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7)

「佛告無盡意菩薩,善男子,若有無量百千萬億眾生,受諸苦惱,聞是觀世音菩薩,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

今天我们还是围绕着无尽意菩萨问佛,观音菩萨名号的由来这个线索讲起。接前面经文中的几个点来连贯一下。无尽意菩萨的常住国土在东方,叫不眴世界,教主是普贤王如来,这是一个没有声闻缘觉行者,都是清一色的纯菩萨世界。法界约定的规矩是,只要有讲《法华经》时,十方诸佛都派出上首菩萨前来参会听法,可见无尽意在不眴世界的地位和观音菩萨在此国土是一个级别。

其次他问佛观音菩萨以何“因缘”而名,这里请大家注意,真正佛弟子看待万事万物不出因缘所生法,这是心常在道上的一个标志,也是一切问答所依的基础。当我们遇到人、经历事的时候,能不能立足因和缘的背景观待,也是对佛法信心的体现,只有这样他的提问才能称为善问。问法也有多种情况:因不解而问、试问、赴机问。这里无尽意菩萨借众生根机成熟,配合世尊与观音菩萨,故示现而问,属于典型的赴机问。

今天列出的这段经文,既是世尊的总答,也是普门一品的总纲:他包含了观音菩萨的慈悲誓愿——若有百千万亿众生;也指出听闻名号所得的利益——即得解脱;揭开菩萨别具一格的度生方法——观其音声;归结处是最根本的修行手段——一心称名。所以这段经文是全品的核心所在。

这一切都是观音菩萨的主体因缘果报,教义中通常形容为“以名召德,以德应名”。如果将名号度人比作一个系统建筑,那么他的地基非常深广,过程极其谨密,效果最为突出。之所以会有如此不可思议的效果,还真要从后台出发看一下观音菩萨名号威力的由来。

《悲华经》中记载,宝藏如来应世时,观音菩萨是转轮王太子叫不眴,在一次供养完宝藏如来后,他在佛前发大悲愿,在他行菩萨道时,所有世间苦难众生受苦之时,声音被他所闻所见,这些众生的苦如果不能免除,他就不成正觉,这是地基深广,所谓“宿世悲愿”;《楞严经》中也说到二十五位圣人的修行报告,观音菩萨作为压轴登场,向佛说他曾经因为供养过一位观音如来,教给他一种“闻熏闻修金刚三昧”,从观察音声这个现象开始下功夫,刚刚开始悟到声音的本质就是动和静的对比效果,然后一门深入直到尽头,超越对立的二元思维模式,获得了“十方圆明”的境界,说白了就是有了无处不在的功德,这是过程谨密,所谓“因中修证”;我们讲的《普门品》,已经是菩萨三十年的媳妇熬成婆了,依旧以此声音为因缘而利益受苦众生,这是效果突出,所谓“果上利他”。经过菩萨道的勤苦积累,才练成足斤足两的名号功德不可思议,称念功德也不可思议!

这三个方面,可以说是对无尽意菩萨所问的回应,只是诸位切莫只顾着说知道了,应当关注无尽意菩萨这一问的醉翁之意,正对着现在听闻《普门品》的我人,借此机会对观音菩萨的名号,生起趁热打铁的更加信心!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6)

「爾時無盡意菩薩,即從座起,偏袒右肩,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以何因緣名觀世音。」

经题已一语道尽这一品经文的主要内容,果后行因倒驾慈航的观音菩萨,在这个以声音为主导的世界,借声音这个载体而行不设上限的慈悲救苦的事业。如果听闻者能够内心生真实的信解,可以说把这事从理论上明白了,再看经文就成了实践的内容。当然如果经题还听得不是很明朗,那么就要从经文进一步学起。总之闻法的根性不同,要繁简得当,太简单了法义讲不周全,太繁琐了反而会干扰觉性,令智慧显发不出来。

