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0月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7)

离彼三途苦 不生长寿天
佛世生中国 根具离邪见
生死流转中 人身最难得
忆梵行勤勇 三事胜诸天

我们能听到佛法这件事情的发生,需要各方面的条件成熟方可,前面讲了皈依三宝和善知识的教导两个方面,相对此我们自身的条件也得反射出实力,这个实力就是过去生中所做的善事,由当时的愿力串集成一股悬浮能量,支撑着我们这一生必定遇见三宝,听到佛法并依之而行!

在六道轮回中,投胎转世来生依然能做人的几率,不要以为是按六分之一平均值来算。相对人的数量,畜生的种类只看看地球上就已经有了多少,地狱众生和饿鬼就更不要说了。佛曾经透露过一个秘密,用人的手抓一把的土量和整个大地的土量来相比,是我们来生能得到人身份的几率!千万不要误会可能生到天界,真的没那么容易,一般来说下堕三涂才是真正的高速入口。这是一件细思极恐的事,一不留神就可能发生不测。

了解上述背景,从第一组偈颂可以看出,我们作为身体健康的人,生活在能听到佛法的地区,也是生生世世好不辛苦地突出重围才走到了这一步。先得屏蔽三涂的苦楚相连:这里细说一下,不为吓唬人只为对大家学佛有些帮助。三涂有时也写作三途,地狱叫火涂,他们的世界中油锅炉炭是通常所居的建筑,以火为主的生活条件顾名思义;饿鬼叫刀涂,那边众生大多都是欠费的结果,整日总被刀仗追逐着过活;畜生称血涂,互相吃被人吃总是要见血的。

同时,我们也不要追求生到天中做天人,尽管福气很大寿命又长,最下层的四天王天的一天一夜,就扺得上我们人世界的五十年。但是这种尽情地享受无聊的幸福,从解脱的角度来看,依然是浪费资源没有什么意义。

最正确的志向,就是发愿以人的身份,生在佛陀在世的时代,活在有佛法流传的国家,既没有缺胳膊少腿,不聋不哑不瞎,也没有人到处瞎说然后人们一听就信,大家都用佛法的科学来看待世界。再提醒一下,切莫认为这一世中轻易就能够拥有如此的人生,这一切全凭过去世曾经修了很大的福报。

顺着今天的思路下来,发现人身是最难能可贵的,我们的世界中有些事称得上极为出众,比如有人如果当真来学佛就会十分自觉地猛烈修行,当然不学佛的话造恶同样也要猛烈些。另外相对比生天还具备的优势是,佛在示现的时候只在我们这个世界出现!仔细想想,生而为人虽苦乐交集,但就滋养修行的土壤而言,反而是最具竞争力的国土,虽然到处乱石堆砌总令人头疼,然而翡翠、和田玉正处在其中!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16)

趣入正法者 应亲近善士
证教达实性 悲愍巧为说
观德莫观失 随顺莫违逆
佛说满梵行 学者应尊敬

刚刚开始学佛的人,皈依三宝跟随法师学佛,听到亲近这个词来形容还不一定适应,实际上表达的不是俗情而是一种极为坦诚的法谊,设想大家都是佛陀的弟子,厚道无猜的关系才值得我们尽力维系!

已经皈依试图长期深入学习佛法的人,不可或缺的功课就是亲近善士,善士又称善知识,听闻到有这样的人并且能够经常联系或者见面,更重要的是他能起到令你更好地学佛的作用,就可以认定为善知识。佛陀曾经告诉过弟子们,善知识是修行成功与否的决定性因素!现实情况中我们不能很好地依止善知识的主要原因,往往是因为修行并不是我们真实的目的。

当然,亲近善知识前也需要足够的观察,看他是否具备善知识的条件,主要包括才华和道徳,当然后者才是根本,否则徒有前者更容易起反作用。具体来讲一位善知识最基本要有几点的功德:最上乘的一类是已经从真实修行中得来结果,已能领略到圣人的境界;或者他深入研习经典并触类旁通能力很强,可以引导大家学习,能够答疑解惑;了然于心还可以深入浅出地介绍佛法的能力可以带出很好的效果;极具慈悲心常常更容易令人感动折服;当然还有一种善知识他说一句就能说到别人说不到的妙处,专业的说法叫辩才无碍。

