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34)

清中叶后佛教略衰一段,也许是菩萨示现的护佑吧,每次法败之时也都会留有余地,太平天国虽排击佛教,但东南之地依然不绝如缕。另外清朝时期有几位大居士菩萨,可以说为近代佛教立下了汗马功劳,使令后来清末民初时期,僧俗两众齐心协力,出现一度的中兴气象。

清期最著名的居士是周梦颜,自号怀西居士,字安士。没错,正是《安士全书》的作者。他以在家身份而博通经藏,又深信净土,这在明清时期可以说是一个善知识的标准要求。为僧有为僧的法则,在家有在家的方便,周居士悲心为重,见到欲界众生造无量罪业,其中以杀业、淫业为两大根源,应缘而著劝戒杀的《万善先资》,劝戒邪淫之《欲海回狂》,后又著导归净土的《西归直指》。结合现实社会问题极为应机,直至民国时期印光大师在给弟子的书信中屡屡推广,说明其最适应当前大众的根机。往生的时候与家人道别,称自己将西归,家人要给他香汤沐浴,他笑着说,我已经香汤沐浴了很久了。谈笑风生间而逝,满室异香。诸位可知佛法乃公共之法,净土为一切众生净土,谁修谁得,亦有戴发高僧,亦有光头俗汉,修行不在几根头发上论高低。

清朝另一位居士彭绍升,本来十六岁成秀才,次年中举人,二十二岁殿试位列第十八成进士,照这样发展仕途潜力十足,风光无限。但他觉得官场烦恼多六根难净,不如辞官于世间行菩萨道,做一个优婆塞而度有缘往生净土。受了菩萨戒后法名际清,一生奉持菩萨戒,宁舍身命,不犯根本。际清居士虽一生并不是大富之人,但是他极重悲福田事业,刻经、斋僧、供衣、放生等善行二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读了《紫柏尊者全集》后,更树立坚固的信心,在学修上有超常的体会,他写的《无量寿经起信论》一气呵成,颇有蕅益大师《弥陀要解》的风格,扎实的经教功底也可从中一览无余!《印祖文钞》中的二林居士说的还是他,《西方公据》是收集古德开示净土法门的内容总集,也是出自他手。

若论功勋还有一位大居士,不但清时影响广大,即使在中国佛教史的长河中亦不得不提,就是杨文会,字仁山居士,他是现代中国佛教复兴之关键人物。因为从小出身富贵,有思想有见识兴趣广泛,二十七岁时一场大病因缘刚好读了《大乘起信论》,因此生起好佛之心。

他的第一功德,便是建立金陵刻经处,这是一个非常伟大千载一时的举动,不仅仅是广为流通法宝,而且通过联系国际友人,把中国失传已久的佛学著作取回国重新刻印。这些法宝包括上至梁隋唐宋时期共有一千多册,其中便有吉藏大师的《中论疏》、《百论疏》,还有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金陵刻经处现在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依然在南京运行,杨仁山居士之塔尚在院内,而刻板印经的工序依旧进行,有缘一见者方知什么叫工匠精神!

仁山居士的第二功德,便是创办祇洹精舍。这是仁山居士对我国当时的佛教现状痛心疾首,感到僧才奇缺,恐怕再这样下去不但为日本、韩国所贻笑,佛教自身也难以存活下去了。他认为振作佛教,必须兴办佛教教育,以开办学堂形式来培养僧才。于1908年秋,祇洹精舍正式开学。这又是一个划时代的缘起,虽然只办了两年就难以为继,但是此举开启了近代佛教教育的先河,奠定了全国各地创办佛学院的雏形。如果没有一个赤诚的佛子情怀,不会对佛教事业有如此的热忱奉献。杨仁山居士的金刚护法心,获得包括僧界人士的敬重。民国年间的大德寄禅和尚赞曰:“七十衰翁何所求,惟是梵讯最清修。流通大藏遍天下,卧对钟山半白头。垂死只遗宗教恨,平生不为子孙忧。坐看法弱魔强日,犹覆迷离一宝舟。”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中国佛教史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