我们来看第一句话的第一个词叫“尔时”,几乎所有经典都是这样来计时,他有几个用意:如果按照常规的某天某时,实际上是不科学的,因为北京、纽约、巴黎的时间定格都不一样,如果把时间定为此处此时,那彼处彼时就不认帐了,所以“尔时”的规格很高,是佛说“法无定法”的体现。而且“尔时”的说明很到位,常说到“当尔之时”,也就是佛该说《法华经》时,正好要讲《普门品》时,众生听《普门品》的因缘成熟之时,所有的因缘果报全部现前时,就是“尔时”,非常完美没有毛病。

如果再把我们此刻的悟性拔高一下,“尔时”就是我们的真如本性周遍功德,在这现前一念的时空假相中,佛陀在讲此经时,千百年来有缘受持读诵时,我们现在利用手机文字讲解时,大家正在此刻用眼根来看、用意根思维受用时,虽然纵横交错可以一眼望穿,实际上都属于一时,不离当下一念周遍法界之心。这才是“尔时”的真实写照,现前境界。若听不懂了此刻求观音菩萨加被,他一直静静地在旁边等你的虔诚恭敬心。

无尽意菩萨应该是观音菩萨的知己,他们两位必须因缘、法缘同样的深厚,才能在这样的法会,在同一品中出现。也说明至少他们的救苦大愿是同频共振的。无尽意菩萨也曾感慨,红尘世界纷扰不息,众生业力茫茫无尽,爱河恨浪滔天无底,发愿度尽此中众生,所以号称“无尽意”。说来惭愧,回想反思一下,我人不管干什么都无法一直相续不断地坚持,所以整个人生世界显现的都是有尽的果报,比如生命,比如感情。

本品中无尽意菩萨为了我们末法众生,能够得知观音菩萨大悲救苦的讯息,明知故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就是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号为观世音?

虽然已经心无挂碍,依然不忘法从恭敬虔诚中求。大家要注意学习,他请法时的三敬行仪,第一是即从座“起”;第二是偏“袒”右肩;第三是“合掌”向佛。所谓的“起”,从发心上而言,本来已经修到安住空性境界,不生不起,但为了乘机利益慈愍众生,所以才会从座而“起”。所谓偏“袒”右肩,一方面古印度以袒为恭敬,而袒右肩则更方便在生活中侍奉恭敬,另一方面则心无杂念地坦诚请法,才能有最好的感应受益。“合掌”是恭敬的根本,手分为左右两边,在此合二为一,表示不敢散乱没个样子,应该专致一心,这才是佛法从恭敬中求的首席形象!

三敬法全部到位,请法的基本路线没错,明日我们来说说观世音菩萨究竟为什么名为观世音的。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5)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题目大义

“普门”这个词很有专属意义,既是表显佛法的高端圆满境界,同时也形容观音菩萨度化众生的蓝图。题目合起来看,观世音菩萨代表人,普门代表法,前者是人妙,后者是法妙,和合一味属于人法立题的形式风格。

具体来讲,“普”就是普遍的意思,“门”有通往到达的作用,我们的一念真如心可以普遍地作用于一切时空交错处,应运而起会成为一种形态惯性,直接首尾呼应成一套系统,就是门的作用。如果觉得这样解释太潮,传统说比如三界六道的划分,就是一种门道,十法界同样如此,如果我们的心与五戒十善相结合,这门就通往人天的世界;如果我们的心体现为无我空性的觉悟,这门通往的就是声闻圣人的境界;如果我们的心与五逆十恶势力勾结成形,将来地狱之门就畅通无阻了。所以应当知道,我们的一念心具备了全部形态的可能,但是凡夫的心量确定中,一个门只能够通到一个地方,而菩萨心境就能同步将全部形态面面俱到,就是“普门”。

“普门”可以从各种角度来进行阐释:比如说断烦恼,如果从差别次第的角度,得先伏后断,伏就是压着不让发作,断就是连根彻底拔起,断也要一品一品地断,如果是普门断惑则没这么多讲究,一断一切烦恼皆断,没有一惑不断,这就叫“断惑普门”;再比如我们常常说修行的法门,号称有八万四千,但实际上一门修行成就,门门自然都通,念阿弥陀佛号称总持法门就是这个功德,所以叫“入法门普门”;还有度化众生的四弘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可是无边之量如何度尽!悟到众生为我自性心中之众生,所以自性众生誓愿度,就全部得度,这就是“弘誓普门”。

