毎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28)

唐朝佛教的事儿,主要内容也就是宗派的形成,除了前面讲的之外,另一位不速之客就是密教。关于显密的关系,当代尼大德隆莲法师有个比喻,佛教若是一件衣服,显宗是面子,密宗就是里子。当然我们今天讲的密教和现在的藏传完全没有关系,而是唐朝开元三大士所弘的密教,史称唐密。

唐玄宗开元年间,印度密教的高僧善无畏、金刚智以及弟子不空先后入唐,他们翻译密部经论,经常奉命举行息灾增益法会,摄受了以皇帝为首的宫廷人物。特别是不空三藏,曾进宫为玄宗灌顶,安史之乱期间在大兴善寺立坛作法。平乱后肃宗给予他空前的优遇,敕令国人不得直称其名,特许他可以骑马进出宫门。不空三藏借机大弘密法,奉命讲经时,代宗莅临行香礼拜。不空三藏圆寂时,皇帝下令休朝三日。密教可谓盛极一时,对唐朝特别是宫廷的影响可见一斑。

另外再散说几宗唐朝佛教的事儿。义净三藏是与罗什法师、真谛三藏、玄奘法师齐名的四大译经师之一。也是继法显法师和玄奘法师之后排名第三的西行取经者,他从广东经海路到了印度,一待就是二十多年,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回到洛阳后也一直译经,参与了八十华严的翻译工作。著有《南海寄归内法传》、《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等重要文献。他写的《求法感赋》十分动人:“晋宋齐梁唐代间,高僧求法离长安。去人成百归无十,后者焉知前者难。路远碧天唯冷结,沙河蔽日力疲殚。后人若未谙斯旨,往往将经容易看。”可见历代西行者重法轻身为法忘躯的精神。

唐朝历代帝王皆信奉佛法,扶风地宫出土的佛指舍利便是历史现证,法门寺的名称也是太祖李渊所赐。唐太宗以后至少有六次把舍利迎请至宫中供养,前面讲的道宣律师曾参加过第一次奉迎法会,华严宗三祖法藏法师曾燃一指供养。大概是人们福越来越薄,到唐懿宗的时候准备第六次奉迎时竟遭群臣反对,甚至有人说“不吉利”的话,懿宗不听反放话说:“朕生得见之,死亦无恨!”

唐朝时期的文豪扎堆,完全没有善根的也大有人在,佛教史上辟佛的代表人物就是韩愈。因反对唐宪宗迎请供奉佛指舍利而招龙颜大怒,被贬潮州依旧固执己见,毁谤佛教入国破国、入家破家,是外来的言教,与中国不和。供奉舍利时许多佛子依教奉行,焚顶香燃指供佛,被他借题发挥,说这样下去人人都不好好过日子了可怎么办,愤青之余还建议把佛舍利消灭,以绝后代之惑。可见此人空有一腔世俗学问,出世间的见识让人笑得牙齿发冷!

武则天是个极具福德因缘的人,八十华严经由她组织翻译,而佛教另外一部影响巨大的宝典《楞严经》,也是她将宰相房融贬到广州因缘中无意促成的,可见她不论翻手为云覆手为雨,都能成就佛门的大事因缘。《楞严经》在印度是国宝,有般剌密帝法师为了弘传东土,几度冒禁出关而被查获,最后把字写在细绢卷起,割开皮挖了肉藏在皮下缝合长好后带出国来。广州上岸遇到房融发心笔受,连智者大师拜了十几年都无缘见的《楞严经》,就这样在广州光孝寺翻译成功流传至今!

祸福相依,佛教兴盛时期的唐人的确有福,但是到唐武宗的时候佛教经了一劫,三武一宗灭佛的第三波——“会昌法难”,因武宗喜好养生之道,觉得佛非中国之教,再加上寺院经济条件太好生活过于富足,私度僧、伪滥僧比例很大,于是引发大规模彻底的废佛运动。先开始勒令僧中犯罪者还俗,继而推行全面升级的毁禁政策,财产充公,佛像法器铸钱及农具。官方的理由是:一者佛教耗费财力不劳而获;二者佛教太出世不讲孝亲;当然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佛教是外来的。虽然法难只有一年时间,宣宗一继位即下诏恢复,但是盛况已去了。

就如同最好的诗在唐朝已写完一样,佛法的黄金时代也已在唐朝发挥到顶,宋及以后的佛教,或是一枝独秀,或是流落民间,逐渐躲闪出曾经的主流文化!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中国佛教史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