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69)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69)
真实无分别 勿流于邪计
修习中观行 无自性分别
以无性正见 观察及安住
止观互相应 善入于寂灭
善哉真般若 善哉真解脱
依无等圣智 圆满诸功德
法性本无二 随机说成异
了义不了义 智者善抉择
般若波罗蜜是无分别的智慧,途径只能是实证,描述理解追求都不可能获得。在染污虚妄的世界中注定了最真实的东西却是最难。所以有时候说舍也不得取也不得,不可得中就这么得;有时候说不离此刻一直在,寻觅的时候又不知道了;如果说什么都不想,石头木头也是如此,如果起到思量,又说是妄想,经论中讲般若无知,无所不知是真知。须菩提在佛弟子中叫善取空者,就是因为《金刚经》中讲所言什么即非什么是名什么真让人头疼。只有无意,没有刻意,又不是死意,这就是般若波罗蜜。
我们不能讲出般若,说其是空,大家会误以为是什么都没有;说其是实相,大家又准备离开虚相;说其是佛性,大家又开始提炼佛性。总之一听就是分别。但我们可以讲什么不是般若或者误以为是般若。比如无想天的人修成的无想定,虽然什么都不想,第六意识不起作用,但依旧不是般若而是外道。所以无分别,是不执着有不偏向空的中道实相,依此中观心行,入至无分别智的现证。所谓“至道无难,唯嫌简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
依这样一切法无自性的正见来修学般若,不断观察成就慧,一直安住于此成就定,这样越定越明,越明越定,互相分享当下,能观的智灵而不动,所住的境定而不枯,止观双运合二为一,契入无生的寂灭法性,无分别智也就是般若现前了。
寺院功课每次念完《心经》,都要唱诵摩诃般若波罗蜜多,这是对般若的恭敬礼赞,颂文中也讲“善哉真解脱”。般若既称为无上无等等的法,说明比其高明乃至与其相等的智慧都会不存在,这就是为什么说大乘不共法的内涵。一切的功德都依般若而得以圆满。比如说越凡入圣,比如说往生净土。
了生死成佛道,都是乘此般若空性而成,空性的自体本相是一道清净的,声闻、菩萨、佛都是证入此法性之理,又万变不离其宗地随机施设成不同的法门模式。有法师总结了一下,佛说的大乘教法有三系,性空唯名系、虚妄唯识系、真常唯心系。这个想进一步了解,自己去深入一下,一般来说行者主攻学修自己心怡的宗派,多少会有优越感,认为自己所学的最了义。什么叫了义?就是究竟圆满到顶了,这样就会认为别人所学的差点意思,扬己抑彼的情况在佛教史上时有发生,一个有智慧的人,才能在明白佛法真实义的同时也明白佛法在世间的巧用。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应当善于取舍抉择!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