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min 发布的文章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9)

远行于灭定 念念能起入
方便度炽然 二僧祇劫满
进入不动地 无相无功用
尽断三界惑 大愿极清净
以如幻三昧 三有普现身
善慧无碍解 圆净一切力

从第七远行地的称谓就可以感受到,到此处的菩萨之境界又甩出前面一大截,最明显的差异,就是前面菩萨入的灭尽定,要有入有出,从出入从入出,换句话说就是得要搭个把手或者说要一种仪式感,而七地菩萨入灭尽定,入即是出,出不离入,这种现证境界实在不可思议,形容到此为止吧。

向前回望远行地菩萨的突破,在于无相境界的驾御,六地的时候还要刻意进行尚有间断,七地的时候无相境界可以无间现前了。向后展望从有功用行的无相,跃进到无功用行的无相,之所以叫远行地,就是到达这个临界点。七地菩萨的神通,可以入无量众生界,无量诸佛净土。在行住坐卧乃至睡眠中,都能保持光明觉照没有妄念……!

第八地叫不动地,先说一下修行有三不退,证到罗汉称位不退,证到初地称行不退,证到八地称念不退。念不退的具体感受,就是完全不刻意地进行修行,就好比开车前面要踩油门,到这里彻底不发力靠着惯性就可以直至成佛,专业的说法叫念念流入萨婆若海,萨婆若又叫老般若。

八地菩萨另外一个著名的标志,就是证到无生法忍,如果不看发心愿力的功德,只论所断烦恼能力的话,八地菩萨和阿罗汉是一样持平。因为发心的格局不一样,所以在佛力加持下,不会像罗汉一样自取涅槃。

因为八地菩萨舍离一切有为有相用功,无漏的果报彻底成就,诸佛如来亲自现前指导他成就佛的法身,由过去清净大愿力,往返无量世界国土,供养无量诸佛,教化无量众生,通达无量法门,显现无量神通,如同观音大士一样普门示现。

第九善慧地,这是一个低调积蓄能量蓄势待发的阶位,到此处菩萨不但自己内证境界自然充满毫不刻意,度化众生为人说法也同样如此。九地菩萨真正拥有四无碍辩才,在说法因缘中可以说是第一大法师,能以一音说一切法,为无量众生说各自应机的法门,如此善巧之智慧是其名号的由来。九地菩萨的福慧已近圆满,依然二六时中专精修行,以求入佛境界,亲近如来,大家可能觉得都到这地步了还至于吗!没错,这就是《华严经》中诸大菩萨已经到如此地步,依然求生极乐世界的缘由。

马上就要讲到十地了,离成佛越来越近,诸位能一直相续学习到今天,也要有个信念,我们已经启建了这样的因缘,当来必定圆满成就。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8)

初住极喜地 生诸如来家
断除三种结 施德最增胜
戒德满清净 名为离垢地
发光地忍胜 慧火除诸冥
进满修觉分 焰慧见无余
难胜静虑胜 善达诸谛理
第六现前地 慧胜住灭定
佛法皆现见 缘起真实性
常寂常悲念 胜出于二乘

上一讲讲到了初登欢喜地,今天从第二离垢地讲起,菩萨六度中极喜地主修的是布施,什么都能舍,可以舍到尽头,离垢地则主修持戒。到此位的菩萨,具清净戒,甚至远离了能够引起误犯净戒的微细烦恼染污垢,是持戒波罗蜜圆满之位,所以偈颂中讲“戒德满清净”。

离垢地的菩萨,深知十不善业令众生堕入三涂受无穷苦,对众生再发起利益心、悲愍心和守护教化心,愿力、智力、念力在戒行和善法的调伏下,更加寂静更加广大。

我们在生活中也能遇到一种人,定力福报天然的好,别人再怎么折腾都影响不了他,面对人事中的侵袭毫无反应,而折腾他的人自己烦得够呛。第三发光地菩萨,就有这种功德,忍辱是他的拿手好戏,成就非常殊胜的禅定,能得法、义、咒、忍四种总持,总持就是于此法在这一道上已经自在无碍的意思。由此而得智慧观照,像火一样能放射光芒除诸冥暗,是名号的由来。

发光地的菩萨神通广大,有摇动大地之作用,一身为多身,多身为一身;隐显之间山川石壁都无障碍,天耳清净,得他心通,知道众生无量宿命情况……!

