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趣微课堂 佛教宗派(15)

净土法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佛法在娑婆世界一揽子计划的入海口,净土宗是所有宗派行持上的兜底保障,号称“千经万论同宣,十方诸佛共赞”,一切法门都是净土的模式,一切行门都是净土的原理。念南无阿弥陀佛,甚至成为学佛的标志。

但是要真正意义上的受持净土宗,非常有必要抓住此法门殊胜的核心点,比如他力接引、带业往生、横超生死,圆证三不退、九界同归,乘愿再来等特征,全面勾勒出净土纯大乘的本质,也反衬出净土虽易行而难信的玄关,所以欲得净土的真益,确实要从本宗所依的根本教典走起,追随历代祖师行持而带出的往生节奏。

首先从人而言,跟紧净土宗的十三代祖师,净土祖师虽然不是依法脉的师承而树立,但都是对净土解行极具贡献的祖师,几乎都是明心见性的基础再融入念佛三昧的实证,而且他们开示又不乏千古不朽之作。 初祖慧远祖师的创举,是号召一百二十三位道友成功同生西方,这无疑是魏晋时期划时代意义的事件,用实际行动来论证净土比讲道理有力度得多。二祖善导祖师的《观经四帖疏》才是净土法门的正统宗义;六祖永明延寿祖师的《四料简》;八祖莲池祖师的《弥陀疏钞》和《竹窗随笔》;九祖蕅益大师的《灵峰宗论》、《净土十要》,特别是《弥陀要解》;十一祖省庵祖师的《劝发菩提心文》;十二祖彻悟祖师的《彻悟禅师语录》;十三祖印光祖师的《印祖文钞》,都是实打实念佛念到位的人而说出足金足两的法。可以尽情依之而行。

就法而言,净土宗所依的经典十分明确,《阿弥陀经》、《观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为净土三经。再加上《普贤菩萨行愿品》和《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合称五经,与《往生论》总称净土五经一论。如果行者能够专修受持,字字句句深入信解体悟,净土法门在一代教法中的地位自然了知不谬!

关于修行净土法门的宗旨,大家都知道必须只需三资粮信、愿、行,所谓深信导切愿,切愿引妙行。反过来用行来满所愿、证所信,是一而三三而一的关系。当然信愿行作为净土修行宗旨,也不是谁提倡出来的,而是从佛说净土法门的教义中正确领解成型的。比如就三经而言,《弥陀经》讲信,《无量寿经》有四十八愿,而《观无量寿经》讲十六妙行;就五经而言,三经合在一起讲信,《行愿品》讲愿,《念佛圆通章》讲行,也是根本旨趣;这是大部头而论,如果从微细内容上看,比如四十八愿第十八愿的内容,“设我得佛,若有众生,至心信乐”就是表信,“欲生我国”就是表愿,“乃至十念”就是表行,也是在讲信愿行;甚至弥陀经中听法的四位上首菩萨,大智文殊师利菩萨,表智慧第一,才有能力信净土,阿逸多也就是弥勒菩萨,在现场听净土将来龙华三会复讲净土,表大愿,常精进与不休息两位菩萨表执持名号之行,依然还是信愿行。所以净土的学修宗旨,正在万变不离其信愿行,这是释迦如来所说阿弥陀佛授意的成功诀窍,是本宗的学修正脉。

三资粮如鼎之三足,在净土教史上,历代祖师依修三资粮而成就的同时也各有侧重,慧远祖师时代人根还利,念佛三昧易成,所以以行而带动信愿行为主;善导祖师在盛唐时期,人们福德力具足,以信带动信愿行为主;而到后来末法乃至当今时代,当以蕅益大师为代表的以愿力为主,也即“厌离娑婆,欣求极乐”的发心来带动信愿行更为契机。

另外一点,所有的宗派都是以理性而作佛事,唯有净土则依信仰情怀也能得以成就,这是末法时代更易吸收的天然优势,希望有学佛修行了生死成佛心思的人,仔细想想看。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佛教宗派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