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布的文章

正趣微课堂 断恶行善(3)

《了凡四训》作为袁了凡先生一生的修持心得,是他在六十九岁时写给儿子的家训,有时候又称为《训子文》。借机推此及彼,我人反思一下,大家身为佛弟子,实际上佛说的经典都可认为是教育弟子的家训,可叹的是现在的人接受教导的能力极弱,能够认真对待的都很稀少。大多处在“听骗不听劝”的共业果报中,言教已经很难起到作用,佛菩萨用折服的非常手段,也得是有些福报的才会上道。可以说能够随着本“微课堂”当回事坚持闻思的人,也是过去世一念善心所结下的法缘。

《了凡四训》内容共有四个部分,我们上一讲属于第一个部分《立命之学》,说明命运是可以改变的。另外三个部分包括有《改过之法》,即从大大小小的过失中去改过,属于止恶的方面;《积善之方》即尽可能地去帮助别人、成就大众,属于行善的部分;《谦德之效》即为人处事真诚谦卑,可以防止自己的福报不经意间流失。

在《改过之法》中说,春秋时期的各国士大夫,善于观察一个人的祸福,而且就从他的言行举止中判断,十分准确。如果一个人厚道稳重踏实,就看出他的福报将至;如果一个人轻浮刻薄,可能灾祸将要来临。特别是福祸将要到来的时候,前者的行为越来越善,而后者则可能整天心浮气燥。所以要想避祸最好的办法,就是改过。

想要命运改变方向,一定要有一个态度才能调头。改过自新的重点,首先在于自己的发心。第一个要发“羞耻心”,如果一个人恬不知耻的话就没办法教化,要有身而为人的价值观及是非对错的原则,这样判断自己心行的时候,依着道德标准有了底线,在发生下滑的时候及时止损,一念惭愧羞耻心,就让我们有了回旋的余地!

第二个要发“敬畏心”,人作为六道众生之一,生活品质属于中等水平,有许多更高级别世界的众生,对我们的行为甚至心念是一目了然的。所以常说“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亏心,神目如电”,举头三尺都有神明!更何况诸佛菩萨。我们平时有人与无人处行仪举止就不一样,就是因为没人的时候以为谁都不知道,如果真的相信前面说的是事实,试想一下生活中有领导上司在场都表现得战战兢兢,那么何况天地鬼神历历在目!佛门里的功课每天都诵“金刚密迹,擎山持杵,遍虚空界”,就是佛讲法时执金刚神护法密密麻麻遍布虚空。人一定要有敬畏之心,否则会无法无天,肆无忌惮,什么事都干得出来,集中精力把命运的轨道转移向三恶道,是非常可怕的。

第三个要发“勇猛心”,刚开始激情澎湃,过几天依然如故,这力度太小,不能有大的效果。一个人之所以有过不改,大多是得过且过、自甘堕落的缘故。改过一定要下定决心精进勇猛:改小过失像把戳在肉里的刺马上挑掉;改大过失像手指头被毒蛇咬了一样,得当机切断,不要有丝毫的犹疑,越快越好。

这三种心发起来,相互依存形成力量,改变命运的机会就无处不在了!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断恶行善(2)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这句话虽真诚朴实,但藴藏了因果与心性极为深邃、圆融的见解。依心性而呈造化,依造化而显心性。因为心性所以命由己造,因为造化而因果不虚。说出道理来简单,用以实践则不容易。历史上把这个法则运用到极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并效仿的,是明代的袁了凡先生。

袁了凡的本名叫袁黄,他从小丧父,奉母亲命开始学医,认为既可养生、又可救人、还可扬名,十分务实。后来遇到一位奇人,说他应当读书,可以考取功名,并且把他命运算到了头,什么时候参考,名次第几,什么时候官至县令,什么时候寿终正寝?一生命中无子等等,无一例外都被说中了。在这种情况下,袁了凡就对人生彻底放弃了努力。大家注意,这个就是“宿命论”的认知,并不是佛法。

后来在国子监待了一年,也不学习,终日静坐。到南京栖霞山参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是位有道高僧,见他坐了三天三夜一念不起,十分少见,问缘由才知道他认为一切早有定数,没有什么好想的了。云谷禅师笑着判断他的知见说:“我还以为你是大修行人,原来只是一介凡夫而已。”并且告诉他,一个人如果没有彻证空性,还是会被世间法束缚,当然是有定数的,这只是一般人的份上论。如果碰到大善或者极恶的人,就另当别论了,你二十年来的命运被他算得死死的,一点都没改变突破,难道不是凡夫吗?又说佛经中讲,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刚刚讲过的《普门品》),要知道这话佛说的,妄语戒是佛制的,难道诸佛菩萨会骗人吗?如果自己修养仁义,内德饱满,外求则有感即通,内外兼修双管齐下,有什么命运改变不了呢?

