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布的文章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4)

三宝真实德 无漏性清净
化世真亦俗 佛法得长存
自誓尽形寿 归依佛法僧
至心修供养 时念诸胜利
此归依最尊 此归依最胜
不由余归依 得乐得安隐
所说归依者 信愿以为体
归彼及向彼 依彼得救济
若人自归命 自力自依止
是人则能契 归依真实义

第一章学到这里应该讲下什么叫偈颂,一般来说古建的寺院内,沿着中轴线过了天王殿先是佛殿,其次是法堂,再往里就是方丈室,规范地代表了佛法僧三宝。法堂二楼一般都是藏经楼,供藏着经律论三藏,三藏如果用载体或者内容性质重新划分,又展开成为十二部教典,其中的一类就是我们学了数日的偈颂,是佛陀时代为了方便记忆流传下来的一种文体。本书作者为了齐整流畅采用偈颂行文,我们学习则尽量有侧重,简处深入繁处略说并没有不妥。

三宝的功德上述讲了一些,总而言之佛法僧的内涵唯趋向于圆满,佛教有时会用自性清净来表达,无非论证了完美境界确实有板有眼存在并不抽象,任何一个人都需要也能够活在这个水准,只是在此之前,三宝在世间作为引领标志,言传身教并用,不卑不亢地见机编织因缘给予有缘人佛法的智慧力量!

一直认为行皈依仪式前应该先略讲一下流程及意义,太多人跟着把皈依仪式念完都不知道“尽形寿”是怎么个意思,是对我们皈依三宝时间上的修饰词,从发愿入了佛门一直到生命的尽头不放弃就叫尽形寿。

关于“供养”,人们往往认为就是单纯给钱,当然钱几乎是我们的执着之最,最难舍而能舍供养三宝正好对治贪心带来的苦涩,但同时成人之美向人微笑也都是一种有功德的供养,只要没有反正这样不花钱的心态就可以算,供养的核心竞争力在于真诚,认真学佛本身就是一种供养,并且是所有供养中最有前途的供养!

这样如法的皈依才是最棒的效果。可能又不太懂得什么是“如法”,就是身心都按规矩办事。那么最终一定能站稳脚跟在佛菩萨的阵营中。如果想让皈依最终有好的收成,直通车就是把信仰发挥到最大张力,这种心势可以和佛菩萨普度众生完美地产生对接作用,但这并没到头,真正意义上的皈依三宝,是从我们发现原来自己一直都潜藏着三宝的品质正式开始!

感恩三宝,每天并不知道大家学习到如何,只知道这样的讲解机会是如此的令人法喜充满!!!
cfzd010.jpg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3)

依法以摄僧 和乐净为本
事和或理和 礼僧众中尊
敬僧莫呵僧 亦莫衡量僧
随佛修行者 住持正法城

弘扬佛法的主力军是僧,本来正在和众生一起火热地轮回,突然决定放下一切出家修道,可以说是变废为宝的典范。僧宝,实际上才是我们起到皈依作用的端口。也存在一些有意思现象,比如在我们主流文化符号里常讲述着得道高僧,然而现实生活中又有点看不起出家,连贾宝玉都说他大不了当和尚去,好像走头无路才活到这个地步。甚至有的信徒对僧人十分赞叹恭敬但决不想自己的儿子出家。我们不理会这一切的世俗中矛盾的眼光,来看看僧人清净宽广的胸怀我们是否能够理解!

经文中讲到出家的目的是为了“识心达本,解无为法”。就是说他主动舍弃了我们追求的芝麻,不是因为傻,是因为他发现了我们吃不着的西瓜。出家的生活内容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具体来说就是和、乐、净为日常生活状态。大家都出家了住在寺院内,有着共同的人生观,一起遵守戒律,无私地分享生活所需物质,相互欣赏赞叹,这就是僧团的生活,过于清净寂寞得一般人都受不了。正因守得住这样的年华,才养成了值得我们尊敬的僧格。

然而纯天然的恭敬僧人并不容易,毕竟都是大活人生活在烟火中,所以在家居士对出家人要有相守原则,应该以道谊来往而非人情世故,许多人把握不住这个原则而失去学修佛法积功累德的机会。正确的立场是观僧人的功德念他的恩德,以大局为重,笃定地认准唯有僧人才是常随佛学住持正法的不二人选。

