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恶行善(5)
正趣微课堂 断恶行善(5)
学佛已久的人基本都有自己的功课、法门,再回头看修善法似乎有些初始化,但是认真走过心路历程的人才知道,断恶行善所投入的精进力度,并不比深入法门所投入的精进力度小。《了凡四训》里记载了春秋时期的蘧伯玉,二十岁时就有反省自己过失的福德,并彻底作了改过,二十一岁时又觉得改过得并不彻底,都到五十了还是觉得过去的四十九年有太多不足。可见修持改过法要拿出披甲上阵的发心,要当个狠角色不放过自己才行。我人一般都是不由自主地放过自己而对别人狠得不留情面,总是和外境打仗而不善究明自己的内心。
现代人会觉得生活环境大不如古人宁静,似乎行善积德是古朴的事情而少有机会,实际上造不善业的机缘和行善积德的机会是成正比的,随时随地都可以从心行上与善法相应。古人讲“积善之家,必有余庆”,就是指积德可以福荫子孙,因为祖上积下很大的福德,所以才会有下一代乃至十代的子孙来护持家业,如果家中没有了后代,就说明家道中没有福德让后人来进行守护了。
这里讲到一则典故,福建省建宁出过太子老师杨荣,他家祖上以摆渡为生。一次山洪暴发顺流漂下来很多被水淹没的人。别家的船都去捞取财物,他的曾祖父和祖父却只去救人,被人嗤笑是傻瓜。杨荣的父亲出生后家道就开始兴旺起来。一位奇人化作道士和他父亲说,你的祖父和父亲积了许多阴德,子孙应该会发达做大官。可见正应了那句“人善被人欺,人欺天不欺”的古话。
再讲一个典故,说的则是浙江宁波人杨自惩,在县衙当差,心地厚道、公正。一次县官发怒狠打囚犯,杨就跪下替囚犯求情,请县官饶过囚犯,县官也被杨感动得不再行刑了!杨自惩自己很穷,但碰到囚犯缺粮时,他还想尽办法弄些米来救济囚犯。有次新来几个囚犯挨饿没东西吃,他家米也不多,若是给囚犯吃了,自家人就要挨饿,又觉得囚犯可怜,夫妇俩就从家里省出一些米,煮成稀饭给囚犯吃。后来生两个儿子,哥哥叫守陈,弟弟叫守阯,分别当了南北吏部侍郎。再后来大孙子当了刑部侍郎,小孙子当了四川按察使。儿子、孙子都是当时的名臣。这又应了那句“得饶人处且饶人,切莫得理不饶人”的古话。
福建人传统上都信仰佛教,所以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很有福德。有一林姓人家的老太太喜欢行善,经常做粉团给穷人吃,有人要她就给,从来都不厌烦。有仙人化作道士,连续三年每天都向她讨粉团吃,终于有一天说要报答她,让她去世后葬在某地界,子孙后代当官的就会像一升麻子一样多。老太太去世后家人将其安葬在仙人指引的地界,果然后代中做官的人非常多。因此福建有“无林不开榜”的民谣,意思是参考发榜时,榜单上绝对不会没有林家的人。这大概是另外一版“百忍成金”的故事吧!
以上几则都是《了凡四训》中积德行善,福荫子孙的故事,现代人可能听着觉得很刻板。然而我人的心性、所发的善行总是千古不易的铁律,不论古今都会产生同样性质的果报,只不过随着时节因缘而显现具体内容罢了。另外一点,可能会有人产生疑问,佛法不是讲一切因缘果报自作自受吗?为什么祖上积的福德,子孙后代却能够享用?“自作自受”的说法绝对没错,“福荫子孙”也的确是事实,只要从三世轮回中沟通一下,想必大家就都明白了。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