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

正趣微课堂 佛教宗派(4)

在讲宗派之前我们先作一个总述,佛法的讲解离不开心,最有名的经叫《心经》,开悟叫“明心见性”,立足于现实世界又说“万法唯心”,所以佛法根本内容讲的是“心地法门”。古代大德总结过说,佛讲的三藏经典,禅宗的那么多公案故事,都是为我们现前的一念心所作的注释。换句话说,所有的佛法教义、修行目标,都是为了想方设法把佛法所说的心,搞清楚弄明白。宗派的教义同样如此。

好了,这就又给我们关于宗派的学习增加个前提,佛教所讲的心之内涵,是否就是我们通常认知的心的概念,非常有必要在此说明。我们一提到心,马上下意识地会认为就是身体内跳动的心脏,这在佛教中称为“肉团心”。稍微有些反观能力的人,会认为心就是我们能思会想的念头,产生一系列的主观理解、客观认识,都是这个意识心在作用,这在佛教中称为“缘影心”,顾名思义就是攀缘外在的境界,进行不断的执着分别,也叫“妄想心”,真正的身份就是我们的第六意识。

以上两种都不算佛教所讲的心,佛教讲的心,是指“真如心”,这个概念超越唯心与唯物的对立认知,他是一切万法的原始态与进行时。既没有办法在一切事物上找寻,又可以用一切现象来体现,所以又叫“遍法界心”。大家是否意识到,正因如此所以一切时间地点都可以马上修行,所以佛法总是提醒大家关注当下、守好当下。能够有助于我们看清楚他的经就叫《心经》,与他相遇彻底明白就是明心见性,描述他的功能无边、作用无穷就形容为万法唯心。这才是佛教所说的心之面貌。

今天的内容尚未涉及宗派,只要求找到心正确的理解定位,算是一个后面学习的铺垫,就如同掌握了原材料或者核心技术,那么效果图或者设计方案再怎么演绎都是万变不离其心。之所以在讲宗派前先插这么一段,正面的用意是表明佛法各宗派的教义,实际上是依据各自的立场而对佛法心地展开各具特色的诠释,同时各宗派所设的法门行门无一例外都是一套攻心计。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佛教宗派(3)

昨天我们讲到宗派的分齐,“分齐”这个概念有两重意义,一方面要将其分得清楚明白,另一方面还要合得贯通无碍。昨天只是从宗与教的大分量来厘清,今天把每个宗派给予一个定位。

天台、华严、三论、唯识这四个宗派统称为教,说明是有信解行证的共性,也就是说通过相信后再经过理解、然后用理论指导实践、最后到达终点的次第,因为有次第所以称为“渐教”。而宗门则是直捷道破,只看能不能言下大悟,正因为不立阶级才有了“顿教”之名。

如果从律宗的角度来看,另外的宗派都叫“化教”,而律宗则称为“制教”。这又是功能的分类,顾名思义“化教”是以在前引导而令众生修行上路的形式进行善诱,教法的态度全都是这样子。而“制教”则是制定不可毁犯之措施,在后画出底线进行防范,只需被动遵守便是安全保障,戒律的作用正在于此。

相对于密宗(请注意是指的开元三大士的唐密而非藏传)而言,其他的宗派统称为显说,只有本宗代表佛的密意,犹如我们前面讲过佛教若是一件衣服,显教是面子,密教是里子,而不论面子里子只是一件衣服,里子面子统称一块布料。

相对于净土宗来说,其他的宗派都属于难行道,他的路况必须是在娑婆世界这个地段,通过自己的能力坚持不懈地修行,最终在此世界成就。而净土宗则称为易行道,特征是通过相信极乐世界的存在,仰仗阿弥陀佛的愿力,先往生到极乐世界后,在那里修行成佛。这是净土宗所具有的辨识度。

不论宗还是教的形式,化教、制教的类别,乃至显密、难易的划分,实际上就是整个佛说的一代教法。我们理解的时候犹如编竹席一样,得先逐条分清,才可能编得平展。所以中国佛教的宗派形成,正是对佛陀教法最合理地组织说明,非常到位地表现出“佛以一音而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的实际情况。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佛教宗派(2)

前面在讲教史的时候已经有过提及,首先我们要知道大乘佛法一共形成八个宗派,罗列如下: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唯识宗、禅宗、律宗、密宗、净土宗。再添加一个知识点,这八个宗派从度化众生方式方法的角度,把前四家统编为教,又常称为“禅教密律净”五家。

另外这些宗派因为发源地、主要人物、以及教义特色差别会被冠以异名,比如华严宗又称贤首宗,源于本宗一位祖师号称贤首大师。再比如三论宗又称空宗、性宗,唯识又叫有宗、相宗。这是以三论讲本质、唯识论现象的教义思想特点为称。还有律宗又称南山宗,又是从地点源流形成宗名,这些都是佛教常规的表述。

要想依靠宗派的思路来理解领悟佛法,还需要作一个分齐,就是一个一个放在一起比对着说,才能知道佛法这一盘全局大棋。比如说前四个宗派都是讲教理教义,就称为“教下”,第五个禅宗不讲道理次第,直指明心见性,就叫做“宗门”,我们常听到的“宗门教下”就是这么来的。怎么判断宗与教呢?凡是解析思辨的理解行为都属于教的范畴,从契入心性的领悟境界都是宗的性质。所以很多时候我们容易混淆概念,只以为教下就是讲道理没完没了,宗门就应该一言不发的样子,实际上宗门教下都有自己的宗和教内容。教下的教就是一切经论,学习这些经论过程中突然开悟了,就是悟入了教下的宗;宗门的教就是许多禅门的公案,灯录中记载的祖师开悟的典故,通过用心体会那种情境突然自己也悟道了,就是宗门的宗了。如此讲解不知道能解能悟到否?实际上我们在讲这个课的时候,也在用着宗门教下的原理,理论听清楚是教,心中明白了是宗。

