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门品(11)
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11)
「设复有人,若有罪,若无罪,杻械枷锁检系其身,称观世音菩萨名者,皆悉断坏,即得解脱。」
“杻械枷锁检系”的实况,我们现在只能从影视作品看到,也不一定是历史真实的样子。控制手的叫“杻”,控制脚的叫“械”,在脖子上的是“枷”,用铁链连起来叫“锁”,是三木一铁的组合刑具。“系”就是控制住不让自由活动,“检”就是封锁起来有个期限,系的未必检,检的一定系。落到如此下场,已入死门了。人性讲“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如果能称念观音菩萨圣号,则重关自开,铁木皆断。
这条“枷锁难”中,“若无罪”得救理所当然,“若有罪”得救难平众怒,难道犯法不伏法,佛教成东郭先生了吗?殊不知这条才能体现佛菩萨的视野和佛法精深的格局。我们试入普门来等观一下:从因缘果报上论,报有现报与后报,有罪被枷锁是今生罪业的现报,无罪被枷锁是前世罪业的后报,心生忏悔称念,一并都当解脱;再从冤冤相报何时了来看,你枷我、我枷你,生生世世难逃冤家路窄。称念名号,观音菩萨借机解此冤结,故而不在“若有罪、若无罪”上论对错。总之圣心平等,普门救度,这是圣人格局。若再从差别智处深究,实际上有罪暴恶众生当更加怜愍,如救度当先救度溺水更深之人一样。所以愿听闻者能于此处把心摆平!
《法苑珠林》中记载一则,唐太宗时期,有一位官员叫董雄,从小信佛吃素。后来同僚犯事,朝廷对他也起嫌疑之心,把他和其他人一起禁闭。其觉得甚冤枉,就一心一意地念《普门品》。没过多久他手上的枷锁自己落地,锁居然也没有开。牢卒看见了报告御史张守一,张不相信就又把他锁起来,董雄也不管那么多,照样念,没过多久枷锁又咣当掉地上了,更奇怪的是朱砂写的封条还完好无损。讲到这儿别不相信,回忆一下我们讲华严时无碍心的境界,就是一切皆有可能。张守一意识到董雄等人应该是无辜的,就统统放人了。
如果反观我等为人一世,无一人无时无刻不在“杻械枷锁”中度日,生便是“杻”,死便是“械”,老、病、死便是“枷锁”,苦苦一生便是“检系其身”。名就是“杻”,利就是“械”,恩爱是“枷”,我执是“锁”,处处障道不能修行。所以称念菩萨圣号,不只在危难之中情急之下,从得闻名号便常持念,念念灭却心头的“枷锁”,尽此一生便得解脱。讲到这里,觉得净土一门便是总持普门,《弥陀经》乃大号的《普门品》。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