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布的文章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6)

强将手下无弱兵,佛图澄大师的弟子们僧朗、竺法雅、法首等都是开枝散叶的法幢法门翘楚,其中道安法师为功德最广大,与其师抓核心的风格不同的是,道安法师在佛教的贡献是全面展开的,梁启超曾说过他是“中国佛教界第一建设者”。其功德略举几件便知究竟。

首先他制定道场仪轨,行香上座之法,就是说我们现在上殿过堂、诵戒布萨,迎请登座说法等庄严法事的雏形都是从他老人家开始行持起来的;其次既然天下出家人皆为释迦如来弟子,就应该统归姓释也是他提出的并流传下来;还有整理了最早成体系的佛经目录,不但及时地止住了正在翻译潮流中真经与伪经的混搭,而且到现在依然是重要的参考文献;最后说一件影响超大的动作,就是依据内容进行判释,发现所有经典都可分为序分、正宗分和流通分三个版块,一下就让经典的血脉骨骼肌肉线条分明流畅易于学修,被称为“弥天高判”。

娑婆世界真是一个势利的世界,这样级别的大祖师在实力碾压之前,还曾因为颜值差点意思遭人白眼。道安法师七岁上学,十二岁出家为僧,神智聪明,但相貌长得是真拿不出手,师父师兄都不待见他只让去干苦力,他吃苦耐劳没一点怨言地干三年,有福者才能集福。后来向师父求法,给他一部五千字的经典,利用一天中的休息时间就背会了,回去还师又要一部,师父得知情况极为惊讶,半疑半信中又给了一本近万字的经典,第二天又背下来,师父当场考核结果一字不差,是金子总会发光,从此刮目相看了。

受戒后开始参学,途中遇到佛图澄大师,善知识是得道的全部保障,这是一次伯乐与千里马的完美团聚。师徒促膝一整天,佛图澄对僧团中因长相而轻视道安法师的人说:此人之卓越,你们不能相比。从此佛图澄讲经,道安法师复讲,师徒一唱一和,旁人虽十二分的眼红,但是辩才的确不在一个段位,庙里形容他说:“漆道人,惊四邻。”漆道人的雅号就是因为长得太黑了!

久负盛名的副作用,就是招来一些人挑衅,当时襄阳有一个叫习凿齿的著名学者,写了一封特别客气的信给他,实际来访时却表现得十分傲骄,宾主坐定后直接开场白说“四海习凿齿。”道安法师回了一句“弥天释道安。”后来习凿齿给谢安写信说,他见到道安法师绝非常人,不显神通十分摄众,无有权威井然有序,是他从未见过的情况。讲到这儿宁愿相信习凿齿是个护法菩萨,演绎这么一出戏衬托出的效果是,让道安法师一下在教内外特别是名士贤人朋友圈里的影响力上了好几个台阶。

这只是民间,在一个崇尚佛法的时代道高德盛,自然会引发来自宫廷的关注,东晋孝武帝非常钦佩道安法师的德行,专门派使者问候。而在北方与师父佛图澄不同的是,道安法师与前秦的苻坚更有因缘,为了迎请道安法师,派长子攻占了襄阳,请道安法师入长安大弘佛法。有一次苻坚出游,请道安法师同乘一车,臣子看不上法师出言不逊,苻坚大怒说:能配得上和朕同坐的只有安公。虽说如此,苻坚到底因为没有听从安公的劝诫,一意孤行地去攻打东晋,在福报的大比拼中败下阵来,退出历史的潮头!

道安法师最有名的千古论调,就是那句“不依国主,法事难立”。这一主张是安公一生为法忘躯的心得总结,与佛法中讲的报国土恩是同一旨趣。也可以说是佛教中国化最早的形式,开启了佛教正确处理政教关系的先河!

七十二岁时一生化缘已尽,对弟子们辞行,无疾而终,葬于五级寺。最让人感动的一段因缘,是与西域将来东土的另一位巨匠鸠摩罗什法师从未谋面的互动,苻坚请罗什法师来东土缘于安公的多次劝请,而罗什法师称安公为东方圣人,虽然安公入灭十六年后罗什法师才至长安,两人并没见面,然而身为佛弟子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两座佛教史上的高峰,在法界因缘中早已是众所知识的故交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4)

从古到今可谓是“世相纷纭何所宗,一心因果尽罗笼,由来铁律恒如是,天道与人无不公”。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相争没有一天不操心机关算尽占点上风,殊不知江山没多久又被司马家给算走了,历史从此进入东西两晋时期。曹魏时期的思想传播至两晋,以对庄子的追捧把清谈无为的生活态度推向高峰,接受般若性空法义的条件成熟了!

