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中国佛教史 下的文章
中国佛教史(4)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4)
从古到今可谓是“世相纷纭何所宗,一心因果尽罗笼,由来铁律恒如是,天道与人无不公”。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相争没有一天不操心机关算尽占点上风,殊不知江山没多久又被司马家给算走了,历史从此进入东西两晋时期。曹魏时期的思想传播至两晋,以对庄子的追捧把清谈无为的生活态度推向高峰,接受般若性空法义的条件成熟了!
高僧竺法护出现在敦煌,八岁出家完全童真入道标准,随恩师学修经典顺便就通晓了三十六种西城语,周游列国带着经典回至敦煌开始他的译经生涯,如果说前面的大德以点带面的传译,竺法护则是成规模的发行,这在当时更容易引发思潮,极有利于佛法引起主流人群的关注。数量高达惊人的一百七十多部,给后代佛教带来很大影响。其中的《正法华经》是印度最重要的大乘经典首传中国,就此因缘来看,法华经义本来是佛陀教法中最终的家底,而在东土初始的法缘中就已经阐明,又一次印证了我国民的大乘种性。其中《光世音菩萨普门品》立竿见影地普及了观音菩萨的信仰,经中描述观音菩萨与此世界偏有因缘,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启动了。
另外一部是《光赞般若经》,不仅大大补充了般若经典的不完备,还防范了许多对般若的异解,佛陀讲了二十二年的内容,在东土越来越清晰明了,西晋时期佛教内容迎来了研习般若法义的全盛时期,后来的僧祐大师评价说,经法后来能够广泛流传中华,全凭得力于竺法护对经典的翻译功德。
他译的还有《维摩诘经》,经中这位主人翁的形象风格与当时流行于东晋的名士情投意合,既是在家的身份又具极高的道行使他们生起极大认同感,而且又能与佛法当时这么一件时髦的事情沾上边,于是大家都来蹭热度,迅速打开了本经的知名度!《维摩诂经》是最有代表性的方等经典,当时世尊讲这些经的用意是“褒圆叹大,折小弹偏”,也就是要达到转小乘目光投向大乘佛法的目的。大家看看又是大乘的法缘!
不知道诸位听多是否会觉得枯燥,没错,中国佛教史就是一部经典翻译祖师认定史,竺法护做为佛教初期阶段最伟大的翻译高僧,被时人尊称为敦煌菩萨,这是怎样的一种认可,如久念佛人身有香气一般,敦煌这个极具风情的名字早已被定义为佛教专属符号,成为佛陀智慧光芒的舞台,漫天黄沙与轻舞的飞天好像都成了佛说法会的背景图。这里是竺法护菩萨穷其一生心力开展译经大业的地方,也是他大愿圆满后的归宿!
中国佛教史(3)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3)
佛法在汉朝开了个头,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发力,隋唐时代则遍布全国。今天把时节推至曹魏时期,后汉末宦官当道威信扫地,终被魏所亡转而进入三分魏蜀吴的时代,当时的佛教中心一分为二,北在洛阳,南在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因曹魏皇帝明令禁止民间信仰,而在高端的思想界,老庄思想蔚然成风,竹林七贤就是开在此时代的一朵奇葩,大名鼎鼎的嵇康、阮籍、山涛总为后人欣赏乐道,问题是,这些知识分子生活态度虽成名士风范,然性格愤青喜欢买醉习气很重,看似风流实则并不等同解脱。东土此时正需要佛法的时候,译经僧不断地来华。
无论怎样佛法戒定慧的步骤不能乱,当时洛阳的僧侣并没有戒律可依也不受戒,只有剃发的外相与俗人不同。时从中天竺有一位昙柯迦罗来到洛阳,翻译出戒本《僧祇戒心》,同时期来的还有安息人昙谛,也擅长律学,翻译出受戒的仪轨,并请梵僧来羯磨受戒。实际上现在的律典中羯磨里(就是作法)可以窥探当时印度僧团许多真实的学修场景,这是中国佛弟子有受戒因缘的开始。
确定无疑的是,中国最早受戒的汉人出生于洛阳,名叫朱士行。而且当时是般若和玄学互联时代,相形之下佛经部类体量还不够大,总感到不能畅快的表法,朱士行在讲《道行般若经》时,有些意趣不尽通透,就萌生去于阗求法的念头。这位大德成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双料第一,第一位受戒、第一位西行取经的人!
