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趣微课堂 断恶行善(2)

“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这句话虽真诚朴实,但藴藏了因果与心性极为深邃、圆融的见解。依心性而呈造化,依造化而显心性。因为心性所以命由己造,因为造化而因果不虚。说出道理来简单,用以实践则不容易。历史上把这个法则运用到极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并效仿的,是明代的袁了凡先生。

袁了凡的本名叫袁黄,他从小丧父,奉母亲命开始学医,认为既可养生、又可救人、还可扬名,十分务实。后来遇到一位奇人,说他应当读书,可以考取功名,并且把他命运算到了头,什么时候参考,名次第几,什么时候官至县令,什么时候寿终正寝?一生命中无子等等,无一例外都被说中了。在这种情况下,袁了凡就对人生彻底放弃了努力。大家注意,这个就是“宿命论”的认知,并不是佛法。

后来在国子监待了一年,也不学习,终日静坐。到南京栖霞山参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是位有道高僧,见他坐了三天三夜一念不起,十分少见,问缘由才知道他认为一切早有定数,没有什么好想的了。云谷禅师笑着判断他的知见说:“我还以为你是大修行人,原来只是一介凡夫而已。”并且告诉他,一个人如果没有彻证空性,还是会被世间法束缚,当然是有定数的,这只是一般人的份上论。如果碰到大善或者极恶的人,就另当别论了,你二十年来的命运被他算得死死的,一点都没改变突破,难道不是凡夫吗?又说佛经中讲,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刚刚讲过的《普门品》),要知道这话佛说的,妄语戒是佛制的,难道诸佛菩萨会骗人吗?如果自己修养仁义,内德饱满,外求则有感即通,内外兼修双管齐下,有什么命运改变不了呢?

云谷禅师让袁了凡反思,他为什么不能高中,为什么命中无子?袁了凡自省后说,他之所以没得功名,从天生的外观来看,有功名的人都有福相,而他没有福相。具体的心行上,首先他少有修善积德,不能增长福报;其次性格急,凡事嫌麻烦,气量小,心不包容;再者常常锋芒毕露,贬毁别人,不择因缘信口直言,这些都是福薄的表现,所以命中注定没有功名。之所以命中无子是因为自身有一大堆问题:比如有洁癖、经常生气发怒;性格自私残忍没有爱心,不喜舍己助人;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耗费元气;再加上喜欢酗酒消散精神;平时整夜地长坐不睡觉,不能保养等等。

禅师告诉他,岂止没有功名、没有生子,你得不到的东西还有很多。世间该大富大贵,该贫穷受苦,各有命格,上天只不过就着他当下的水平改造而已(“上天”不是指主宰神,是那个时代的习惯用语,实际上就是利用因缘和合)。既然意识到自己的问题,就要努力用心改过。从此袁了凡大心一发,从云谷禅师处领了“功过格”,发愿修三千善事,并一心持念准提咒。这样一来原被算的分毫不差命格开始不准了,参加科考本来算的应该是第三,结果成第一名,命里中不了举人竟然也中了,求子得子,五十三岁该死的那年安然无恙。

今天内容先到这里,我们细品一下前后内容情节,实际上都是佛教之常法,人生无非就是因缘果报一条线索,所受的果报来自过去因和现在缘,要改也是从当下因做起,当生惭愧忏悔之心,也就是要先有坦陈先罪的态度,再有改往修来的行为,从事无巨细观照善恶抉择为功夫得力,自利利他、有求必应是功德成效,可见,佛法修行不是算命法,是改命法!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断恶行善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