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29)

克己以利他 坚忍持净戒
以己度他情 莫杀莫行杖
勿盗勿邪淫 勿作虚诳语
饮酒败众德 佛子应受持
五戒尽形寿 众福之所归

提醒一下我们的课程正在讲五乘共法,共法的本义大家是都遵守的行动纲领。从人乘到佛乘统一的标准。我们受持的五戒可谓是一切戒律的母版,也正符合五乘共法的具体内容。

关于佛教的戒律,我们尚有许多偏见在其中。多少人因为害怕失去自由而拒绝受戒,也有人认为与其做不到还不如不受,这些思想都是不清楚戒律的精神所在,往往用被动割舍的心态去理解主动放弃的发心。应当发觉,戒律真是我们修行路上的最大护法!有保护行者道业增上的根本作用。

三福中的第二福就是持戒,持戒是自愿的克制自己贪嗔痴泛滥的一种德行。这里先讲五戒,即杀生、偷盗、邪淫、妄语、饮酒。我们一般认为戒律更多的是自己的事,无关乎他人,实际上戒律的行为本身就体现出利益众生的效果。就五戒而言,当我们持不杀生戒的时候,一切众生都不必因为害怕被我杀而生恐怖之心,另外偷盗邪淫妄语也同样如此,这样来看持五戒的人就是布施给一切众生安全感,将心比心所以五戒又叫五大施,大家去了解一下为什么要持不饮酒戒的话会更体会到这个施的内涵。

虽然是学佛的基石,对于五戒的学习,我们可能远远不够,许多人以为吃肉就是破杀戒,试想一下杀生戒一定是和杀有关的,吃肉并没有直接去杀,怎么会破戒呢!戒是非常具体明确的,比如杀生戒要条件具备且事实发生才可以判定,首先得认准对象是人,也知道他是人,确实动了杀他的念头,然后用了种种方法实施杀他的行为,最终这个人真的死了,就破了根本杀生戒了,专业的说法叫五缘成犯。其余四条也都有具体的规定,大家可以学习一下《戒律学纲要》、《在家备览》这两本书。

再说一下受戒的功德,不想受戒的人也许是害怕做不到,所以想还不如不受,这很消极情绪。有必要知道受戒的功德到底有多大,才能了知受戒超大的积极作用。比如不杀生戒,如果我们不受戒,我们也基本不会去杀人,但不杀人而不受戒,只能算守法公民世间好人,可一旦受了戒,同样是不杀人地过生活,那么戒功德就体现出来了,持一天算一天的功德,并且大得不可思议!

受五戒并持五戒,可以说是一切福的根本,持戒清净的人生,可以遣除许多障碍,招感一切的善缘和合,保持人天的身份,更重要的是能够引发出世间的功德。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28)

依资具得乐 依施得资具
故佛为众生 先赞布施福
施以舍以利 由悲由敬别
心田事不同 功德分胜劣
施应如法施 勿随至怖报
求报及习先 希天要名等

现代人的求不得苦,往往是看着别人与生俱来而自己毕生追求还得不到,殊不知与生俱来正是过去世勤快发心供养布施的果实。与其羡慕别人今生荣华富贵的果,不如效仿人家曾经所修的因。我们常在人间烟火中盘算着存款、基金、股票,其实都不如舍在布施功德利益中保本。

出家发心修一修苦行,则为世人所赞叹。世俗中如果佛弟子们都穷得日子也过不下去,恐怕很多人也不愿意信佛了!虽然不贪求大富大贵,但是有足够的财富资粮来保障自修和弘法护教还是必要的。物质财富要从布施中来,所以佛陀对弟子们说法的内容,都是先赞叹布施的功德。然而布施的如法与否,还是有很多讲究。

布施的动机,首先一定是发起舍去的心态而主动放弃,其次布施的东西对别人而言能够得到利益。这两方面不达标,比如你并没有舍,而是别人借去要不回来,或者你布施的是过期发霉食物,吃了会生病,说明这个布施已经不如法了。

再从布施的对象看,如果由于他的处境不佳,孤苦伶仃,失去劳动能力,让我们生起同情悲悯心而去布施,这叫悲田。对于父母师长的孝敬,三宝的供养,是出于恭敬虔诚的心情而行布施,这叫敬田。这里“田”的意思比喻对方好比土地,提供给我们耕种福利的机会一样,所以不论悲田、敬田统称为福田。一般来说由下对上称供养,由上对下称布施,简称上供下施。

