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63)
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63)
大乘多修习 念佛与念息
念佛由意念 真佛非像佛
观相而持心 善识于方便
念息数随止 非风非喘气
觉了沉与掉 正知不散乱
为断而作行 切勿随彼转
灭时正直行 断于功行失
大乘菩萨道的修行,从见解上来说与佛一致,从具体实践活动来看,差一个级别下位菩萨就完全不能理解上位的为什么那么做,如同爬山一样,往上走几步就出现完全不同的风景,但上山的路是一条,肯定已经从山脚就搞清楚了,我们每天讲一点立足于知识理论的学习,哪怕山路一步都没走上道,至少要从文字描绘中了解一下全山的概况。
上一讲说到止观禅修,应该有一定的所缘境也就是法门,最常提倡的就是念佛法门与数息法门。念佛而言,是以佛的相好庄严乃至功德洪名为所缘的对境,再提醒一下所缘就是忆念在心不忘不断的意思,所以念佛重在意念的全部参与。再比如说观像或者观想念佛,全情当作所缘对境的是真佛来念,这样则能更佳地进入持心令住的状态,也就是常说的从恭敬中求。善识方便的意思,从开始粗线条的轮廓,再逐步部分细腻入微,安住的能力越来越强,摄心的效果就正在产生。
数呼吸修止的方法最容易得力,因为呼吸是我们片刻不离的生理反应,如果借他的存在作为修法所用,可以呈现天然的优势。数的时候随着呼吸进或者出,从一到十周而复始,因为数的时候肯定有专注,养成习惯随着呼吸进出都会觉照起来,心会越来越定,修止终会成功。温馨提示一下不要故意拉长或者缩短呼息,这样容易受伤,按照自己正常的肺活量走就是了。渐入佳境后,不会有风相,如风箱一般出入有粗大的声音;也不能喘,虽然没有声音,但是一停一顿特别不顺;也非气相,比前两者好不少,但是进出时还有那种流量感。这些都调平后效果自然水落石出。
止修到一定程度心住一境了,要有正知来扫黑除恶,灭掉昏沉和掉举的侵袭,昏沉让身心沉重而注入痴念,掉举则染着外在因缘而喜狂不已,总之在修的正在进行时,缘境心力衰弱或者游移不止,就是它们出现了,应该极力生起正知的反思能力,使心不向更散乱的境地发展。
人有一种能力可以对自己的思想进行再思想,这个时候如果觉得有昏沉掉举,也会出现懒得管的心态,这是前面讲的五过中不作行的过失,要用八断行中的思来进行对治,不能一直不作为下去而随沉掉增长。假如果沉掉已经摆平,作行就要停用,让心继续平等正直就是,否则又会让作行成为过失,要用舍来对治。
综上所述,随文入观的演习,大家才发现“平常心是道”不是说一句就有道,是心微密观照的极致运用,也是心真正最平常的时候!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