当然观音菩萨的根本法是大慈大悲,我们主要从慈悲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慈悲有三种差别:第一种叫“生缘慈悲”,说为“爱见慈悲”更好理解一些,实际上就是我们凡夫的恻隐之心,的确很善良,但这是立足于带情见有亲疏的慈悲,如父母对子女,看着就心疼,但是别人家的子女也是子女,看着就不一样了,对被老虎吃了的人能生起同情心,对牛羊等动物就觉得该是自己的一盘菜,这是一种分别染污的慈悲,不叫普门慈悲;第二种是“法缘慈悲”,比凡夫强,属于二乘圣人的慈悲,他们知道一切法因缘所生,只管出世不想入世,这种格局导致只能随缘度化有缘,而不能平等普度,并没有达到普门的标准。

唯有第三种“无缘大慈,同体大悲”,这话没法理解,只能实践中体悟。诸菩萨证到众生是自性中所显,与自己一体之众生,只管度众生才是度自己的最好方法、最佳效果,所以不考虑自己的利益得失,没有人我的分别,终日度众生没有功勋可记录,这才是观音菩萨的慈悲普门,以平等心对待就叫“普”,一切众生皆度脱就是“门”。他的这种等观视野及行持,兑现在凡夫的感受中就是“普门慈悲”。

当然讲了好几段,也没正面回应的讲解一下普门,好像都是用其他的法来衬托表显才好领会。实际上观音菩萨圆通境界,分身散影的神通,遍洒甘露的清净,都是在说普门,善闻法义的有缘听得可能有点意思,问,何谓普门?答,普门以无门为门。就是没有门所以都是门。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4)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题目大义——菩萨

昨天经题讲了观音菩萨的圣号功德,专业的说法观世音是“别名”;今天再好生了解一下什么是“菩萨”,专业的说法菩萨叫“通名”。菩萨全称为“菩提萨埵”,就是觉悟有情、自利利他的意思,有时候也称为“大道心众生”。因为菩萨的身份就意味着他们信的是大法,解的是大义,发了大心,勤求大果,修的大行,能证大道。这个身份的标志就是彻头彻尾成佛之道上的大乘行者。

如果从内证的境界而论,啥行动也没动,什么本事也没有,但是只要心地发了利益众生的愿望,自己得度与否也不在乎,只想着度人的行者也算菩萨,叫“发心菩萨”;如果修行己经上道,按照前面讲过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次第,修因证果地往上修,想要最终成佛,叫“因地菩萨”。这些菩萨的功德,十行之前以自利为主,十回向以利他为主。初地到七地算标准的菩萨,八地开始更厉害的情况下,有时候叫摩诃萨。还有一种是“果地菩萨”,就是早就成佛了,为了护持其他的佛度化众生果后行因,示现成为菩萨的身份,或者等观世间看看什么时候哪个地方出现因缘,稳准狠地点化一下当事人。当时先让他对世间从此看破,对佛法生起信心,后续的看情况再说。总之不管是身份上示作释迦如来的弟子,还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的日常工作,观音菩萨都是果地菩萨的典型代表。

上述一番解释说起来非常顺溜,但是真正行菩萨道却十分的艰辛。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无我利他发心和行动。学修佛法的人,真正地理解菩萨的境界,乃至感同深受地去临摹菩萨的品质,也要有个从浅入深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刚刚开始学佛,诵读三藏教典,字里行间菩萨这个词汇频频出现,但不一定对法产生受用,对佛菩萨生起依止仰靠的心,那菩萨只是在经文间而已。渐渐多闻多思,亲近善知识、道友,信仰从平面变得立体,从表面进入心里,举手投足都让人感到心有菩萨,这个时候菩萨就到心间。慢慢地朝拜参访,随着福报智慧的增长,在生活里路途中会遇到不可思议的人、经历不可思议的事,或当时匪夷所思或事后恍然大悟,原来经典中说的是真的,菩萨就在人间。这样终于上道会修行了,越来越明白什么是佛法,信心越坚固菩萨越加持,甚至生生世世追着来度化,菩萨近在咫尺而一直浑然不知,终于有所觉察,原来菩萨在身边。