高僧竺法护出现在敦煌,八岁出家完全童真入道标准,随恩师学修经典顺便就通晓了三十六种西城语,周游列国带着经典回至敦煌开始他的译经生涯,如果说前面的大德以点带面的传译,竺法护则是成规模的发行,这在当时更容易引发思潮,极有利于佛法引起主流人群的关注。数量高达惊人的一百七十多部,给后代佛教带来很大影响。其中的《正法华经》是印度最重要的大乘经典首传中国,就此因缘来看,法华经义本来是佛陀教法中最终的家底,而在东土初始的法缘中就已经阐明,又一次印证了我国民的大乘种性。其中《光世音菩萨普门品》立竿见影地普及了观音菩萨的信仰,经中描述观音菩萨与此世界偏有因缘,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启动了。

另外一部是《光赞般若经》,不仅大大补充了般若经典的不完备,还防范了许多对般若的异解,佛陀讲了二十二年的内容,在东土越来越清晰明了,西晋时期佛教内容迎来了研习般若法义的全盛时期,后来的僧祐大师评价说,经法后来能够广泛流传中华,全凭得力于竺法护对经典的翻译功德。

他译的还有《维摩诘经》,经中这位主人翁的形象风格与当时流行于东晋的名士情投意合,既是在家的身份又具极高的道行使他们生起极大认同感,而且又能与佛法当时这么一件时髦的事情沾上边,于是大家都来蹭热度,迅速打开了本经的知名度!《维摩诂经》是最有代表性的方等经典,当时世尊讲这些经的用意是“褒圆叹大,折小弹偏”,也就是要达到转小乘目光投向大乘佛法的目的。大家看看又是大乘的法缘!

不知道诸位听多是否会觉得枯燥,没错,中国佛教史就是一部经典翻译祖师认定史,竺法护做为佛教初期阶段最伟大的翻译高僧,被时人尊称为敦煌菩萨,这是怎样的一种认可,如久念佛人身有香气一般,敦煌这个极具风情的名字早已被定义为佛教专属符号,成为佛陀智慧光芒的舞台,漫天黄沙与轻舞的飞天好像都成了佛说法会的背景图。这里是竺法护菩萨穷其一生心力开展译经大业的地方,也是他大愿圆满后的归宿!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3)

佛法在汉朝开了个头,魏晋南北朝时期开始发力,隋唐时代则遍布全国。今天把时节推至曹魏时期,后汉末宦官当道威信扫地,终被魏所亡转而进入三分魏蜀吴的时代,当时的佛教中心一分为二,北在洛阳,南在建业也就是现在的南京。

因曹魏皇帝明令禁止民间信仰,而在高端的思想界,老庄思想蔚然成风,竹林七贤就是开在此时代的一朵奇葩,大名鼎鼎的嵇康、阮籍、山涛总为后人欣赏乐道,问题是,这些知识分子生活态度虽成名士风范,然性格愤青喜欢买醉习气很重,看似风流实则并不等同解脱。东土此时正需要佛法的时候,译经僧不断地来华。

无论怎样佛法戒定慧的步骤不能乱,当时洛阳的僧侣并没有戒律可依也不受戒,只有剃发的外相与俗人不同。时从中天竺有一位昙柯迦罗来到洛阳,翻译出戒本《僧祇戒心》,同时期来的还有安息人昙谛,也擅长律学,翻译出受戒的仪轨,并请梵僧来羯磨受戒。实际上现在的律典中羯磨里(就是作法)可以窥探当时印度僧团许多真实的学修场景,这是中国佛弟子有受戒因缘的开始。

确定无疑的是,中国最早受戒的汉人出生于洛阳,名叫朱士行。而且当时是般若和玄学互联时代,相形之下佛经部类体量还不够大,总感到不能畅快的表法,朱士行在讲《道行般若经》时,有些意趣不尽通透,就萌生去于阗求法的念头。这位大德成了中国佛教史上的双料第一,第一位受戒、第一位西行取经的人!

