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布的文章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49)

见此正法者 初名须陀洹
三结断无余 无量生死息

今天接着讲思惑,我们发愿的时候老念一句话,“愿消三障诸烦恼”,三障中有一个就是惑障,凡夫的惑包括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见思惑是三界内的体现,他滋润着生死现象的发生,把见思惑断干净,意味着从投胎转世中解放出来了。

此前说迷于事相的烦恼称为思惑,所以他就像是脏了很久的衣服污渍,会显得比较微细顽固难以清除,见惑明白过来就可以一时顿断,然而思惑则要一次又一次地修行圣道渐渐断除,佛法常讲历缘对境而修,在生活中磨练,就是这个情况。

三界换一下说法又称九地。欲界叫五趣杂居地,色界四禅称为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无色界四禅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四地。四禅八定加五趣杂居统称三界九地,如图二图三。这九地中第一地的烦恼贪嗔痴慢四种,后八地分别只有贪痴慢三种,合为十种,每一地各有上中下三品,每一品中又分上中下水平,大概意思就是染着得轻或者染着得重的差距,这样看九地各有九品,算下来九九八十一品思惑。

再回头看实践证明,圣人修行报告显示,一个行者发心解脱,开始修前面讲的五停心观,依五停心观得定力后再进修四念住观,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先开始的能力只可一种情况一种情况地观,等到观力强劲后可以统在一起同时并观,就叫总相念住。这样不断提高观察智慧越来越成熟,会引发到四善根的位次,进入将要超凡入圣的前兆。

先进入的叫煖位,这是一个比喻,意为马上就要点燃圣道之火,煖是着火的前提,所以初善根位叫煖位;继续保持观察智慧,有更殊胜的功德出现叫顶位,为什么还没到顶就叫顶位呢?因为煖位和顶位并不保险,属于还有可能退步生邪见造地狱业的范畴,但在这个范畴中属于天花板级别,所以称顶位;观察智慧继续进行,就修到第三善根位忍位,到了这个地步,对于四谛真理既能相信,也能理解,完全认同,绝对忠诚所以叫忍位;到达忍位后无间不停地提升观智,引发世第一的境界,因为还是凡夫所以称世间,但在世间善根中已达到极致,所以称为世第一位。

综上所说,修习五停心观、别相、总相念住,称为三资粮位,充分准备的阶段。煖、忍、顶、世第一称为加行位,更像是冲刺的过程。全部在一起称为七方便,都属于证圣果的方便行法。从世第一的位置再发起智慧,一刹那断尽三界的见惑,便进入圣人的行列,称为初果预流!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48)

通论解脱道 经于种熟脱
修证有迟速 非由利钝别
见此正法者 初名须陀洹
三结断无余 无量生死息

三乘圣者的解脱之路,细节各有各的具体情况,但是步调一致的框架结构,必须经过种熟脫的调制。从听闻佛法而生起第一念的出离心行,就种下了成圣的善根;从此以后借着闻思修业缘递进,渐渐地让自己的道念修行逐步成熟稳健;最终必定会瓜熟蒂落圆满成就。只看这一生感觉上有的人快有的人慢,所以佛法中下了一些个定义所谓利根钝根,似乎在学与修的灵敏度上反应不一样,然而从三世打通来观察,实际上佛法最终的成就,对于每个众生都是平等公正的,水不到渠是成不了的。世间一切事都可以掺假,但是修行却必须足斤足两。

讲到这里终于要展现成果了,三乘章的主角声闻圣者,登顶了就是我们常说的罗汉,在此之前还有三个段位阶梯,最初者就称为初果,是凡圣的分水岭,也叫做预流,即预入圣流之意,实际到预流的级别已经位列圣人方阵。但是在此先打住,既然是圣人,一定是断了凡夫的烦恼才算数,到底有多少烦恼,到此断到什么地步,佛弟子一定要了解清楚,这是佛学基础最重要的板块,关系到让我们的知见中有了不被忽悠的能力,这也是佛弟子基本的教义素养。

完全没有修行的凡夫,生死轮回全凭烦恼在推动,烦恼虽然体现得千差万别,归纳起来不外乎两大类,专业词就是见惑和思惑。见惑可以称为见解上的烦恼,即迷惑不明真理的颠倒,在见道的时候断除也是称为见惑的由来;思惑是迷惑于事情发生时的烦恼,好比对于真理,我们明白过来不再颠倒,但具体事情发生时还会走不出干扰,这就是思惑,思惑在修道的时候断除有时也叫修惑。从数量上见惑有八十八使,修惑有八十一品,这个数据是怎么盘点出来的呢?