布施功德的大小也是有区别的,具体从三个方面来见分晓。从心而言,恭敬悲悯的情怀越浓功德越大;从田而言,布施年纪轻轻不去工作而当乞丐的人,肯定不如布施孤寡残疾的人功德更大;从事而言,事就是指布施的东西大小多少,在其他因素全都等同的情况下,肯定舍的多比少功德大。如果其他因素不等则另当别论,比如有一百万的人布施一百块,肯定不如只有一千的人布施一百块功德大,究其原因,佛法是心法!

再来看,布施的心态是否纯粹也很重要:比如不是自己心甘情愿付出,无奈正好遇到跟前推不掉了而行布施;唯恐自己有灾难而行布施;为了借机还人情债而行布施;期望能够收买人心而行布施;只是机械地继承祖上留下的习俗而行布施;希望得到天人的支持或者来世生天而行布施;从心底里意在沽名钓誉而行布施。以上种种都是不如法的布施,应当避免产生这种心态。

这么重重叠叠讲下来,对照一下好像我们平时所修的布施几乎都不如法,索性生起不布施也罢的偏见来,要知道佛说布施的功德,是为了让弟子们更加圆满如法地行布施,所以应当调整的是我们的发心,使其正确,而不是杜绝布施的行为。

舍得舍得越舍越得得再舍,在崇尚物质财富的世界中,我们应当以广行布施来体现佛陀的教法与佛弟子的人生观!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27) 

诸苦由恶业 乐由善业集
苦乐随业尽 修善宜积极
若时能行善 而未作善业
一旦苦果临 尔时复何为
求人而得人 修天不生天
勤修三福行 愿生佛陀前

从前面的内容中看出,只要明白业力的强劲势头,善恶的性质标准,六道上下的因果关联,就算是一个心中有数的人了。

我们所造的身口意三业,当时的感觉好像过后就没有了,实际情况是他会形成一股看不见的势力,含藏在我们的阿赖耶识中等待爆发,一旦遇到适合的外部条件联盟,就会变成真实的遭遇,这种遭遇是苦涩的还是幸福的,就看我们当初造的业种子是善的还是恶的。常说因果丝毫不爽,就是指因果他绝不会造假,只负责来料加工,至于产品的质量,取决于原材料如何。

立足于此应当勤修善法,这样才能保证我们有足够福报悬浮在人天善道,佛法提倡“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双重果报建设,前者恶业不造,止住了恶就是善,称为止善;后者善业多修,称为行善。

在因果报应的网络中,势力范围非常复杂多变,有可能此果未报彼果先牵,一旦有造善业结善缘的机会,就热情地去把它变成事实。否则善业的储存量不够,恶业就会占据上风,这个时候苦果来临,我们就十分被动了。

当然有的人善根深厚,他修善业积分很多,来生可以兑现生天的果报,昨天讲过生到天人世界,整天沉浸在享受中而很难想到修行。所以一个学佛弟子的正确心愿应该是:以修天人的善业而不愿受天人的果报,发愿生在人道中有佛出世的时代。偈颂中讲的三福行,具体指布施、持戒、修定。

布施是佛法中的常见话题,但是需要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真正体现它的功效,明天再说。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26)

天趣初欲界 色及无色界
身胜寿亦胜 乐胜定亦胜

今天着重介绍一下天人的世界,天这个词的本意是光明、自在、清净的意思,是六道中最高级别的所在。会因欲念的浓淡、色身的执着和意识禅定的深浅而有高下之分,总的规律就是执着越轻微越高胜,越粗重越下劣。天的世界总数统计一共有二十八重。

在按照三界的轮廓划分天的位置之前,我们了解一下什么是三界,三界最下处称为欲界,顾名思义这个世界的众生,清一色都有两大生命属性,就是要吃东西和行淫欲。而色界的众生已经突破欲望的本能,在享受不同程度的禅味中尽情释放自己庄严的色身和物质极度丰富的世界。前两者有模有样尚好理解,无色界则更是突破了物质生活,只有潜伏的意识体现生命的价值和存在感,这在人类来说活得简直没有意义,无色界的众生反而觉得这才是他们的幸福!

