差别。

佛的功德,唯有佛能尽说,我们从经中了知一些可以赞叹的部分,也是在人的世界里进行沟通而已,但这足以让我们身为佛弟子的信念更加决定,生命的圆满在佛功德中才能体现无遗,明天再说。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9)

远行于灭定 念念能起入
方便度炽然 二僧祇劫满
进入不动地 无相无功用
尽断三界惑 大愿极清净
以如幻三昧 三有普现身
善慧无碍解 圆净一切力

从第七远行地的称谓就可以感受到,到此处的菩萨之境界又甩出前面一大截,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前面菩萨入的灭尽定,要有入有出,从出入从入出,换句话说就是得要搭个把手或者说要一种仪式感,而七地菩萨入灭尽定,入即是出,出不离入,这种现证境界实在不可思议,形容到此为止吧。

向前回望远行地菩萨的突破,在于无相境界的驾御,六地的时候还要刻意进行尚有间断,七地的时候无相境界可以无间现前了。向后展望从有功用行的无相,跃进到无功用行的无相,之所以叫远行地,就是到达这个临界点。七地菩萨的神通,可以入无量众生界,无量诸佛净土。在行住坐卧乃至睡眠中,都能保持光明觉照没有妄念……!

第八地叫不动地,先说一下修行有三不退,证到罗汉称位不退,证到初地称行不退,证到八地称念不退。念不退的具体感受,就是完全不刻意地进行修行,就好比开车前面要踩油门,到这里彻底不发力靠着惯性就可以直至成佛,专业的说法叫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又叫老般若。

八地菩萨另外一个著名的标志,就是证到无生法忍,如果不看发心愿力的功德,只论所断烦恼能力的话,八地菩萨和阿罗汉是一样持平。因为发心的格局不一样,所以在佛力加持下,不会像罗汉一样自取涅槃。

因为八地菩萨舍离一切有为有相用功,无漏的果报彻底成就,诸佛如来亲自现前指导他成就佛的法身,由过去清净大愿力,往返无量世界国土,供养无量诸佛,教化无量众生,通达无量法门,显现无量神通,如同观音大士一样普门示现。

第九善慧地,这是一个低调积蓄能量蓄势待发的阶位,到此处菩萨不但自己内证境界自然充满毫不刻意,度化众生为人说法也同样如此。九地菩萨真正拥有四无碍辩才,在说法因缘中可以说是第一大法师,能以一音说一切法,为无量众生说各自应机的法门,如此善巧之智慧是其名号的由来。九地菩萨的福慧已近圆满,依然二六时中专精修行,以求入佛境界,亲近如来,大家可能觉得都到这地步了还至于吗!没错,这就是《华严经》中诸大菩萨已经到如此地步,依然求生极乐世界的缘由。

马上就要讲到十地了,离成佛越来越近,诸位能一直相续学习到今天,也要有个信念,我们已经启建了这样的因缘,当来必定圆满成就。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8)

初住极喜地 生诸如来家
断除三种结 施德最增胜
戒德满清净 名为离垢地
发光地忍胜 慧火除诸冥
进满修觉分 焰慧见无余
难胜静虑胜 善达诸谛理
第六现前地 慧胜住灭定
佛法皆现见 缘起真实性
常寂常悲念 胜出于二乘

上一讲讲到了初登欢喜地,今天从第二离垢地讲起,菩萨六度中极喜地主修的是布施,什么都能舍,可以舍到尽头,离垢地则主修持戒。到此位的菩萨,具清净戒,甚至远离了能够引起误犯净戒的微细烦恼染污垢,是持戒波罗蜜圆满之位,所以偈颂中讲“戒德满清净”。

离垢地的菩萨,深知十不善业令众生堕入三涂受无穷苦,对众生再发起利益心、悲愍心和守护教化心,愿力、智力、念力在戒行和善法的调伏下,更加寂静更加广大。

我们在生活中也能遇到一种人,定力福报天然的好,别人再怎么折腾都影响不了他,面对人事中的侵袭毫无反应,而折腾他的人自己烦得够呛。第三发光地菩萨,就有这种功德,忍辱是他的拿手好戏,成就非常殊胜的禅定,能得法、义、咒、忍四种总持,总持就是于此法在这一道上已经自在无碍的意思。由此而得智慧观照,像火一样能放射光芒除诸冥暗,是名号的由来。

发光地的菩萨神通广大,有摇动大地之作用,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隐显之间山川石壁都无障碍,天耳清净,得他心通,知道众生无量宿命情况……!

第四地叫焰慧地,到此处的菩萨能断现前的身见烦恼,效率极高如同大火焚薪一般,智慧火增加幅度大,所以称焰慧地。从此来看精进度是此位菩萨的根本法,心地用过功的人都会有此感觉,烦恼正当炽盛之时,如果能忆念佛法提起正观,真是势如破竹一样,烦恼越大引发的智慧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第五地叫难胜地,也叫极难胜地,加了一个极字说明此位菩萨获得前四位不具备的自在,就是真俗圆融,把本来是相违的世间出世间打成一片运用自如,处于甚深平等的觉照禅定中。换个好理解的说法,我们常说的方便善巧而又不出下流的境界到这才算,又说大隐隐于朝的本事到这才有,又说恒顺众生随缘就好而不是随业真的可以做到,而不是在吹牛了!

第六地叫现前地,前面是禅定圆满,此处般若波罗蜜圆满,到此处菩萨住于灭尽定中,灭尽定又叫灭受想定,是最为殊胜的定,有漏的心识都因定力不起作用,佛法了了分明现前,具体来说就是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全部打开现在其前。此地菩萨既能现证般若智慧,又能常处于悲念众生法境之中,这个功德最明显的殊胜处,体现的是大乘的不共法,也是胜过超出二乘的根本指标。

从初地到六地,正是一套海行六度法的范畴,明天讲的第七远行地,又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刻,第二大阿僧衹劫即将结束。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