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史(32)
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32)
造化弄人就是这样,明朝的皇帝朱元彰虽然都出过家,但观其一生形势佛法尚未入心,而清朝的皇帝雍正,经过一番宫斗方登基称帝,却因集人王、法王于一身而创千古奇缘!中国佛教至明代已呈颓态,各宗此时后继乏人,时人对佛教也不像古人一样极力支持。好在晚明出现了有中兴之功的四大高僧,让佛教有了回升之势,云栖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蕅益智旭这四位祖师爷。
因宋以后佛教的实践唯靠禅净两门,这两大宗派就像一室的两道门,既要保持各自门庭,同时也要相即不离,高竖法幢的大德们基本上都是禅宗门下大彻大悟的祖师,转过头来再弘扬净土。这四位祖师,可谓是永明延寿大师言下“有禅有净土”的典范。特别是莲池大师,在明代又中兴了净土,而蕅益大师的著作影响之巨大,直到现在还是在讲述教义时所常采用最权威参考文献。四大高僧不必一一从头讲起,只看他们步步入道的因缘点都觉得浑然天成当之无愧!
关于莲池大师,家庭出身很富贵,父母妻儿结伴离世,促使他把人世繁华看了个底朝天,一笔挥就出家的宣言《七笔勾》。受戒后到处参学,既学华严教义也死心塌地参禅,在参笑岩开悟后脱口说:“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若梦,佛魔空争是与非。”这一刻对于一个求道的人而言,真是搭上命也心甘情愿。从此以后放下一切宗教因缘,彻底弘扬净土。有人问大师禅净两门应该怎么融会贯通,大师说如果是两个则要融要会,本来就是一个有什么可融会的,这是见地究竟;又有当时著名的华严学者居士曹鲁川,连写了两封信表示看不起净土,希望他好好弘扬华严,极尽卖弄学识文采之事,莲池大师非常有耐心地一一解答,最后也不客气地说,肉吃饱了来找老僧说禅的人是魔!这是僧格风骨;将要往生前已自知晓,入城和道友外护们告别,走的头一天晚上请大众吃茶,说自己明天要走了,次日端然而逝。《弥陀疏钞》是大师对《阿弥陀经》的重要注释,净土法门的大补,《竹窗随笔》则是佛弟子必读的经典开示,不可不知。
紫柏真可尊者,虽是苏州人却天生豪爽的个性,虎丘的一位禅师见到他知道是法器,请到庙里,他一听八十八佛名,就把钱全部供养掉并出家了。后来听到别人念“断除妄想徒增病,趋向真如即是邪”这两句话,一下子挑起心头功夫欲罢不能,终于在有一天吃饭的时候突然大悟。明太祖对佛教严格,明成祖则十分尊崇,后面的皇帝都一样敬佛,导致僧人过滥、素质低下,反而造成了明朝佛教败相。紫柏大师的名言是:一切都是因缘业力,身为佛弟子,“不可以有心期,不可以无心待。”大概就是因缘,大师最后遭奸人所害,蒙冤入狱还被定了死罪,结果不给机会,人家自己就先坐化了,有缘人来探视,摸摸大师的背说去得好,大师还又把眼睁开朝他一笑!专业人士都知道这叫来去自由,可以说是已了生死的标志。
《憨山大师梦游集》是佛弟子们熟知的文本。主人公与紫柏尊者一样坐过牢,似乎一点都不影响道业,反而成就了他们就是祖师爷。憨山大师万历年间刺血写了一部《华严经》,是皇帝护持并赐金纸完成的。后来在青岛崂山修道,太后要建庙给他,被他用来救灾,结果皇帝不满意太后供养佛教,就拿大师出气把他贬到南方。这一来还正好礼六祖真身,在当地弘扬佛法,穿着囚衣登座讲经,成为佛门佳话。现在憨山大师的肉身还在世,与六祖并坐在南华寺的祖师殿,有缘者可去礼拜!
最后来看蕅益大师,本来四大高僧中最应大写特写的一位,篇幅所限略说正好。一切功德且不论,只说三件事:其一他编选的《净土十要》已经是净土宗离不开的法本,被称为奇书;其二开示录《灵峰宗论》极具信仰情怀实践精进,有人说读此书而不堕泪者,此人必无菩提心;其三对《阿弥陀经》的注释《弥陀要解》,堪称独步千古的不朽之作,印光祖师评价,古佛再来给此经作注,要解依然是不能超越的经典!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