大家要听好,能够具备上述所有的品质,已经是了不起的大善知识了,接地气一点地讲,在我们这个时代,能够占到上述品质内容的八分之一份额,我们就可以放心地去亲近依止,学习佛法。切莫用完美主义的眼光来只顾着挑刺,可曾想过在不完美的世界里,谁又具有完美的资格呢!

所以,第二组偈颂应该怎么对待善知识,才应该是我们学习的基本理论,只看好不看坏,听从善知识的意愿而行,不应该抬杠顶撞甚至怀恨在心,毫不夸张地说,这种情况从结局上看就是和佛作对,最大的受害者落在自己!基本理论联系实际,佛法要从恭敬中求,并不是三宝善知识图我们抬举,因为在特别恭敬的时候最容易上道!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印度佛教史(5)

昨天末尾的内容可以证知,大愿是成佛的基石,太子在发起金刚誓愿后,一心端坐思维真理,就这样过了七天,禅定中魔曾三次来扰乱,先欺骗宫廷被人夺走;又派魔女来美色诱惑,最终发动魔兵来威胁太子,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来看,非常感谢魔王成就了太子,只因不为外境所动摇,把所有精力集中用来思维宇宙万物的真相,终于在十二月初七夜晚,初夜证得宿命神通,中夜证得天眼神通,后夜证得漏尽通,断除一切无明烦恼,初八拂晓之际,睹天边的明星豁然大悟,得无上正觉菩提。原来成佛是这么快的一件事,就这样圆满了真理,从此成为释迦牟尼佛。

佛陀所觉悟的根本真理,就是宇宙人生都是以因缘和合互为依存而存在的法则,这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情,简单到佛陀也感到不可思议感而慨之,为什么一切众生都在这个真相中,但是却热衷于妄想执着而不理会真相!大家也可以反思一下,现在的佛法为什么显得如此厚重,不知不觉赋予太多的装饰,反而遮挡住佛陀的本怀!不管怎样,佛陀的成道燃起了真理的慧火,必将照亮法界众生。

释迦佛示现的意义就从此处开始正式体现。刚成佛之际不为人知所内证的境界是,头一周自受用成佛的法乐,第二周开始入海印三昧大禅定,尽情为十方深位菩萨,宣说自己的内证法境《华严经》,这一切都是在不动声色中先期进行完毕。而为世间人所见闻的是,本来想先去度化刚出家时访问的两位修士,但是因缘不具备,他们已经命终。这样只好折回到波罗奈国的鹿野苑,为随他出家的五位比丘说法,内容正是前面成佛之道中讲过的苦集灭道四圣谛,这场法会被称为初转法轮,启动众生可以解脱生死证得涅槃的有效方法。这五人便是最初的僧宝,当时说的四谛法门便是法宝,释迦牟尼佛是佛宝,从此刻开始,就有了三宝住世!

接下来佛法住世中需要更饱满的人事内容,虽然我们不知道因缘中的这些大德本地风光中什么来头,他方国土中什么角色,但是在这一期释迦佛的教法中,他们已经担任着令人感恩的重要角色。

比如波罗奈国俱梨迦长者的儿子耶舍,在他沉迷于酒色生活的一天中,半夜醒来发现爱妾正在和别人调情,这样大的加持导致他嫉火中精神错乱,一路狂奔到鹿野河边遇到佛陀给他安心,不久便带着五十人全部随佛出家。后来他的父母也都皈依佛陀,成为最早的男女居士,这样,佛陀的出家和在家弟子便分类出现了。

