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闻思一点点 印度佛教史(4)

悉达多虽然有太子的身份,宿世的五百大愿并没有使他迷失在宫廷的荣华富贵中,父王也对他的不入世隐隐感到担忧,特别建设宫殿挑选美女陪伴,希望他能继承王位,但太子在生活中关注总是些容易激发出世修道情怀的事件,比如印度极为严格的种姓制度。印度最高级别的人是婆罗门,主要从事宗教祭祀,解释宗教经典;其次刹帝利是指王权贵族;吠舍指的是商务人士;第四种是首陀罗就是奴隶。还有一种最低级的贱民,他们走在路上甚至要吆喝以防别人碰到自己。这四种姓不平等待遇让太子极为不满,总想着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自由的。有时随父王出宫游玩,见到农民耕地十分辛苦,还要用鞭子抽打更辛苦的耕牛,犁过的土地翻出许多虫子,鸟飞来全部吃掉,太子开始思考怎么才能让众生平等离苦得乐。

有一天出城时从四门各遇到老人、病人、还有死人,又遇到一位出家修道的行者很自在欢喜,这种反差极大的遭遇一下激发他的出世之心,在一个月圆之夜下决心放下王位、妻子,只带着一个侍从车匿,骑白马偷偷离开王官,到山林中去追求解脱人生的真谛。走到阿那玛河畔,自己剃掉头发披上道衣,让车匿带着华服白马回宫,当时车匿哭着舍不得离开太子,连白马都悲鸣不已。净饭王知道悲痛万分,派遣人去追回太子,但是太子出家意愿已决,说如果不得真理决不回宫,父王没有办法只能又选了五个皇族青年,随太子一起去修行。

我们常讲甚深缘起,这一场看似悲情的宫廷断舍离别剧,实际上正在酝酿一场大事缘起,且不说这五人就是后来佛的五比丘弟子,车匿也出家成道,父王及族人都听佛得度,就是整个娑婆世界乃至末法众生,都将因为这件事情的发生而究竟解脱!

太子离宫后先进入苦行主义者的地区,将要成为佛陀的资质使他直觉感到这些外道并不究竟,天知道印度有多少苦行外道,有的从悬崖上跳下来认为苦吃完乐就来了,有的把自己架在火上灸烤,有的举着手几十年不放下来,直到现在的印度这种风气依然十分浓郁。为此太子继续南行,王舍城的频婆娑罗王,也就是韦提希的丈夫、阿阇世王的爹,特地来见太子,并企图让给他王位和一半囯土财产。这不知是不是太子舍得的现报,频王见太子不动心就把世间因缘转为出世间法缘,发愿说如果太子成佛不要忘了度他,果然后来启动《观无量寿经》的讲说机会给了他们家。

太子带五侍从继续走着,拜访了当时两个著名的宗教师,他们的见解都不让太子觉得圆满,直到最后自己发愿去修苦行,在雪山经过了六年极为刻苦的训练,每天只吃麻麦,我们现在看到有瘦骨嶙峋的佛像就是那个时候的写照。有些事情只有经历过才能走出来,太子自觉到过分的苦行并不能获得生命的解脱,于是便放弃了苦行,接受了牧女的供养,五个随从还在执着地追求,便以为太子失去了道心弃他而去!

太子并没有强求,只身一人尼连禅河洗净六年来的污秽,心中非常笃定地要去开辟自己的修行途径,一直来到迦耶山附近的菩提迦耶,正值一位割草的童子,在一棵菩提树下用草铺出来一个座位,太子在此座上发金刚誓愿:“如果不成正觉,誓不起此座。”

我们就着文字来追踪太子的出家成道因缘都觉得十分殊胜加持,特别是到今天的内容关头,因为下一讲中佛陀将要诞生了合十[合十]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印度佛教史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