云谷禅师让袁了凡反思,他为什么不能高中,为什么命中无子?袁了凡自省后说,他之所以没得功名,从天生的外观来看,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而他没有福相。具体的心行上,首先他少有修善积德,不能增长福报;其次性格急,凡事嫌麻烦,气量小,心不包容;再者常常锋芒毕露,贬毁别人,不择因缘信口直言,这些都是福薄的表现,所以命中注定没有功名。之所以命中无子是因为自身有一大堆问题:比如有洁癖、经常生气发怒;性格自私残忍没有爱心,不喜舍己助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耗费元气;再加上喜欢酗酒消散精神;平时整夜地长坐不睡觉,不能保养等等。

禅师告诉他,岂止没有功名、没有生子,你得不到的东西还有很多。世间该大富大贵,该贫穷受苦,各有命格,上天只不过就着他当下的水平改造而已(“上天”不是指主宰神,是那个时代的习惯用语,实际上就是利用因缘和合)。既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要努力用心改过。从此袁了凡大心一发,从云谷禅师处领了“功过格”,发愿修三千善事,并一心持念准提咒。这样一来原被算的分毫不差命格开始不准了,参加科考本来算的应该是第三,结果成第一名,命里中不了举人竟然也中了,求子得子,五十三岁该死的那年安然无恙。

今天内容先到这里,我们细品一下前后内容情节,实际上都是佛教之常法,人生无非就是因缘果报一条线索,所受的果报来自过去因和现在缘,要改也是从当下因做起,当生惭愧忏悔之心,也就是要先有坦陈先罪的态度,再有改往修来的行为,从事无巨细观照善恶抉择为功夫得力,自利利他、有求必应是功德成效,可见,佛法修行不是算命法,是改命法!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断恶行善(1)

学修佛法,法无定法,成佛的目标明确,具体过程因人、因时、因法而异,有时候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有时候需要而今迈步从头越。接下来的一组课,我从后者的角度开始讲起。

佛教的核心无非四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理解而认识到,佛法的真谛是无为、解脱、平等的境界,但是不论是从头迈步,或者是在世间的形象,一定是从善法开始启动和表显的。所以通途修法有《十善业道经》,净土修法有“净业三福”。试想一下,如果连基本的善良真诚都很难到位,甚至无心力进行,又怎么能够进一步看破放下呢?也可以理解为,连“身”都降服不了,又怎么可能降服得了“心”?

然而事实上,我们学佛的四众弟子,在善法上往往是不够达标、没有耐力的,很多时候是因为佛弟子的心行,从而让社会上的人们对佛法失去信心,乃至失去兴趣,无形之中阻碍了别人的学佛因缘,甚至造成了以身谤法的罪过。而且一旦人际关系的影响表现为恶性循环,就会互相拉扯着成就共造恶业的无限发展。本来在浊世娑婆世界发点善心、行一次善行已经很难了,再得不到随喜赞叹的增上缘,反而遭遇到嫉贤谤善的人事环境,就更容易破罐子破摔得一落千丈,这便是《地藏经》讲的“纵发善心,须臾即退,若遇恶缘,念念增长”,“习恶众生,从纤毫间便至无量”的事实。所以启建共同修善的因缘,作为修行福慧、求生净土的助力,显得更为必要和可贵,这也是此次设置课程内容的初衷。

另外我们的课程也是随着学佛次第而展开的,修行应该从“依福舍罪”开始,进而再“依空舍福”,称为“两舍”法门,这也是佛设教的次第。修净土的行人修善更是配套内容,所谓“求福求慧求生净土”。当然会有人心生疑问,既然般若波罗蜜多才是佛法的根本,万法皆空才是究竟,为什么在此舍本逐末地退步而行?这样的见解容易形成空腹高心之偏见,如果大家了解永明延寿大师的《万善同归集》,就不会心生这种偏见,因为空性是周遍的,而且就是体现在当下的因缘和合法上,连恶法中都能体悟万法皆空,难道善法中就没有机会吗?所以好好修善、不断观空是正道,如果认为修善是执着,难道不修善就不是执着吗?可见空不掉的是我们的执着,并不是修善的行径!这段见解也很重要,请大家领悟。

断恶行善的动力,来源于对因果的认可,实际上这才是入佛法的正门。具体的内容节选自佛教中影响最广的两大善书——《了凡四训》和《安士全书》进行分享。所以希望大家在闻思的过程中,为了佛法,为了众生,发起真诚的善愿善心,引发善行,并且在生活中不断提高力度形成惯性。这也是我们这次闻思课程的用意所在。

最后提一点,如同念佛有散心念、摄心念、修行有真修、假修一样,行善也有真善、伪善,这个差别最是要命。要心生惭愧懂得忏悔才有救。如果大家真的发心,就从讲礼貌、有素养、不生嫉妒心、多让人成就人等方面真诚地行动起来!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法。 讯

