毎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14)

今天我们不讲人事的功德,从高处俯瞰一下魏晋南北朝的教况,经论集中翻译、教义称性解析、高僧层出不穷,是这个时代的特色。不断引进新思潮,互相借鉴又磨擦出火花,上讲中道生法师佛性的观点导致知见冲突,慧远大师神不灭论实则是对异见的回应。

这样的一个教义大发展主要得益于翻译全新的大乘经典并进行讲学。且不说前有罗什法师译出法华、维摩、弥陀等经,北凉的昙无谶译成《涅槃经》,而且他教北凉王沮渠蒙逊受持普门品,治好了他的一种难症,缔造了《普门品》单行独盛的超级大因缘;佛驮跋陀罗的舍利塔现在尚存庐山东林寺,他就在这里译出六十华严。

再看一下论典,在北方有位大德菩提流支,也就是授于昙鸾大师《观无量寿经》的人,他译出一本《十地经论》,后来形成地论师学派;《阿毗昙心论》是代表小乘教义的论典,风行一时,喜好的学者称为毗昙师;而在南方另外一部《成实论》博了更多的眼球,研究本论的代表人物号称梁代三大师,其中的一位光宅法云大师,是讲《法华经》的权威,讲经之妙独步当时,但是本论也引起误会,本来讲的是小乘被错认为大乘佛法;真谛三藏来华译出名著《摄大乘论》,后来出现了摄论师。

这时期,西行求法的著名高僧法显法师,六十五岁才从长安出发,一部《佛国记》是他的心血,后来者义净法师的《求法感赋》正是他途中的写照;畺良耶舍来到建康,译出影响巨大的《观无量寿经》。整个凑齐六朝古都的宋齐梁陈,就好像是排着队来护持佛法,建康成为佛法的摇篮,到梁武帝更是信佛到极致,不但公布《断酒肉文》提倡吃素,更启动了史上首场水陆超度法会,当时号称菩萨皇帝,美中不足的是见到来华的达摩祖师未能投机,这正好又让东土人开始认识禅的第一义谛,而将《金刚经》划为三十二分的正是他儿子昭明太子的手笔。

在这样的环境中,可谓百花盛开春色满园,然而学说思潮愈多愈乱,时节因缘成熟,独属于佛教中国化的形式出现了——判教,也就是说要开始对佛陀的一代教法进行统一的组织说明。否则就如同我们现在一样,稍微多看几本经书,就觉得不知道依哪个才好。当时有人就把佛说的经教总分为顿教、渐教两大类,也有人开始依《涅槃经》的法义,开始划分佛说法分五个时间段的次第,后来的隋朝智者大师进行了集大成!

总的来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是一个开垦及耕耘的时代,正是后来隋唐鼎盛时期开花结果的背景。物极必反,伴随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巨大的灾难也在潜伏靠近,史上三武一宗的灭佛交响,也在这个时代拉开序幕……!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中国佛教史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