凡夫有六大根本烦恼,贪、嗔、痴、慢、疑、不正见。一切烦恼都是随着这六根本而作具体发挥。第六种不正见中,又可以具体分拆为五个条目,其一是身见,就是前面讲的把五蕴假合之身认作是我的见解;其二是边见,一旦形成执着,一定会有对立极端的认识,比如人死如灯灭就是一种断边见;其三是邪见,不信因果关系轮回定律;其四是见取见,从来不怀疑前面三种有可能是错误的认识,现实中我们确实没有反思人生宇宙情状的能力及爱好;最后一种禁戒取见,把永不可能引发智慧解脱的无益行为当修行。这些情况专业解析起来好像从来没听过,实际我们凡人无时无刻不在熟练地运用他,不能全盘接受佛法,不能当下究竟解脱,就是因为他们一刻不停地闹腾。(偈颂中讲的三结是挑重点的说,具体指我见、疑、禁戒取见三项)

这加起来十种烦恼,齐心协力对苦集灭道四谛真理不认同而滋生蔓延,放在三界的背景下,欲界有三十二,色、无色界各有二十八(因为上二界很冷静没有嗔火)合起来一共有八十八使。这八十八使见惑到预流圣人的地步,已经一扫而光,接下来要收拾的就剩思惑,也意味着了生脱死开始指日可待进入倒计时。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47)

正语业及命 净戒以为性
始则直其见 次则净其行
足目两相成 能达于彼岸
正勤遍策发 由念得正定
依定起证慧 慧成得解脱
佛说诸道品 总集三十七
道同随机异 或是浅深别
此是圣所行 此是圣所证
三乘诸圣者 一味涅槃城

昨天开个头讲了正见、正思维,应该属于慧学的内容,如果践行正思维,具体落实到正语、正业及正命,前两者常讲到好理解,正命听着明白,具体什么内容呢?就是合法的生活来源,出家人不能邪命过活,指的不能以算命、看风水、观天象、测吉凶为生活的来源,也不能靠攀缘权贵度日,就是要高贵地吃供养自己好好修行。在家的佛弟子也要靠合法的职业合理地获取财富,不能贩毒、走私、或者当屠夫为职业生涯。印光法师本来打算去香港闭关清修,但是因为供养他的弟子是做酒行业便没有成行。这三者都属于戒学的内容。

由正见、正思维引导行为,由正语、正业、正命匡扶正确的知见,前者如眼睛后者如双脚,相结合起来前进,一定能够到达涅槃的彼岸。这个节点就开始需要加行,什么是加行?就是加功用行的意思,修证精进意在于此,精进犹如趁热打铁乘胜追击,往往会有速成的效果,用足全体心力诸恶莫作众善奉行,随顺佛的教导趋向解脱的努力。大家是否知道本来是师兄弟同时发心,释迦如来之所以比弥勒菩萨早九劫成佛,就是因为精进拉开了距离。这个优势大家可以马上做实验,你放下万缘不管不顾地念一天佛,神奇的功效尽在不言中自受用!

当然精进也要用在点上,否则只是一种徒劳无功,将其用于摄心不乱,不断转凡夫心行趋向于圣人寂灭涅槃,念念流入智慧法海,这就是正念。而久久正念不断,恰恰又是得正定的原材料!八正道的修行模式到这里就清楚明了了,对于我们来说比较急需的,应该是正思维和正精进。大家可以就近在每天坚持闻法的因缘中试试自己的修行水平。

慕灭修道的条理,佛陀已经施设极为流畅,通常所说三十七道品,有七大板块: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菩提分、八圣道分。刚刚讲完的是最后一项八圣道分,从这三十七个项目中皆可以获得菩提,具体内容大家可去逐一自行了解,但是核心精神一定要把握准确。首先意识到身心世界苦空无常无我的本质,发心断恶修善为一路正事,途中也要善于加油,认清有利于修行的形势,信心是决定的因素,定力智慧才是检验的标准。

前面讲的四谛、十二因缘、三学、八正道这些内容都是圣人的来时路,佛弟子修行依靠的就是这些法门,解脱并没有其他途径,三乘佛法中超凡入圣成功人士,落脚处都是这等同一味的涅槃境界。比喻中常说,众流入海,同一咸味!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46)

又复正见者 即是四谛慧
如实知四谛 应断及应修
惑苦灭应证 由灭得涅槃
先得法住智 后得涅槃智
依俗契真实 正观法如是
正思向于厌 向离欲及灭

上一讲从缘起法上生成出世正见,换一个角度,能够现观四谛法也是同等的智慧,正如大德讲世出世间一切事相诸法不外乎因果二字,四圣谛的运作也是不离因果的,苦因为集而生是世间的因果,灭谛由修道而证则是出世间的因果。行者在修学四谛法门时,首先应如实地了知四谛,这是一种什么体验呢?就是每时每刻的对身心世界的观察,对应在四谛法则的背景下,十分地确定,明白地抉择,什么要断舍什么要行持,没有任何闪失地知道并且做到,由此及彼地通向涅槃寂静。

