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闻思一点点 中国佛教史(4)

从古到今可谓是“世相纷纭何所宗,一心因果尽罗笼,由来铁律恒如是,天道与人无不公”。曹操被称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三国相争没有一天不操心机关算尽占点上风,殊不知江山没多久又被司马家给算走了,历史从此进入东西两晋时期。曹魏时期的思想传播至两晋,以对庄子的追捧把清谈无为的生活态度推向高峰,接受般若性空法义的条件成熟了!

高僧竺法护出现在敦煌,八岁出家完全童真入道标准,随恩师学修经典顺便就通晓了三十六种西城语,周游列国带着经典回至敦煌开始他的译经生涯,如果说前面的大德以点带面的传译,竺法护则是成规模的发行,这在当时更容易引发思潮,极有利于佛法引起主流人群的关注。数量高达惊人的一百七十多部,给后代佛教带来很大影响。其中的《正法华经》是印度最重要的大乘经典首传中国,就此因缘来看,法华经义本来是佛陀教法中最终的家底,而在东土初始的法缘中就已经阐明,又一次印证了我国民的大乘种性。其中《光世音菩萨普门品》立竿见影地普及了观音菩萨的信仰,经中描述观音菩萨与此世界偏有因缘,从那个时候就开始启动了。

另外一部是《光赞般若经》,不仅大大补充了般若经典的不完备,还防范了许多对般若的异解,佛陀讲了二十二年的内容,在东土越来越清晰明了,西晋时期佛教内容迎来了研习般若法义的全盛时期,后来的僧祐大师评价说,经法后来能够广泛流传中华,全凭得力于竺法护对经典的翻译功德。

他译的还有《维摩诘经》,经中这位主人翁的形象风格与当时流行于东晋的名士情投意合,既是在家的身份又具极高的道行使他们生起极大认同感,而且又能与佛法当时这么一件时髦的事情沾上边,于是大家都来蹭热度,迅速打开了本经的知名度!《维摩诂经》是最有代表性的方等经典,当时世尊讲这些经的用意是“褒圆叹大,折小弹偏”,也就是要达到转小乘目光投向大乘佛法的目的。大家看看又是大乘的法缘!

不知道诸位听多是否会觉得枯燥,没错,中国佛教史就是一部经典翻译祖师认定史,竺法护做为佛教初期阶段最伟大的翻译高僧,被时人尊称为敦煌菩萨,这是怎样的一种认可,如久念佛人身有香气一般,敦煌这个极具风情的名字早已被定义为佛教专属符号,成为佛陀智慧光芒的舞台,漫天黄沙与轻舞的飞天好像都成了佛说法会的背景图。这里是竺法护菩萨穷其一生心力开展译经大业的地方,也是他大愿圆满后的归宿!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中国佛教史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