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学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16)

上一讲的内容有些低沉,印光法师讲过有高位菩萨示现苦乱之境而令众生出离,如果我们能将教史的学习转成教义来相应,则是完全不同的效果。示现这个词最能匹配大乘不思议境界,现实中也确实如此,每次废灭佛教过后,则是更加迅猛发展的佛教复兴运动。

北魏太武帝过后,太子晃的长子文成帝即位并发布了复佛诏书,将佛教轮回的节奏转向兴盛的一面。我们现在可以参观的著名石窟,便是当时佛法大兴的见证。皇帝相续不断地支持佛教,当时的僧官发心在云冈石窟雕刻的五尊释迦如来像,来表达随喜赞叹功德。到了魏孝文帝时期,更是坚决迁都洛阳,除了大加缅怀罗什法师,对僧人十分尊敬,他的继承者宣武帝更加信仰佛教,还亲自在宫中给朝臣讲《维摩诘经》,不可想象那是怎样的场景,作为后人我们只能在参观洛阳龙门石窟时感受他的崇佛敬法之心!而更加著名的敦煌石窟,也正始凿于北魏时期。

乘此风气国际交流更加扩大,外国高僧来华极为活跃,比如菩提流支三藏,是当时教内绝对的主角,他翻译的《往生论》引发昙鸾大师著成《往生论注》,到现在已经成为合刊流通的范本。后者又为梁武帝崇拜的偶像,常常因为他在北方而向北行礼,说鸾法师是肉身菩萨。在西天排名第二十八代,东土禅宗的初祖菩提达摩在此时传播西来意,天台宗的创始人慧文禅师,亦活动在这个时节。同时期译出的著作《付法藏因缘传》,撰述的《洛阳伽蓝记》(伽落就是道场的意思),都是教内响当当的历史文献。

南北朝可谓是佛教最缤纷的时代,涅槃、成实、地论、摄论各种学派竞异,形成南方的思辩性格的佛教,而北方佛教则形成实修性格的面貌,比如禅修一直都是佛教的核心行持,达摩祖师的到来更是开创了全新的体验模式,从示现来看,也许他自己都没想过祖师禅会对东土产生如此强烈巨大的影响,甚至在宋代成为整个佛教的面貌。对于他老人家的佛法见解,可以去看一下《二入四行论》这部法本;而此时的净土法门也顺势而为,昙鸾法师是弘扬净土的核心人物,末法时代的思想被净土用作策发往生的助力;房山石经的出现也是因为末法说的提醒,从而让佛弟子们想着让教法不灭的具体行动。戒律的研习行持也开始闪亮,僧祐大师是当时精于律部、戒德高严的代表人物。

南北朝时期的分散,佛法也只能显现得遍地开花,我们大概了解即可。后面开始进入了大一统的历史阶段,隋朝尽管才三十多年,却奠定了唐朝佛教黄金时代的基础,中国佛教的历史大转折开始形成。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中国佛教史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