自古以来僧人中佛菩萨的示现层出不穷,我们肉眼凡胎又看不出底细,所以这里讲不要呵责僧人,更不要因为僧人的才华、相貌、名望地位不同而用不平等的心分别对待僧人,这个行为特别折扣当事人的福气,障碍他得不到佛法的真谛。

至于僧的功德到底有多大!最后挑两个段子比划一下。径山道钦禅师说:出家乃大丈夫事,非将相之所能为!在佛经中也描述过,有一个精神病人,无意间穿着僧人的衣服到闹市街头逛了一圈被许多人看见,这个精神病患者的功德大得已经不可思议!
cfzd009.jpg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2)

丘井空聚落 朽故寂无人
彼岸林泉乐 礼法离欲尊
正法妙难思 善净常安乐
依古仙人道 能入于涅槃

现在常见的一种弊病,只信佛而不学法,可以做点功德但不去了解法义,这是产生迷信的主要诱因,以致于佛教有许多香客但是又好像没有信徒,希望所有看到这个微信的人都能走出这个瓶颈。

要了解佛法的至高点其实并不难,能听到万法唯心的道理就是他了,这是普遍属于一切众生公共拥有,虽身处其中并不知的境界,甚至可以说与有没有佛法关系不大。把这个心的概念先搞清楚才至关重要。一切的物质世界精神层面都是这个心的内容,也是心自己本身,然而就这么简单的事情,十分努力可能还不能成功到头,很多出家修道的人一生的目标就是要明心见性,要亲自走到这个至高点更加困难,这是专属于佛法的最终成就。

说了些高见,怎奈回头看我们的现状却让人很无语,“丘井空聚落,朽故寂无人”是两个比喻,有人途中不小心落入枯井,还好抓住井边的一根枯藤,井底有几条毒蛇向他张望,来了一只老鼠正将咬断枯藤,此时藤上流淌着蜂蜜,他便忘却一切危险去享受蜜甜。大家立马都觉得怎会有这么愚痴的人,殊不知无常逼迫犹如蛇鼠的世界里,贴切的比喻正是我们所有人当下的忘情处境;另外一个是说有人逃难到空无一人的村庄,就想着住一晚上不走,这时候有声音提醒他抓紧时间逃离,否则会被贼所绑架。比喻凡夫聚集的世界像着了火的危宅,要片刻不停地打算离开它才对。意识到应该渡过烦恼苦海,彼岸才是自由的净土。要达成这个愿望得放下贪欲,唯有依据佛说的正法来修正自己,在此要皈依让我们离欲的圣法!

在佛教中对法的解释比法这个词本身更难理解,叫轨持,进一步讲则犹为艰涩:轨生物解,任持自性。听着简直让人窒息,用大白话讲来说,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他的运作规律和存在惯性,通过这样我们对他产生了解并且认定就成了法。

一切能让我们到达彼岸的方法都是正法,凡夫的心够不着圣人的标准,在某段望不到头的途中,我们会产生怀疑,需要对离欲法的微妙生起崇敬好乐,用自己浅薄的理解力判断随时可能产生误解,听佛说依之而行见效最快。我们只要全力以赴地保养其以下特征,第一坚持很难坚持的善良、第二随时随地让心灵清净,自然就是一个安乐自在的人。

古仙人是佛的异名,依靠佛作为过来人的经验,专职修法的具体内容是戒定慧,简单讲就是行为自律、心情平静、头脑清醒,深入地修则虽然辛苦同时妙不可言,否则不会从古至今有这么多人欲罢不能,因为最终的大礼包就是直达涅槃。温馨提示一下,涅槃不是死亡,而是清楚地知道生死如同睡着又醒了的重复罢了,是无遗漏纯天然的大圆满觉!
cfzd008.jpg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1)

三世佛无量 十方佛亦尔
悲愿来浊世 礼佛释迦文
智圆悲无极 断障无余习
三德等究竟 方便示差别

先说一个常识,一尊佛的出现是有条件的,与他同时代的众生,必须要有见到他至少听到他的福气才能呼唤他的到来。他所教化的片区,就是一个三千大千世界的范畴!成功得度的弟子,则可以从时空错觉中摆脱出来,依旧身陷其中的人,只能用时空为参照坐标来说事。

在无边际的时空交错中,有超越人类计算能力这么多的佛陀出世,但有一点必须清楚:佛陀来这个世界上是主动联系的,而我们来这个世界是被迫通知的。犹如探狱的人本身是自由的,而为了安慰坐牢的人早日出狱故出现在监狱,佛门的术语叫示现,经文中的形容的话是:“为男为女,无所不变,本学明了,在意所为。”听起来如同魔术般难以置信,这是真的!