第四地叫焰慧地,到此处的菩萨能断现前的身见烦恼,效率极高如同大火焚薪一般,智慧火增加幅度大,所以称焰慧地。从此来看精进度是此位菩萨的根本法,心地用过功的人都会有此感觉,烦恼正当炽盛之时,如果能忆念佛法提起正观,真是势如破竹一样,烦恼越大引发的智慧也是前所未有的体验。

第五地叫难胜地,也叫极难胜地,加了一个极字说明此位菩萨获得前四位不具备的自在,就是真俗圆融,把本来是相违的世间出世间打成一片运用自如,处于甚深平等的觉照禅定中。换个好理解的说法,我们常说的方便善巧而又不出下流的境界到这才算,又说大隐隐于朝的本事到这才有,又说恒顺众生随缘就好而不是随业真的可以做到,而不是在吹牛了!

第六地叫现前地,前面是禅定圆满,此处般若波罗蜜圆满,到此处菩萨住于灭尽定中,灭尽定又叫灭受想定,是最为殊胜的定,有漏的心识都因定力不起作用,佛法了了分明现前,具体来说就是空解脱门、无相解脱门、无愿解脱门全部打开现在其前。此地菩萨既能现证般若智慧,又能常处于悲念众生法境之中,这个功德最明显的殊胜处,体现的是大乘的不共法,也是胜过超出二乘的根本指标。

从初地到六地,正是一套海行六度法的范畴,明天讲的第七远行地,又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时刻,第二大阿僧衹劫即将结束。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7)

初住极喜地 生诸如来家
断除三种结 施德最增胜

今天开始讲十地菩萨的位次,地的名义十分殊胜,表明其能出生并长养一切无漏功德的意思,所以佛法又称心地法门,大愿菩萨号称地藏王。十地菩萨也称十住地,每一位次都在体现无漏功德的推进,不断地清净心地,无间地开发智能。每一地的功德变化正是印证《金刚经》所说“一切贤圣皆以无为法而有差别”。由此现证法性窥破无明的功德,可以说与登地前的境界已发生质的变化。

初地叫欢喜地,证到初地的菩萨,所断的烦恼是见道所断的一切烦恼障,偈颂中讲的三种结具体是身见、戒禁取见(以为是在修行反而形成的条条框框)还有疑见。总之就是对一切万法有了真实正确的体验,已经亲尝到经常挂在嘴边的“我空”、“法空”、“万法唯心”到底是怎么个意思,十分确定如来的一切功德自己都能成就,感到无比极大的欢喜,所以也称极喜地。

欢喜地菩萨的具体功德我们可以了解一下以便激发信愿行资粮,由于真正通达了人生世界与法性相通,所以生起五种不畏的心态。比如行布施的时候,不会恐怕自己日后的生活没法过所以留一手以备后路,而是可以尽其全力没有一样东西不能舍;也不会顾忌自己的人设形象而不能和光同尘,行一切利益有情之事,也就是为了利益众生可以放开手脚完全不在乎别人怎么说;能够为了自己广大行愿,奉献生命而在所不辞;既然没有了自己,也就没有了害怕自己下堕恶道而去断恶修善地进行对治的必要,实际上只要在乎一点自己的得失,就是菩萨事业中不应该有的污点。然而奉献生命的高尚情操凡夫可以对接,到此处连断恶修善都省了的甚深行已经不可思议了;最后绝对不会因为所对的人多或者是权贵,就不敢放开去作狮子吼讲经说法。这就是初地菩萨的超强执行力。

