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22)

唐朝取代隋朝定都长安,内外兼修得到空前的发展,太宗时出现贞观之治的盛世,佛教作为其中的元素,达到了和国人生活休戚与共的地步,到现在依然散发着光芒,慈恩寺的大雁塔,法门寺地宫舍利,八大宗派的六大祖庭,都在诉说着唐韵佛风,当然还有取经的唐僧玄奘法师!

玄奘法师与观音菩萨的因缘甚深,在他去印度之前,他的亲教师戒贤论师得了一种怪病,浑身疼得直欲主动舍报,梦见观音菩萨告诉他,还有重要的任务没完成,要传授佛法给东土来的求法人。另外他自己西行途中,凭诚心所感观音菩萨传授法宝,一路恶境全凭持念此咒才化险为夷,就是回到东土后翻译的《心经》,正是观音菩萨所修证的般若法门!能蒙菩萨如此护念,这一生必然大有来头。

在世俗的显现中,玄奘法师出生在河南洛阳,俗名陈祎,祖、父皆为官,后来随其兄长到寺院就要出家。那个时候出家为僧是国家级的事情,有严格的年龄要求,见他这么小,问他出家干嘛,他说“远绍如来,近光遗法”,语惊四座,就破例让十几岁的玄奘出家了。从出家到二十九岁去印度求法之间,他也一刻没有闲着,辗转于洛阳、长安、成都、河北等地,把当时的大德都参访遍了,特别是对于经论的深入研习,使他感到“各擅宗途”而不统一,又得知印度有那烂陀寺,戒贤论师正在讲《瑜伽师地论》,因缘催促着发心去西天求法,接下来的辛苦不用细说全民皆知!

到了印度后,他作了更广泛地各地参学,可算是印度通式的外国友人了。在佛学义理上,玄奘法师开始专注唯识学派,本来初衷只是想解决心头之惑,没想到不知不觉成为大宗教师。从记载中看,他当时的成就远远超过印度一般学者的水平,在曲女城的无遮法会上,大显辩才无碍,被大小乘学者同尊誉为“解脱天”、“大乘天”,当时的联盟国主戒日王拜他为国师,力挽留他在印度。

菩萨应世法缘在哪儿色身便住哪儿,终于在西游十七年后,玄奘法师动身回到大唐,受太宗礼遇住锡慈恩寺,开始他人生第二次高潮——翻译经典。近二十年的时间,给后世留下无尽的法藏:六百卷的《大般若经》是三藏之首;《解深密经》是唯识宗所依的根本经典;《成唯识论》极为广阔深奥;而《百法明门论》和亲自著的《八识规矩颂》则是唯识宗入门的必读法本。作为教史上划时代的人物,后人将玄奘法师之前称为旧译,他以后称为新译,此前以意译为多,新译则以直译为本。并制定了五不翻的原则,我们现读般若,是印度的梵语音译,不翻就是出于五不译中尊重不翻的考量。一部《大唐西域记》,成为当时世界视野的巨著。正因法师常住大慈恩寺,所以唯识宗又称慈恩宗。

总之吧,这位伟大的中华民族的脊梁,给我们留下盛唐圣教的气象。他老人家的色身舍利塔,静静地立在陕西的兴教寺内。他老人家的报身在何处?虚云长老有一次入定后神识上到兜率内院听法,发现玄奘法师也在现场听闻,而上生兜率内院亲近弥勒菩萨,愿力成满真实不虚!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中国佛教史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