“先得法住智,后得涅槃智”这两句话中的概念比较专业,如果依着一番专业解释可能会更不明白,直接了当地讲,法住智就是对众生世界因果缘起的了如指掌,涅槃智就是在无常法中提炼出只有无常却是常的,法住智代表生灭,涅槃智代表不生灭,两者的关系有点像祖师讲的“深信因果者必大明心性,大明心性者必不弃因果”的道理。这里更强调两者作用的定位,是依生灭的部分而契入无生境界,这才是解脱道中正观的必然趋势。

具体的道谛内容,通常所说的八正道是根本驱动系统,八种正能量本来可以同步获得,不过在修学途中有先后引进的作用。前面一直在讲正见,接下来的项目就是正思维,比如说我们学习佛陀的教法,从经典中如是我闻而欢喜信受,这便是正见,由此正见引发更深入的,不断结合现实而反思的智慧观点,激发我们求向解脱的真实目标,就是正思维。

正思维通常有效的状态,就是厌离心,厌离心往往被误会为什么也不干,那可能是懒癌。厌离是一种看透,也就是世间的人事对我们的情绪影响越来越微弱,自然而然地养成离欲的清净心力,这才是出离心应该有的样子!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45)

依此而摄心 摄心得正定
能发真慧者 佛说有七依
增上慧学者 即出世正见
佛为阿难说 缘起义甚深
此有故彼有 此生故彼生
无常空无我 惟世俗假有
此无故彼无 此灭故彼灭
缘起空寂性 义倍复甚深
此是佛所说 缘起中道义
不着有无见 正见得解脱

我们正在讲戒定慧三中的增上定学,练习定力的方法很多,针对性和持续性是成功的关键,无非让心既安定又清净的效果。贪欲和散乱是我们世界中人最突出部分,开出的常用药方为不净和数息的观法,以保障实现定的目标,所以在五停心的基础修法中特别强调二甘露门。

正在修定的过程中,观不净的想法和呼吸的状态都是一种参照,依托参照而形成惯性,抓紧心念不再散乱四处奔波就能得定。修学三乘佛法的成果展现出来应该是智慧层面,但是定力的养成是爆发智慧的必由之路,就好比打靶一样,最后的效果是一枪命中目标,但能不能命中反而取决于是否瞄准目标,前者好比慧,后者犹如定,由定发慧的的现象类似这个比喻,真正的觉受妙不可言。

能够引发慧显现的定态,前面讲过有四禅一共八定,从初禅、二禅、三禅、四禅,具体的时空所在色界,到了无色界的四空处层面,包括空无边处、识无边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都是意识的呈现粗细挂钩而起的名字,与四禅加起来总称八定。关于八定的具体境界,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了解。为什么这里佛说能引发智慧的最佳定态为前七种,因为非想非非想定态的心极其清净微细,以致于很难有力量弹出智慧,前七种定就引发智慧而言称为七依。

正式开始讲到慧学,我们通常说的向道上会,或者说要提起正念,指向都是佛法独具的出世间智慧,这才是解脱的根本尺度。这智慧既不是聪明,也不特立,从始至终来源于生活而超越生活的常情,一切都依因缘而起,一切都是因缘而灭,在生死海中浪起浪落,展现的是淋漓尽致的无常,抓不住任何一个可靠的人或事依托,全是临时存在的假相,无休无止的起落都在讲述解释万法皆空的真理。常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就是这个道理,既不是以执着投入世间因缘,又靠世间因缘提供我们随时转念的机会。

听起来容易,做足了很难,因为我们有一个习惯性的心理毛病,听到这个道理说原来认识错误,是会放下错误认识但同时又执着这个道理,这样很麻烦,并没有领会缘起性空的甚深智慧。佛陀曾为了深度说明这个智慧等级,又用一个词来形容叫“中道实相”,确定有,执着空都不可以,就是此起彼伏的因缘中一切都是没有是非的,我们常把是非庸俗表达为嚼舌根,最高境界才配引用这个词。

今天的课程当然比较深,解脱的资本谈何容易运作。举例说明,比如因果这个法看如何呈现,从前因、后果、报应只到善法的层次,但因果的存在正中下怀说明万法皆空!因果即是空,明白因果,智慧即来,这是解脱的正见,亦是佛说缘起的深义!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