再后来佛陀在王舍城度化三迦叶兄弟,这三兄弟是当时十分有名的大外道,费了一番苦心终于带着他们的一千个弟子随佛出家。在此期间,难陀、阿难、提婆达多、阿㝹楼驮以及罗睺罗相继出家。舍利弗和目犍连两位曾经的大外道,也借着马胜比丘的口听到佛说的法而带着二百弟子回到佛陀的怀抱,可能大家觉得为什么度的都是外道,因为除了宿世因缘外,在显现上他们的烦恼要比俗人薄得多,只要一回心就会入道。接着迦叶尊者也出现了,又经过阿难求情,佛陀慈悲地同意了姨母出家成为最初的比丘尼。这样就总称为四众弟子。可以想象,这一千二百位常随佛的比丘弟子们,随着佛陀的足迹到处游化,从形象上来看是多么庄严的僧团,这便是经典中所说的正法时期,我们应该生起极大的随喜赞叹之心……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印度佛教史(4)

悉达多虽然有太子的身份,宿世的五百大愿并没有使他迷失在宫廷的荣华富贵中,父王也对他的不入世隐隐感到担忧,特别建设宫殿挑选美女陪伴,希望他能继承王位,但太子在生活中关注总是些容易激发出世修道情怀的事件,比如印度极为严格的种姓制度。印度最高级别的人是婆罗门,主要从事宗教祭祀,解释宗教经典;其次刹帝利是指王权贵族;吠舍指的是商务人士;第四种是首陀罗就是奴隶。还有一种最低级的贱民,他们走在路上甚至要吆喝以防别人碰到自己。这四种姓不平等待遇让太子极为不满,总想着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自由的。有时随父王出宫游玩,见到农民耕地十分辛苦,还要用鞭子抽打更辛苦的耕牛,犁过的土地翻出许多虫子,鸟飞来全部吃掉,太子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让众生平等离苦得乐。

有一天出城时从四门各遇到老人、病人、还有死人,又遇到一位出家修道的行者很自在欢喜,这种反差极大的遭遇一下激发他的出世之心,在一个月圆之夜下决心放下王位、妻子,只带着一个侍从车匿,骑白马偷偷离开王官,到山林中去追求解脱人生的真谛。走到阿那玛河畔,自己剃掉头发披上道衣,让车匿带着华服白马回宫,当时车匿哭着舍不得离开太子,连白马都悲鸣不已。净饭王知道悲痛万分,派遣人去追回太子,但是太子出家意愿已决,说如果不得真理决不回宫,父王没有办法只能又选了五个皇族青年,随太子一起去修行。

我们常讲甚深缘起,这一场看似悲情的宫廷断舍离别剧,实际上正在酝酿一场大事缘起,且不说这五人就是后来佛的五比丘弟子,车匿也出家成道,父王及族人都听佛得度,就是整个娑婆世界乃至末法众生,都将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而究竟解脱!

太子离宫后先进入苦行主义者的地区,将要成为佛陀的资质使他直觉感到这些外道并不究竟,天知道印度有多少苦行外道,有的从悬崖上跳下来认为苦吃完乐就来了,有的把自己架在火上灸烤,有的举着手几十年不放下来,直到现在的印度这种风气依然十分浓郁。为此太子继续南行,王舍城的频婆娑罗王,也就是韦提希的丈夫、阿阇世王的爹,特地来见太子,并企图让给他王位和一半囯土财产。这不知是不是太子舍得的现报,频王见太子不动心就把世间因缘转为出世间法缘,发愿说如果太子成佛不要忘了度他,果然后来启动《观无量寿经》的讲说机会给了他们家。

太子带五侍从继续走着,拜访了当时两个著名的宗教师,他们的见解都不让太子觉得圆满,直到最后自己发愿去修苦行,在雪山经过了六年极为刻苦的训练,每天只吃麻麦,我们现在看到有瘦骨嶙峋的佛像就是那个时候的写照。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走出来,太子自觉到过分的苦行并不能获得生命的解脱,于是便放弃了苦行,接受了牧女的供养,五个随从还在执着地追求,便以为太子失去了道心弃他而去!