然而再怎么虔诚,千方百计地去相应,始终还是站在菩萨的对面,质的飞跃是从依止菩萨转为自己发心作菩萨!才能真正尝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道情怀,也就差不多和观音菩萨一条心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3)

一部经典理所当然要从题目开始讲起,按照老祖宗的话说叫“提纲挈领”。“提纲”则众目张,好比收渔网,“挈领”则襟袖至,好比叠衣服。总而言之,明白经题就抓住了法门的核心要领,不会跑偏,学修起来不会舍本逐末。这个题目有几个要点:首先是观世音,何许人也,为什么这样称呼,其中有什么功德;其次,什么是菩萨,怎么才能从求菩萨升华至做菩萨;最后领悟一下普门是个什么样形状的门!这三大问题听明白,就算明了本品大意了。

“观世音菩萨”这个圣号,大家早已十二分熟悉,如果深入解析,就可知不仅仅是寻声救苦有求必应,观其音声而得解脱,甚至可以说涵盖了整个佛法的教义。比如说依前面讲的中观法门看,“观”表显的是自性空,“世”体现的是缘起有,而“音”,若说有则看不见摸不着,若说无又声声不断,正是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从天台止观而言,“观”就是止,“世”就是观,此菩萨因地正是依“音”为对境,修习止观而成正果;从三藏教法论,“观”就是经,“世”就是律,“音”就是论;从于此“世”间度化众生的方式来看,“观”就是圣默然,名为宗,“音”就是圣说法,称作教;再从这一期示现来看,极乐世界是他的根本道场,所以他的本师弥陀教主号称无量光寿,而娑婆世界是他的应化道场,只因与此以音声做佛事处偏有因缘所以名叫“观世音”。如此种种解释并非牵强附会,只是因为此“观世音”之圣号,既是十方众生之妙庄严路,亦是十方诸佛之功德海,在经典中的专业说法,叫“获二殊胜”。

上述一番风味解释,如果大家一气呵成地都领悟到了,说明前面的课程听进去了。否则再从下面开始来贯解。

观音菩萨的名号太多太多,在中国佛教中有时也会称其为“施无畏者”、“普门大士”、“慈航大士”、“大慈大悲主”、“正法金刚”等等,只因功德无量,所以名号无量。依据经论中的解释,常见的有三品称谓,除了“观世音”外,还有“光世音”以及“观自在”。“观世音”属于最常用的圣称,意为等观世间,寻声救苦,名观世音。

《普门品》中讲,称名号可以除去七种灾殃,代表语业;礼拜观音菩萨可以满众生的求男求女二愿,代表身业;心存念者可以除贪嗔痴三毒,代表意业。偏就语业而称“观世音”;偏就身业称“光世音”;偏就意业则称“观自在”。这三个名号圆满涵盖了观音菩萨的不护身口意功德,不护的意思就是不用刻意追求,业缘中有求必应已经养成了自然而然的习惯。观世音之功德以慈悲喜舍为常态,寻声救苦对菩萨而言,就是一件不这样才怪的事!正因观众生有求皆苦,所以菩萨有求必应,任运成满所愿令其即得解脱,是观音菩萨度生的专利产品——大悲法门。

今天内容虽讲得偏理,闻者可依此理而融入事,能化作现实生活中傻乎乎地就相信观音菩萨真实不虚,这理就全都暗通了!实际上观音菩萨名号的含义、殊胜的意境,以我们不完善的语言、染污分别的概念来加以说明,已经非真实本来的观音菩萨,只是利用此捕风捉影,善巧地领会菩萨大悲性海中的本地风光!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