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趣微课堂 普门品(4)

《观世音菩萨普门品》题目大义——菩萨

昨天经题讲了观音菩萨的圣号功德,专业的说法观世音是“别名”;今天再好生了解一下什么是“菩萨”,专业的说法菩萨叫“通名”。菩萨全称为“菩提萨埵”,就是觉悟有情、自利利他的意思,有时候也称为“大道心众生”。因为菩萨的身份就意味着他们信的是大法,解的是大义,发了大心,勤求大果,修的大行,能证大道。这个身份的标志就是彻头彻尾成佛之道上的大乘行者。

如果从内证的境界而论,啥行动也没动,什么本事也没有,但是只要心地发了利益众生的愿望,自己得度与否也不在乎,只想着度人的行者也算菩萨,叫“发心菩萨”;如果修行己经上道,按照前面讲过的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次第,修因证果地往上修,想要最终成佛,叫“因地菩萨”。这些菩萨的功德,十行之前以自利为主,十回向以利他为主。初地到七地算标准的菩萨,八地开始更厉害的情况下,有时候叫摩诃萨。还有一种是“果地菩萨”,就是早就成佛了,为了护持其他的佛度化众生果后行因,示现成为菩萨的身份,或者等观世间看看什么时候哪个地方出现因缘,稳准狠地点化一下当事人。当时先让他对世间从此看破,对佛法生起信心,后续的看情况再说。总之不管是身份上示作释迦如来的弟子,还是应以何身得度即现何身的日常工作,观音菩萨都是果地菩萨的典型代表。

上述一番解释说起来非常顺溜,但是真正行菩萨道却十分的艰辛。所谓难行能行、难忍能忍的无我利他发心和行动。学修佛法的人,真正地理解菩萨的境界,乃至感同深受地去临摹菩萨的品质,也要有个从浅入深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刚刚开始学佛,诵读三藏教典,字里行间菩萨这个词汇频频出现,但不一定对法产生受用,对佛菩萨生起依止仰靠的心,那菩萨只是在经文间而已。渐渐多闻多思,亲近善知识、道友,信仰从平面变得立体,从表面进入心里,举手投足都让人感到心有菩萨,这个时候菩萨就到心间。慢慢地朝拜参访,随着福报智慧的增长,在生活里路途中会遇到不可思议的人、经历不可思议的事,或当时匪夷所思或事后恍然大悟,原来经典中说的是真的,菩萨就在人间。这样终于上道会修行了,越来越明白什么是佛法,信心越坚固菩萨越加持,甚至生生世世追着来度化,菩萨近在咫尺而一直浑然不知,终于有所觉察,原来菩萨在身边。

然而再怎么虔诚,千方百计地去相应,始终还是站在菩萨的对面,质的飞跃是从依止菩萨转为自己发心作菩萨!才能真正尝到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大道情怀,也就差不多和观音菩萨一条心了。
请输入图片描述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普门品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