另外起一头,很多佛弟子到寺庙道场参加功课佛事,一听领诵起腔就热泪盈眶,为什么同样是唱却能够感受到有别于世俗音乐的加持力,因为这种唱法叫梵呗。曹操的三子曹植是佛弟子,他在山东东阿县的鱼山游玩的时候,真的听到梵天所咏之赞,就作梵呗去和天籁之音,就是我们现在大型法事起止的赞诵。
同时期进入东土传法的高僧还有安法贤,翻译《大般涅槃经》,还有龟兹国的帛延和支施仑译出《首楞严经》,支谦的代表译本是《维摩诘经》,这部经典后来十分火爆,许多开宗立派的祖师都极其相应用心有过注释。
今天内容表述的分头行事,索性再另加一点,就是出家人到后面统一姓释,为什么有这么多姓安姓支姓康姓竺的人。这是当时西域来华高僧的一个惯例,以国籍作为为姓氏,天竺来的就叫竺法兰,安息国来的叫安士高,月支国来的就叫支谦,康居国来的就叫康僧会。后来也有随师姓的弟子。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既然是三宝弟子,用三宝佛法僧来冠姓,至于全部统一姓释,要讲到道安法师出现的时代。
总结来看,虽然不断增强团建,三国时代的佛教界依然两大系统,一个是安士高的内观禅学,另一个是支娄迦谶的大乘般若学,实际上我们现今的形势依然如此,可见佛法形式可以弘通,根本教义要固守不能走样!值得每一位佛弟子深思。
中国佛教史(2)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2)
在佛眼里,十方三世事无巨细都是一目了然的现场,在人的耳目中,历史则是后人试图连续成线的消息片段,可见当个凡夫在执着中是多么艰辛。佛法传到东土有许多说法,最早的说孔子就听闻西方有圣人;《历代三宝记》中秦始皇也曾查禁过佛经,是由释利防等十八位贤人带来的;《魏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始闻身毒国(天竺)有浮屠教义等等。真正最有名的事件,是东汉明帝感梦求法,明帝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殿堂里有很高大、项上有光的一个金人在飞,第二天朝堂一问,有大臣告诉他西方有神名佛,于是他遣使张骞带了十几人到大月氏国,并抄写佛经四十二章。与此同时摄摩腾与竺法兰二人将《四十二章经》用白马驮着到洛阳,就住在现在还在、中国最早的寺院洛阳白马寺。
从有文献记载来看佛教东传的最早记录,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里面讲述了大月氏国的使者伊存把佛经口授给景卢,但是当时并没有人信。明确表示有信佛行动的人,是汉明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楚王刘英,他喜欢结交朋友但被诬陷谋反,明帝下令如果献出绢三十匹可免死罪,后来便下诏说楚王这人没什么,退还所献的绢让他去供养布施沙门。可以说当时已经有西域的梵僧,来到了长安洛阳等地。但是,信仰的知见还停留在把佛当作神祭祀,虽然容易接受,依旧佛道不分,可能也少不了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所以说重要的部分就是让大家知道佛法的核心教义,才能根本上摆正信佛的态度,这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弘法的先驱们正在到来!