什么事都能包容;身心柔顺安住;不与别人较真儿;讲法时心生踊跃;佛法信心完全清净,自己内心深处都不再琢磨真假,何况与别人论证;一心一意愍念救护众生;心慈手软完全不生脾气。这就是初地菩萨的格局。

一登初地已经能够在一刹那间示现一百个分身去一百个国土亲近诸佛如来。一刹那间能够震动一百世界,光明能遍照一百个世界。如果觉得有必要长久住世,能够以自己的功德加持令寿命延长到一百劫色身不坏,而广行饶益众生的事业。能够现场观看前一百劫和后一百劫时有发生的事件。这就是初地菩萨的神通妙用。

严格意义上讲,只有登地后的境界才能称为菩萨,八地以上才能称之为摩诃萨。今天只讲初地的功德就是一节课,只因解脱自在的圣人道高德重令人法喜充满,事实上也不是与我人无关,他就是一直在凡夫世界中同步更新而已。愿有缘听闻到的我人也能早日成就此圣功德。明天从二地内容讲起尽量略叙一些。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6)

以诸胜解行 广集二资粮
经一无数劫 证入于圣位

说实在话,讲菩萨的阶位境界,越往后离佛越近,说明离凡夫越来越远,十信位听着虽然难行尚有能力够得着行,后面的境界就伸着脖子跳跃性地领略一下,逐个讲解恐照顾不周,等开始登地的时候再仔细看看。

十信圆满成就了初住称为发心住,为什么叫发心住,到了这个地位初发大菩提心,难道此前修行没有发菩提心?并非如此,是到此处才安稳地住在菩提心中相资起修,所以称为住。从发心住历经第二治地住,治地住指菩萨自利利他如地生万物般能生一切功德。再经历第三修行住、第四生贵住,此处应该明白为什么经中许多佛在成就前都是囯王、太子身份出家修行。再经历第五方便具足住、第六正心住、第七不退住,此处听着别人讨论三宝是不是真的,有没有前生后世,都坚信不移。再经历第八童真住、第九法王子住、一直到第十灌顶住,于一刹那开始进入十行菩萨位。

十行位名称的由来,此位菩萨修习六度万行,得心应手增上殊胜故称行。第一位欢喜行,修到此处特别欢喜行大布施,财、法、无畏三施并行,不求回报不生悔心,专为利益众生得无上菩提,大舍之心感染力十足,让见闻的人欢喜赞叹故名欢喜行。再经历第二饶益行、第三无恚行、第四无尽行,到此处上求下化,久经长劫毫不发愁,各种难熬难过剧烈痛苦不堪,依然弘法利生事业念念不息,行无止境故名无尽行。第五无痴行,到此处正念常住,不止是尽形寿而已,乃至投胎转世皆不会痴乱,故名无痴行。再经第六善现行、第七无着行、第八尊重行、第九善法行乃至第十真实行。到此处能如佛般真实语,言行一如,如说能行如行能说,三业皆顺而无违。非常有意思的是,每每最难做处而能做到,便是突飞猛进上大台阶之际。于一刹那进入十回向之阶位。

菩萨到十回向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凡所修行功德,皆为回向一切众生及无上正觉。回向的意思就是回因向果、回自向他的心行。经中有讲十住菩萨主修性空,十行菩萨主修大悲因缘,十回向菩萨重在性空缘起的平等智慧。第一位救护一切众生离众生相回向、第二位不坏回向,到此处对三宝的信心坚固不坏,已经可以带动一切功德影响力,令其获得善法义利,故名不坏回向。有点像说出来就算数一定能兑现成功的感觉。第三位等诸佛回向、第四位至一切处回向,到此处比较接地气,我们可以学着操作,修习一切诸善根功德法时作这样的回向,愿此功德能遍至十方三宝前作诸供养,遍至一切世界众生前利益众生,犹如法性周遍无处不在,故名至一切处回向。第五位无尽功德藏回向、第六位随顺平等善根回向、第七位等观随顺一切众生回向、第八位如相回向,到此处定慧等持安住不动了,虽然庄严国土利乐有情,但是修行中视一切善法因缘都是平等无别而行回向,故名如相回向。第九位无缚无着解脱回向、第十位法界无量回向,到此处简单讲,就是连回向也一并回向,彻底放下了,于一刹那才真正超凡入圣,终于成了登地菩萨。