各位有缘道友吉祥,《普门品》讲解已经圆满结束。如果有后来加微信关注的同修,请从《成佛之道》开始认真学习一遍,有些内容比如像《宗派大意》最好多看几遍,比较符合多闻多思的入道要门,也会有助于我们后面的学习。如果正趣微课堂可以这样坚持下去,希望逐渐形成线上居士佛学院的课程内容,尽量让大家对佛法教义有正确的领悟。总的来看学佛修行,无非两条腿走路回家,一条是修善法,一条是修空法,回极乐世界之家。常言道学无止境,悟门不可限量,修行直至成佛才能歇脚。我们现代人的根机,更加应该从断恶修善开始起修,切莫只想高谈阔论,顾及不到脚下道路泥泞,某种角度来说,“空法好修,善法难圆满”,休学两天后下面的课程,将会从人天善法系列讲起,请大家作好准备,精进闻法,保持正念,尽量落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做一个随缘过好现生,临终决定往生的佛弟子!此信请勿转发,感恩大家。阿弥陀佛!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20)

「众生被困厄 无量苦逼身
观音妙智力 能救世间苦
具足神通力 广修智方便
十方诸国土 无刹不现身
种种诸恶趣 地狱鬼畜生
生老病死苦 以渐悉令灭
真观清净观 广大智慧观
悲观及慈观 常愿常瞻仰
无垢清净光 慧日破诸暗
能伏灾风火 普明照世间
悲体戒雷震 慈意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 灭除烦恼焰
争讼经官处 怖畏军阵中
念彼观音力 众怨悉退散
妙音观世音 梵音海潮音
胜彼世间音 是故须常念
念念勿生疑 观世音净圣
于苦恼死厄 能为作依怙
具一切功德 慈眼视众生
福聚海无量 是故应顶礼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法要有好的学修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契机,是指受教者有能够认识到的能力。本品的主题为普门示现寻声救苦,除了厄难发生时的因缘,平常时节中也需要我们对苦为根本的人生有足够的觉悟,佛门常用“温水煮青蛙必死无疑”来作比喻,意思是如果是开水煮的话,有可能把青蛙给烫得一下子蹦出去,也许还有生路。所以意识到苦,是一种智慧。

今天经文的开篇,并不是只锁定于具体危难情况,而是从生死疲劳的普同视角看待,轮回三界就是火宅牢狱,有情众生身处其中不能自拔,就如同被禁闭的囚犯一样受着种种苦楚。佛法中的用语极具智慧,比如“众生”这个词就非常到位:一生又一生的被业力牵引着而生;三界六道中升沉不定各道皆有可能去生;大家众缘和合而生,齐心协力互相配合着造业准备下一生,所以叫众生。陷在这样一次又一次根深蒂固的大业缘网中,观音菩萨广大灵感无处不在才能尽缘发挥救度的作用。

在此依照经文的赞颂,以六道为主了解一下观音菩萨无刹不现身的对境:菩萨在救度天道众生的时候,示现的是“如意轮观音”;在阿修罗道示现则是“十一面观音”;人道示现以“准提观音”为主;示现“马头观音”,是为了救度畜生;“圣观音”的示现则是救度饿鬼道众生;主救地狱的众生时,示现的是最为殊胜的“千手千眼观音”形象。从上述的分类示现,也可以看出三界六道苦多乐少的窘境,也感受观音菩萨于更苦众生而偏行救度的一片婆心。

观音菩萨对众生的奉献,是将身口意三业全部使用到有求普应的法门中来。上述内容是指菩萨的身业普应,色身周遍;“真观清净观”开始是指菩萨的意业普应,光明智慧周遍;“悲体戒雷震”开始是说菩萨的口业普应,指的是说法周遍。

本人前几日放生又得一感应,海上风大浪急,乘船时水滴随浪溅上船来,尝试提起正念一心相应菩萨现前,“若能慈悲令浪不拍船,水不四溅,安我渡海因船荡不安之心”,也算弟子正在讲普门品的一点薄面。一念才起一路有如神助,再无一浪上船、一水溅身。这大概也算某种意义上的“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的另类表法吧!菩萨之慈悲若此,好也行歹也行,事大也行事小也行,当来也行现前也行过后还行,只要当真至诚常念常敬,不生疑惑,什么都行无有不行!我人至菩萨座下,一无是处,不必多言,唯有对着视众生之慈眼,一心一意顶礼便是!

普门一品到此讲述圆满,以此上报菩萨之恩,回向众生早日脱苦。最后多说一句,如若觉得《普门品》如此之好,可惜依旧不得现前感应无穷受用,可能只有一个地方出了问题,就是我们只按《普门品》要求菩萨,却未能按《普门品》要求自己!

南无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广大灵感无处不在观世音菩萨!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