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闻思一点点 印度佛教史(8)

今天开始连续几天内容,需要心态理性一点,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观待佛法的命运,实际上所有的史实与佛法无关,佛教在人世间的遭遇,取决于时代的环境和人群的态度,如果发现这一点,有助于我人拥有择法的正见和客观的胸怀。

民国时期高僧太虚大师总结印度佛教史,从大小乘的此起彼伏来进行划分,为小行大隐时代和大主小从时代,也有日本的学者分为原始佛教、部派佛教、大乘佛教三期。从中可以看出,印度佛教的教史实际情况前期就是阿含时代,后期就是方等、般若、法华涅槃时代。今天的内容主要从前期讲起。

上一讲四次结集中第二次,起因是因为一部分比丘化缘而另一部分反对从而引发僧团分为两部,这是僧团的内部因素。实际上社会的背景可能作用更大,随着强有力王朝的出现,原来许多区域统一了起来,文化差异和经济基础都会碰撞,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波及到僧团内部,由对教义的认识不同而发生异说,异说又反作用于各立门户,再加上佛灭后佛教宗教性极浓,这种分裂愈演愈烈,形成了部派佛教。

刚刚开始只是上座部与大众部的分张,主要的争论是对佛说的内容的解释方法有了不同的看法,上座部认为对于佛说的采取“分别说”的态度,就是要有不同的对待和解释。而大众部则认为采取“一说”的态度,对佛说的全部肯定并且接受。听到这里大家看现实生活也有这样的情况,有些人只接受自己相应的宗派法门,有些人认为佛说的法等同一味,如果一心一意用在修行上都能成功,如果互相反对就成以法谤法知见。

经过不断的各执己见,先期大众部分裂出八部,后续上座部也分裂十部,连原来就成了二十部,这是常规的说法。具体争论的内容有很多,比如刚开始争论有十件事情到底可不可以的“十事非法”, 具体来说过午不食,那么是否允许日晷的影过两个指头还可以进食;椰子汁可不可以喝;能不能接受储蓄金银备用等十件具体事宜。再比如对时间与现实关系的看法,现在是实在的,过去与未来是否实在。再比如人死后再生的投胎转世过程中,有没有中阴身的过渡状态。再比如证到阿罗汉后到底有退还是不退。甚至还要讨论佛是不是僧中的一员,算不算僧数,等等等等问题。

以上就是佛灭后佛教的具体情状,主观上而言,他们都是虔诚的佛教徒,也都自认为继承了佛的正统法脉,维护佛法的健康发展。客观地看,阿含经时代的教义,只是佛方便施设的台阶,为后续的大乘缘起性空作铺垫,且不说互相不认可,停留在原地踏步也是不可能成就的。这种分裂后来更甚,细化到分了五百部之多,实际上已经乱套了。三论玄义中描述当时的教况是,“五百异部,萦见网为泥洹”。本来为了求解脱得涅槃,结果法执见解却越来越重。

教史的车轮滚滚到此,正是需要拐点的时候,众生的善根因缘福报形成决定招感,弘扬大乘佛法的时代已经来临,高举大乘旗帜的菩萨即将应世……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印度佛教史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