在二十八重的天界中,欲界从四天王天到他化自在天一共占到六重;色界所占的份额最大,从梵众天到色究竟天一共有十八重之多,无色界质量虽高差别最少,只有四重天。如果从天世界的呈现方式来看,只有四天王天和忉利天还需要依地而居,夜摩天开始以上就都是依空而居了。

逐个介绍说不过来,挑几个特别的讲一下。欲界的六重天又叫六欲天,第一层四天王天,是六欲天中幅员最广阔的地方,天人的身体有半里路那么高,衣服的重量只有半两,寿命长五百年,时间关系合我们人间九百多万年,因为他们的一天相当于我们五十年。六欲天都有社会制度,秩序有上下尊卑之分,出行的坐骑都是龙象孔雀等,身体有光明,随心变换颜色,没有皮肤骨骼筋脉,不用大小便,不会疲惫不堪。在欲望的表现上比人类要轻微得多,四天王、天仞利天虽然行欲如人类,但没有父精母血的不净,夜摩天抱一下,兜率天握个手,化乐天相视一笑,他化自在天挤眉弄眼就意味着把欲念发挥完了!

生到色界天的主因,是修十善业的同时有些世间的禅定力,到色界天虽有身体但无欲念,不存在家庭的形式,色界内最低的梵众天人身高比例有半由旬也就是四十里高,能活到二十小劫也就是三亿两千年的高龄。我们人类是从光音天下生的,身体有光明,身高三百二十里,寿命长八大劫,沟通交流全靠光明不用声音的,然而现在身高只有一米八了。

无色界恒常地处在禅定中,四层天级别不同取决于禅定力的大小,看不到固定的形体展示生活,不是完全没有物质内容,而是极为微细,只有佛才能看得见,最高的非想非非想天人,寿命有八万劫之长。

最后,天界再好,与人类一样的是终有一死,并未出轮回,虽然已经十分庄严,比极乐净土而言却完全不在话下!我们听一听得了,还是要发起出离心才是正事!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25)

人中苦乐杂 升沉之枢纽
人本误鬼本 习俗谬相沿

前面讲过佛出世的地方,一定是在南瞻部洲的人世界中,佛陀当然有他的考量,这其中也是由人世界的实际情况而决定的。

相对于人身而言,三恶道的逼迫甚大,整日的水深火热根本没有学佛之机可乘。转作天人倒是安乐太平,可是软暧连绵的生活几乎不能激发学佛的意志。由此看来人道苦乐参半的环境、越挫越勇的可能恰好成了学佛的优势。

我们通常的理解,六道轮回应该是互相对等的置换不存在主次之分,事实上人道可以说起到了集散中心的枢纽作用。能够生天是因为在人道中修善习禅的结果,堕入恶道基本也是在做人时造下的恶业。假如由下层天生到上层天,或者由恶道直接生天,都是过去世在人道时所造的业所决定的。

曾经有一个帝释天,就是图二中的忉利三十三天的天王,天眼看到自己的天福要享受完了,马上将堕下去到畜生道当驴而亳无办法,去找佛陀求救,佛陀给他受了三皈依,由此功德转了这个将成的业报而更增天福。这个典故为说明皈依的功德不可思议,同时可以看出让他堕畜生的恶业并不是在做天人时造成的,在天界没有机会造这样重的恶业,正是天主的福报享尽以后,过去在人道造的恶业成熟而要去做驴罢了。反过来说,地狱众生无间受苦,猛烈受报的过程中也无暇再造,所以从地狱出来转至鬼道或畜生道也是曾在人道造的恶业在继续发挥。如果从恶道直接转生天上,也是曾经的人道的善业所牵引成就。

这样分析报告显示,人道确实占据着主动权并极具可塑性,不仅仅能够升上堕下,更可贵的是可以出家修行,了生死成佛道。偈颂中说“人本误鬼本,习俗谬相沿”是一声感叹,本来六道中以人道为根本基地,世俗之见中却认为人死了都得去做鬼,而且鬼与地狱好像是一起的生活,这种习俗成风,具体来说常常表现为一边说要超度亡灵往生净土,同时又控制不住地要烧点儿纸钱给他花花。

正信的佛弟子,应该知道佛法是以人为本的佛法,佛教是在人间度化的佛教。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