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23)

唐朝佛教的日子可以说是过得各门各户既有序又丰富。从玄奘法师的唯识宗来看,因为继承的是弥勒菩萨传给世亲、无著的学说,又有其在印度十几年的游学经历,所以在各个宗派教义中,唯识宗被认为是最接近印度佛学的。与中观三论不同的是,中观讲本质,唯识讲现象,中观告诉我们本质就是空的,唯识则经过分析报告显示出还是空的,中观又称空宗、法性宗,唯识又称有宗、法相宗,所以常讲空有不二、性相圆融的见解到位,是对一个三藏法师佛法见解的基本要求。

玄奘大师有一个很得力的弟子,当时世亲菩萨造《唯识三十颂》,印度的十大论师全部都有注释,其中有的见解难免会相冲,玄奘大师本来想将这十种注释都翻译出来,但是后来听从其弟子的建议,只以护法的注释为主,再糅合其他九种注释,便成为十卷《成唯识论》,这个弟子就是窥基。

窥基法师是北魏名臣尉迟说的后代,母亲梦见手掌上有月轮吞下去就怀了窥基,生下时满室红光人皆称奇,唯有父亲十分担忧,不知此子将来前途怎样。十七岁见玄奘法师的时候让他出家,窥基十分抵触,还说如果让他出家必须有三车随行,一车载经论,一车自己乘,一车载美女美食,没想到玄奘法师同意了,结果一动真格的他就顿舍俗气一心向道了,遂有“三车法师”之称。玄奘法师与众弟子一起翻译法本时,如果有意见不一之处,就先遣其他人出去,只留下窥基来楷定文义,对他的信任可见一斑。窥基本人也的确出众且有担当,《成唯识论述记》是他对本宗的最大贡献,对玄奘法师学说的阐扬发挥,他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玄奘法师的另一弟子圆测,虽然有些争议,却是与窥基并驾齐驱的人物,他本来是新罗国的王孙,三岁就出家,初唐来长安留学,玄奘大师回国后挑选助译弟子,作为其中的五十人之一,圆测也住进了西明寺。圆测的作派比较开放公允,所以少了一些对玄奘亲教师的追随,再加上著作中有自认的见解,所以后来受到一些驳斥,天性喜好山水清修的个性又任人评说。实际在当时的影响力并不亚于窥基,则天武后非常尊崇圆测,挽留他不让回新罗去。最后圆寂在洛阳,大内大遍空寺,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的译场。

今天讲的两位,是玄奘法师唯识宗的主要传承人,这是他们来此世界一遭的使命。不管生前为法而有什么不同见解,舍报后却不约而同地依止在师父身边,现在如果去长安兴教寺礼拜,还能看到两位的舍利塔就在玄奘法师的左右两侧。同时普告世人,无常世界有为国土中,再光辉能耐的过往,最终无非还是尘归尘土归土的结局!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中国佛教史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