太子并没有强求,只身一人尼连禅河洗净六年来的污秽,心中非常笃定地要去开辟自己的修行途径,一直来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正值一位割草的童子,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出来一个座位,太子在此座上发金刚誓愿:“如果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

我们就着文字来追踪太子的出家成道因缘都觉得十分殊胜加持,特别是到今天的内容关头,因为下一讲中佛陀将要诞生了合十[合十]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每次闻思一点点 印度佛教史(3)

昨天把与佛陀一生有关的圣地叙述一下,今天再折回来从人物事件讲起,迦毗罗卫的国王叫净饭王,他的皇后摩耶夫人是拘利国公主,大概只有这样贤德的夫妇才能承接住大圣人的降生因缘,到皇后四十多岁的时候,梦见太子乘着六牙白象投入母胎怀孕,归途中恰逢在蓝毗尼园,从右胁生下太子,现场有非常殊胜的瑞相,最为津津乐道的是太子四方周行七步,踏足之处皆现莲花,举目四望一手指天一手指地而说:“天上天下 唯我独尊。”这个法说得也很妙,既宣告佛是无上正等正觉者,又反映了众生的我执烦恼。当时天雨香花,九龙吐水为太子沐浴。

多说几句,这段情景佛弟子们都知情,现在四月初八浴佛的形象就是太子出生时的模样。然而对于脚踏莲花,指天指地,特别是从右胁生,可能很多人听的也不相信又不好反对,只是就这么简单面对一下就过去了,甚至有些出于好心学者,意愿是为了能让凡人心眼中说得过去,所以经过研究考察会通一下,结果终归还是认为怎么可能右胁而生,虽说是出于信仰的夸张说辞,但也不会影响佛陀的伟大。这些都是浅见。放眼法界各类众生,他们的生命形态花样百出多得是,只是我们执定了父精母血十月怀胎的模式而已,事情的神奇实际是最不神奇的表现,何况佛陀是圆满觉悟具有超能的圣者,而且当时在场天人护法的拥簇中在菩萨的眼里有更不可思议的境界,比如蓝毗尼的树神显神力,想看太子佛的无见顶相而不能实现!

解释一下为什么对这么个情节过度讲说,因为涉及到根本的正信见解,本来万事万物都是无碍,没有局限无量可能,但是被我人第六意识所困就不能信以为真,这个底线不能打开,那么轮回解脱、极乐净土都会是一信全信一疑遍疑的局面,故不得不说。

再说回来,净饭王得子非常开心,太子回宫后举行庆典,来了一位阿私陀修士,看了太子的相貌便说如太子在家过俗世的生活,将来能做转轮圣王,这是太子具有庄严三十二相提供的证据,佛在《金刚经》中说法时曾讲过,以色见如来,转轮圣王则是如来。但这位修士同时又预言,如果太子舍弃王位出家修道,则能成道,做具一切智的佛陀。

父王一味的高兴中并没有在意可成佛的信息,只是请当时著名的婆罗门教徒给太子取名悉达多,意为吉祥一切功德成就。然而在凡人看来不幸的很,摩耶夫人生下太子七天后去世,天眼则知道她因为诞生太子的福德力,就上升到忉利天做了天人。大概是姐姐养、妹妹育各有因缘,太子的姨妈摩诃波阇波提,成为净饭王的继后来抚养太子,太子依旧健康幸福地成长。

七岁时开始学文,世间的工巧学问和宗教素养都一学即通,十四岁左右开始学武,兵法武术都极好,其他王子射穿三鼓,太子能一箭射穿七鼓。十六岁父亲张罗婚姻,娶了邻囯公主耶输陀罗并生了儿子罗睺罗,到儿子出生的时候太子感叹了一句:“罗睺罗有般奴。”翻译成中文大白话,就是说这是我的债主上门了!

可见前期的示现,都是依着太子身份按世间的因缘发展,随着示现设计好的情节,后面出世修道的情节悄然间越来越近………
请输入图片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