从今天的课程便可窥知,佛菩萨、祖师具大智慧,才能科学地施教设宗,令人既有理论依据展开围绕次第推进,又在法缘相续中保障了随时有心性发明悟入圣道的可能。这也正是闻法的大功德体现。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正趣微课堂 佛教宗派(1)

各位善友吉祥,前面学习了佛法概论和佛教史,并非要求我们刻板地记取多少历史知识和名词概念,而是顺着内容对佛法根本教义和弘化世间的因缘,形成一个根本轮廓,自信地嵌在作为佛弟子的胸怀中。比如佛法是正信的智慧的人生教科,而不是迷信使人越来越不正常。佛教一直都是伴随人类的发展合理的存在,事实上早已是人类文明忽略不掉的重要板块。能够调频心识、信仰佛法是一个人极为重要和难得的天资,这一定是轮回里每一生坚持诚善、注重教养的果报。将这些认知天赋异禀于我们的生命属性,从来毋庸置疑,今后更加坚定。

今天开始我们继续深化学习,教材是以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作为入口,循着各派祖师的修证之路和成功模式,从心开始细细临摹这些学修体系,一方面可以从理论上帮我们打开自以为有的宗派间的隔阂,另一方面从心地上开发原来真的是“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的法境。

首先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宗派?在佛陀住世的时代,都是随缘游化世间,托钵乞食禅观趺坐,因缘成熟刚好有人请法,佛陀根据现场的气氛顺势一说,当场就能让上根的人证成圣果、中下根的人明白真理,所说或长或短一场开示的话,就是后来结集成一部一部的经典。而且佛不必一套一套理论地讲,弟子也不会分门别类地理解,就着在场弟子的承受能力,实打实地讲肯定能上道一定有作用。讲者听者都有总持能力,体现总持效果,这是一点问题都不存在的佛陀时代。

但是法传到东土后有一方面产生了变异,法依然是原汁原味的佛陀圣言,但是人根机产生退化,已经不能够全盘接住总持之法了。佛陀曾有过预告,佛法将有三个时代的发展变迁:佛陀灭后的五百年还是正法时期,体现出有教有修有证圣人的时代特征;再往后一千年是像法时期,这个时候虽然有教法有修行的人,但证圣果的就很少了;再接着一万年的时间周期中,只剩教法还有,几乎没有修行的人了,证圣果的就更不用说了。

佛法东传的时候,已经到像法时期,修道证果的成功率普遍下降,这种危机被有眼光的高僧看在眼里,就开始寻找新的学修模式,让行者还有证圣果的机会。立足于现有的根机条件,从阔大的状态转为深狭的学修,依着某一部经典侧重的法门,实践形成一套特色的修学体系,这就是宗派的由来。说白了,就好比原来过日子都吃满汉全席,但是消化系统的不良,导致吃不下吃不完甚至还吃出了病,只好改吃系列的特色菜,特色菜虽然不是全席,从只为饱腹的目标看,只要实现了就算圆满!

所以客观来说宗派佛教的形成,往前望则是迫不得已的随顺,往后看也可以称顺应时代的发挥。就像法时期单论,东土佛教因为有宗派的分呈,才显出百花齐放春色满园气象。这也是与我们中国人性格相投、正好学修的因缘和合吧!

请见闻已毕者现在开始: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法 讯 通 告

敬白大众,此前把成佛之道讲解圆满,可当作横向学习,接着将从佛教史内容讲起,可算是纵向延伸,无非欲令诸位有缘多闻熏习佛法基础知识,一来自己心中愈加明了何为佛教、何为佛学、何为佛法;二来在读诵经论学习祖师开示时遇到名词术语,就可以知道所指所向,而不必云里雾里地闪过;三来还是那句老话儿,一切都往道上会。

在讲佛教史之前,有些温馨提示。前面讲到佛教佛学佛法有所不同,我们权且可以这样分解,佛教就是佛法住在世间的相貌载体,佛学是指佛教的理论体系教义文章,佛法则是具体行持的法门乃至可以证到的境界。前二者是为后者服务的,后者是体现前两者价值意义的。

有可能我们在学习佛教史的时候,会出现各种各样心理反应,把兴趣全部锁定历史人物的研究,有待判断是否真实和总是依赖考证,至少身为佛弟子是没有必要的,必定历代祖师大德已经把有助于弘法利生的内容楷定得十分完备,我们只要执弟子相去了解并将心得注入信仰修行就足够了。当然认为自己已经一门深入足够学修尚也可,再回头觉得没有必要学习这些也无妨,但前提条件是真的十分精进而非借口只管念佛就行,这次开始的系统学习确实是针对初学者为主,重新调整久修者的麻木心态为辅。

当然我们虽讲的是教史,但并不是客观的陈述,而是带着信仰的情怀去对接圣贤的行履,以史为鉴见贤思齐。从内容来看也不是单纯人世间的历史痕迹,而是放眼法界时空流转入现实世界,以信徒的姿态来受持佛法在娑婆世界中释迦如来的一期演绎成果。常听一句话叫,坐水月道场,做梦幻佛事,一部南瞻部洲的佛教史就是一场完备的梦幻佛事,一念心注射在时空隧道中一起流淌,身为梦中一员的我们,通过学习来不间断地回应每一个叫醒的讯息!愿大家通过学习能够增上信仰,纯正发心,不离当下法界,必定往生西方!合十[合十]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