另外起一头,很多佛弟子到寺庙道场参加功课佛事,一听领诵起腔就热泪盈眶,为什么同样是唱却能够感受到有别于世俗音乐的加持力,因为这种唱法叫梵呗。曹操的三子曹植是佛弟子,他在山东东阿县的鱼山游玩的时候,真的听到梵天所咏之赞,就作梵呗去和天籁之音,就是我们现在大型法事起止的赞诵。

同时期进入东土传法的高僧还有安法贤,翻译《大般涅槃经》,还有龟兹国的帛延和支施仑译出《首楞严经》,支谦的代表译本是《维摩诘经》,这部经典后来十分火爆,许多开宗立派的祖师都极其相应用心有过注释。

今天内容表述的分头行事,索性再另加一点,就是出家人到后面统一姓释,为什么有这么多姓安姓支姓康姓竺的人。这是当时西域来华高僧的一个惯例,以国籍作为为姓氏,天竺来的就叫竺法兰,安息国来的叫安士高,月支国来的就叫支谦,康居国来的就叫康僧会。后来也有随师姓的弟子。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既然是三宝弟子,用三宝佛法僧来冠姓,至于全部统一姓释,要讲到道安法师出现的时代。

总结来看,虽然不断增强团建,三国时代的佛教界依然两大系统,一个是安士高的内观禅学,另一个是支娄迦谶的大乘般若学,实际上我们现今的形势依然如此,可见佛法形式可以弘通,根本教义要固守不能走样!值得每一位佛弟子深思。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2)

在佛眼里,十方三世事无巨细都是一目了然的现场,在人的耳目中,历史则是后人试图连续成线的消息片段,可见当个凡夫在执着中是多么艰辛。佛法传到东土有许多说法,最早的说孔子就听闻西方有圣人;《历代三宝记》中秦始皇也曾查禁过佛经,是由释利防等十八位贤人带来的;《魏书》记载张骞出使西域,始闻身毒国(天竺)有浮屠教义等等。真正最有名的事件,是东汉明帝感梦求法,明帝晚上做了一个梦,梦见殿堂里有很高大、项上有光的一个金人在飞,第二天朝堂一问,有大臣告诉他西方有神名佛,于是他遣使张骞带了十几人到大月氏国,并抄写佛经四十二章。与此同时摄摩腾与竺法兰二人将《四十二章经》用白马驮着到洛阳,就住在现在还在、中国最早的寺院洛阳白马寺。

从有文献记载来看佛教东传的最早记录,是汉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里面讲述了大月氏国的使者伊存把佛经口授给景卢,但是当时并没有人信。明确表示有信佛行动的人,是汉明帝同父异母的弟弟楚王刘英,他喜欢结交朋友但被诬陷谋反,明帝下令如果献出绢三十匹可免死罪,后来便下诏说楚王这人没什么,退还所献的绢让他去供养布施沙门。可以说当时已经有西域的梵僧,来到了长安洛阳等地。但是,信仰的知见还停留在把佛当作神祭祀,虽然容易接受,依旧佛道不分,可能也少不了对长生不老的追求!所以说重要的部分就是让大家知道佛法的核心教义,才能根本上摆正信佛的态度,这是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弘法的先驱们正在到来!

到了汉恒帝时代,佛法氛围渐浓,应此时节来了两位大德,安息国的安士高和月氏国的支娄迦谶,他们成就了汉译经典的产生。我们知道安士高是安息国的王子,大多因为学习他翻译的《八大人觉经》而了解。讲到他是一位修行的大成就者,前生后世连续两辈子来东土,一边弘法一边了缘,主动在广州和绍兴观到宿世欠了命的人,还清命债,这大概就是菩萨只还不欠的表法吧。他初来东土翻译的经典有三十多部,最具影响的是《安般守意经》,顾名思义安般就是呼吸,守意就是专注一心,通常所说的内观禅都是如此训练,这部经典启动了禅观修习的先河。

支娄迦谶出身大月氏国,他翻译的经典全属于大乘见解,最重要的是《道行般若经》,这是般若经典最初与东土结缘,而另一译著《般舟三昧经》则把阿弥陀佛介绍到东土。这给中国佛教特别是后来的净土宗以很大的影响。

我们学习历史总觉得要关注一些第一,今天介绍的都是中国教史上头号的人和事,他们启动了大事因缘,其中有一些微妙之处我们也可以观察一下。比如佛法初来因缘中先是夜梦中的金人,也就是说,是佛先出现了,其次《四十二章经》,法随之而至,这和释迦如来示现的步调完全一致。初译法宝的大德也颇具择法正眼,道行般若与般舟三昧可谓是根本教义与最切法门绝配,就在开场戏中全盘托出。所以佛法初来乍到中,看上去像是偶然地这儿发生一点那儿冒个泡,其背后或是圣人法界中井然有序的安排!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