以上三十位次,讲起来依着次第,修起来此起彼伏,不定哪一位功德在线,不外乎六度四摄灵活合用,一大阿僧祇劫终于到头了,纵然如此但还尚未破无明证中道实相,所以还是以胜解引起修行,也就是说在理想信念有盼头中进行,直到入于无漏现行的圣位,明天开始讲,今天先预告一下初地称作观喜地,顾名思义可想而知!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75)

初修菩提心 习行十善业
成就心不退 入于大乘道
 
上一讲说到成就十信的功德,需要一万劫修习善行才能信到及格,在十信心中具备的功德呈现我们今天先了解一下,已经到位、或者离得尚远、乃至应当努力,自己先心里能够有数。

十信首先是信心,听闻到大乘法义心中完全接受没有疑惑。试想我人对因果解脱法门行门是否持绝对肯定的态度,这个认证别人做不到,只有自己扪心从内心深处真诚发出,才是足斤足两,自欺欺人是凡夫太在行的事情。

其次是精进心,勤策自己的身口意三业,不让其有懈怠发生。试想我人是否将学佛修行视为生活的头条大事,在一切因缘中居首,既能朴实无华坚持修法,也能善巧方便调整出现的现实问题和心地障碍。

第三是念心,能够恒常忆念三宝,清明在心从未忘却。试想我人是否在佛法背景下来进行生活,遇到具体情况皆是依止佛法取舍抉择,平常都是佛言佛语,紧急处理事情都是人情世故,不要动不动就说恒顺众生随缘自在,其实是随业流转。

第四是慧心,善知什么是正什么是偏,心地中不起邪见。试问我们是否在佛法正见上站稳脚跟,一听带着情见说相似佛法,追逐共修中图热闹,好见异思迁。听骗不听劝,不作怪不来拜,是常态!

第五是定心,长养得久了,总要有冷静的能力,渐渐离于散乱。试问我人先不说入定,在一切事缘中是否能够慢下来,诵一部经能否尽量不走神,哪怕是念十声佛中间会不会打妄想。

第六是施心,财施法施平等对待,渐渐离开悭贪之心。试问我人学佛多年,道理都懂为什么自己布施时不生欢喜认为机会难得,反而总是隐隐作痛。甚至布施后又生悔心,乃至别人布施时心生嫉妒而不随喜。

第七是戒心,安住净戒,三业不犯。试问我人闻戒便自以为知难而退,误以为离远一点与己无关便无罪过,而不是学戒赞叹戒功德,发心受戒改往修来后不更造。

第八是护心,护持正法,并长养其余九心。试问我人为佛四众弟子,是否具有佛弟子主人翁精神,是否为护正法能够有心担当,于一切因缘想法设法成就众生法身慧命,重法轻身劳心劳力在所不辞。

第九是愿心,发四弘誓愿,上求下化自利利他。试问我人顺缘时能够依愿随分随力而行,逆境中是否能够依然如故,少数可以付出,多数会不会退却,一次能够坚持,数次会不会疲厌生嗔。

第十是回向心,所有善法回向无上菩提正觉。试问我人做点善事随喜功德是想着回报自己,乃至六亲眷属现世安稳岁月静好呢,还是彻底放下,全心全意投入为法为道为成佛而行一切善行。

以上十信心分开讲具体说,大家知道这才是大乘菩萨道的起步阶段,能够有效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获得信心成就,从而进入四十一阶位的第一位发心住,开始真正意义上驶入高速进口成佛之道!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