佛陀既然数不过来,佛法中就用“十方三世”来一语道尽,比如离我们前后左右最近的就有三千尊,在佛门修法仪轨中就有拜三千佛忏悔过失的方法。到了寺院有的殿堂供着以时间为轴心的三尊佛,过去的迦叶佛(这个字念设不念树叶的叶),现在的释迦牟尼佛,未来的弥勒佛。或者以空间为背景供的东方药师琉璃光佛,西方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中间依然是释迦牟尼佛。从中可见,释迦牟尼佛完全是为我们这个世界的众生而来。实际上在我们所处的世界以及时代中,众生烦恼太厚、恶念丛生,十分难以度化,许多佛菩萨都认为来这儿意义不大而优先选择其他国土,只有释迦佛慈悲不舍,依旧来此地做佛。大家可以看看一些经书,《悲华经》是代表性的一部,里面可以知道许多佛菩萨的户籍,也有许多为度众生而发愿成佛的感人事迹,假如我们看过后并不当真或者毫无感觉,说明我们的信仰素质还欠火候。总之我们皈依佛宝,具体的对象就是释迦牟尼这尊佛,是我们的本师教主。

第二组偈颂赞叹佛的功德,这并非只关乎宣传正能量,赞叹佛的功德本身就是一个可以坚持修下去利益很大的法门。他的智慧圆满,慈悲无敌,心灵上没有丝毫烦恼,行为上决不会犯错误等已经成为他的天然能力,一切都完美自如。为什么出现在印度的是一位八十岁的老者,和我们一样经历了生老病死?如果理解不了,请复习一下今天的内容,转眼之间我们就会忘掉今天主要讲的内容示现的意境。更证明我们时刻要有皈依心才能忆念起佛的功德。释迦牟尼佛示现成凡人的模样,但佛法的真谛超越了生死本身,只不过方便地示现成和我们一样的世界人生而已。请大家生起一念恭敬心。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cfzd007.jpg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0)

正法以为身 净慧以为命
智月朗秋空 礼佛两足尊

皈依三宝是学佛的标志,然而生起和保持一颗纯真的皈依心需要对人生有真正感悟。现实情况中因皈依的目的花样百出,导致皈依后学佛始终走不上正道。所以一定要确保(现在依旧来得及)自己皈依三宝就是为了向佛学习,让自己不断地觉悟!

这里开始的三组偈颂开始赞叹佛宝的功德,首先领会什么是正法,想来至少有一个条件,就是适合大家能够理解,所以开始学着走路就试图百米冲刺一定会致命,我们刚刚皈依先确定一个事情,就是相信因果轮回,千万别小看这个相信,有些人一辈子都到不了这里。所以哪怕做得还不理想,先养成在轮回背景下看待人生的思维模式,然后尽量立足因果来处理生活。这就是正法用得久了可以积累智慧,绝不是看了点佛经就把空性呀、放下呀、自在等词汇高调的话挂在口头,这样一定会走偏,请切记!

再来看,当然如果立足于佛陀的境界,他是已经彻底觉悟真理的智者,因果轮回只是他看清的宇宙现象,更伟大的是他用心契合了宇宙的真理,所以他的名号除了如来、佛外还称为正遍知,就是尽情地感知到万事万物的真相。用绝对的真理体现他叫正法以为身,用清净的思想体现他叫净慧以为命,比喻起来佛如同中秋朗月一样让人向往心动,所以应当皈依礼拜佛宝。

说到这儿,讲一下礼拜,佛门礼仪中一定要拜到地面五体投地,然后站起来合掌再拜,不能直接跪倒在地连续三下,那是世间的磕头。拜佛要拜下去双手翻过来想象承托着佛的双足,把恭敬心表达到极致,这才是礼佛两足尊,功德最大!
cfzd00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