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宗派(10)
正趣微课堂 佛教宗派(10)
今天学习三论宗,这个宗本来称中观,是依着佛讲了二十二年的般若空性思想而立宗,主要的法本是三部论典,即《中论》《百论》《十二门论》,所以就又称三论宗了。除了三部论之外,立宗所依据的根本经典有四大经四小经之说。四大经是《华严经》、《法华经》、《涅槃经》和《大般若经》;后者则是指《维摩诘经》、《佛藏经》、《诸法无行经》以及《思益梵天所问经》。
本宗的性格直爽而不留情面,不像天台、华严那么善于谈玄说妙,更多的是对般若毕竟空性的运用,体现的宗风号称“破邪显正”,认为凡有所得都为邪,无所得才是正,在这样的立场下,外道、小乘,乃至有所得大乘,都成为所破的对象,只有这样才能入无得正观、中道实相。我们从他所依的法本中挑几个点来感受一下他的道风。
很多人都认为佛教才是彻底的无神论者,就是基于三论宗的中观见解。三论宗所破斥的神有两种概念,一个叫“大神我”,就是否定有主宰性的创世的绝对的神;另外一个“小神我”,是指误以为四大五蕴的组合体中住着一个主观能动的我,也就是佛法中常说的我执。所以《百论》的第一品就是《破神品》。但是六道轮回中的鬼神还是客观存在的,只不过是缘起众生界的一分子而已。在这一点上我们学佛的行者应该心中有数。
三论宗修行的观法,见解非常的独到。认为学习教义的当下就是在修观法,教即是观,教外并没有独立有效的观法。所以对于思辨法义极其讲究细致,否定一切的执着定见,所有言论全部都指向无所得的正观。比如《中论》的第一句话就开宗明义地说:“不生亦不灭,不来亦不去”。我们一般人都认为万法是从无到有而“生”成的,三论宗认为“生”这个现象禁不起推敲:如果说事物是自生的情况实际不能成立,因为当成为生的时候就意味着是两个事物,一个对于另一个而言,不属于自而成为他了;如果认为事物是他生也不对,因为没有自就不能相对建立他;自他皆不能生,共同也不可能生,好比一颗沙子榨不出油,两颗一起也不出油。除了自、他、共三种渠道再不可能有其他机会获得生的机会,所以“生”这个现象是彻头彻尾的错觉。佛法中常讲“诸法无生”,就是从这个意义而言。原文是“诸法不自生,亦不从他生。不共不无因,是故说无生”。这里提醒一下,三论宗说无生,是破斥对生的定执,并不是连假借因缘合和而生的法也破,属于“破想不破法”,如果去破法的时候实际上已经把他当真了。所以真正高手的操作手法就是“世事难了何妨不了了之”。
再比如说“去”这个现象,生活中都是从这儿到那儿就叫去,仔细一看并没有这回事,首先要明确,去的行为肯定只能于正在去的时间段发生,因为未去时的时候去的行为还没有发生,故而没有去,已去后去的行为已经停止,故而也没有去,现在的问题是去的时间段也没有去这个行为,去的时候必须有去的行为发生才能叫去的时候,现在去的行为没办法建立,还要等去的时候出现才能证明去的行为,而实际情况是去的时候也没有,没有去的时候,当然就没有去的时候的去的行为。所以说“去”这件事就是妄想。
相信大家已经被三论教义绕得找不着北了,但是不要忘了这有个妙不可言的作用,能让我们在语言和思维的路上走到尽头,就会悟道。另外从教理来看,三论最忠诚地守护了般若空性的原则,上述一大堆思辨内容的原型,就是《金刚经》中“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
最后提及一下,三论宗对佛陀教法的说明判断,简单明了,认为一切教法只有大、小乘两种颜色,小乘叫“声闻藏”,大乘叫“菩萨藏”。三论宗不论什么都直接痛快,而唯识宗却是另外一种风格,明天了解。
请大家提起正念开始共修:
1)思维极乐世界真实存在,阿弥陀佛愿力不虚
2)念赞佛偈,阿弥陀佛身金色……
3)相续十念(十声也可)南无阿弥陀佛
4)用心回向愿生西方净土中……
5)功德圆满!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