到了汉恒帝时代,佛法氛围渐浓,应此时节来了两位大德,安息国的安士高和月氏国的支娄迦谶,他们成就了汉译经典的产生。我们知道安士高是安息国的王子,大多因为学习他翻译的《八大人觉经》而了解。讲到他是一位修行的大成就者,前生后世连续两辈子来东土,一边弘法一边了缘,主动在广州和绍兴观到宿世欠了命的人,还清命债,这大概就是菩萨只还不欠的表法吧。他初来东土翻译的经典有三十多部,最具影响的是《安般守意经》,顾名思义安般就是呼吸,守意就是专注一心,通常所说的内观禅都是如此训练,这部经典启动了禅观修习的先河。
支娄迦谶出身大月氏国,他翻译的经典全属于大乘见解,最重要的是《道行般若经》,这是般若经典最初与东土结缘,而另一译著《般舟三昧经》则把阿弥陀佛介绍到东土。这给中国佛教特别是后来的净土宗以很大的影响。
我们学习历史总觉得要关注一些第一,今天介绍的都是中国教史上头号的人和事,他们启动了大事因缘,其中有一些微妙之处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比如佛法初来因缘中先是夜梦中的金人,也就是说,是佛先出现了,其次《四十二章经》,法随之而至,这和释迦如来示现的步调完全一致。初译法宝的大德也颇具择法正眼,道行般若与般舟三昧可谓是根本教义与最切法门绝配,就在开场戏中全盘托出。所以佛法初来乍到中,看上去像是偶然地这儿发生一点那儿冒个泡,其背后或是圣人法界中井然有序的安排!
中国佛教史(1)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1)
一佛出世千佛护持,这一期的教主释迦如来虽已圆寂,但是他的遗教则不改初心,自然有十方诸佛菩萨示现到娑婆世界,以赤子之心不遗余力地演绎弘传,无非就是让大家都知道佛法,所在之处形成佛教。虽然如此,单方面法事难立,还要有地域人群的宿缘来显发配合。佛法的流布一直以亚洲为核心,周边地区基本都是分部,不论文化还是国民土壤来看,中国作为核心登上佛教史的舞台,自古至今一直如此。
佛教东传至中国由于路径不同而形成三系传承。大概七世纪直接从印度传入雪域高原,也就是后来形成藏传佛教;由南印度也即现在斯里兰卡传入缅甸、柬埔寨、泰国的称为南传佛教,他们的教法教义所依的正是当时的上座部佛教,所学的三藏教典及许多著作,都是用巴利语写的,也称巴利语系;而北传佛教,是指由北印度经过中亚地区,也就是著名的丝绸之路传入到我们中国内地,也称汉传佛教。
尽管文化语言民族习俗不同,而展现得各呈其态,弘传的都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教义,终极目标也都是为了求得解脱成就大圆满觉。同时不可否认的是,佛法教义和禅修在汉民族的智慧里,得到前所未有更甚印度千姿百态的发挥,哲学魅力与艺术风采双管齐下,陪衬着中华文明一泻千里,影响到我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日常生活用语都首出自佛经,南北朝隋唐时期,不懂佛法都不能说是有文化的人。本来佛法讲中国难生之中国,特指有佛法流传的中心之国,现实中使两者不谋而合,大中国正是佛教的第二故乡。
具体内容明天讲,在此先从两点来看。首先,教内常有一句话叫“不依国主,法事难立”,这非凭空感叹,而是说佛教的东传,从缘起上就是从国家层面外交关系来成就的,要么是梵僧来到先与国君结缘,要么是皇帝派遣使者去一探佛法,还有从民间走出来西行求法成功东归被举国上下尊崇的,所以从因缘果报中就与历代帝王结下不解之缘,当然从另外角度来说,如果过去世没有大修行,福报不够也不能当上国君,转而成为对圣教的关怀或者亲力护持,我们去礼拜观光,天下多少寺院不是“敕建…...”就是“护国…...”。这可谓是国土与佛教的互敬互爱因缘!
其次再从民间而言,达摩祖师初来东土都叹为观止,赞叹不已说东土有大乘气象,人民有大乘根性,这绝非初来乍到的溢美之词,汉民族的心性容忍好善思维缜密,与佛法的根机要求完美融合,特别是禅宗和净土两大法门,一直是佛教代表行门极为深广地流传下来,一个的特色是顿悟,一个的关键是他力得度,此土人的天赋异禀和佛法决窍优势天然相吻合,这大概就是达摩祖师由衷感叹的缘由吧!
总之,中国佛教史庞大繁华庞流派纷呈,百花盛开春色满园,带着宗教情怀浇灌我们的信仰,讲一个故事就是一场法会,听一位祖师便是亲近一位圣人,愿闻者法喜充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