毎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56)

身及诸受用 三世一切善
为利诸众生 无惜而行施
下士为己施 中士解脱施
利他一切施 是则名大士
财法无畏施 难施殷勤施
闻施心欢喜 胜于寂灭乐
或有不应施 自他及所为
施以舍心胜 常修于意乐
三轮处处着 是施名世间
三轮空相应 出世波罗蜜

迈入大乘佛法,首先想到的日常行为就是布施。在人天法中布施属于三福业的范畴。在声闻乘中出于对自了的急需解决,布施并非重要的加行。然而在利益众生为本的菩萨道中,布施成了最重要最必要的项目,排在了六度法门的首位,因为布施的发心与舍己利他的菩提心行最为相应。

并且大乘的布施法,与前面讲的相较而言,内涵更为深广,菩萨为了利益有情众生,可以毫无保留地修布施行,布施的境界高低与功德大小,要从发心处看起。为了自己获得福报而去行布施,其中功利心在所难免,使得质量较低成为下品布施;为了求解脱而去布施,希望不会被物质所累,属于中品布施;为了利益他人而行布施,产生拔苦与乐的效果,进一步不仅是外在财富物质,乃至自己的身心修行功德,全部都可以无条件施于众生,这才是上品的布施境界。

布施的种类有三:第一叫财施,我们常说钱财是身外之物,所以布施钱财称为外财施,相对外财还有内财施,就是我们的身体甚至生命,比如生活中有人会捐出器官或者骨髓救他人的命,都属于内财施;第二种叫法施,世间的学问技巧教育别人,特别是弘扬佛法教化众生,都是法布施;第三种无畏施,解救危难之际的众生令其脱离恐惧,观音菩萨正因寻声救苦的功德而被称为施无畏者。从大乘布施的深度来看,好像财施特别是外财施最为粗浅,然而从大乘圆融无碍的见解来看,这些布施也是互融互摄的。佛教史上有个公案,姓庞的一位大富长者居士,把家资万贯全部倒入江中,别人问他为什么不布施给穷苦的人,这样自己也有功德,他回答说,我生生世世为布施所累。会看的人可以理解,这个公案在全面地讲解财施法施无畏施。而放生的行为,也同时具备三种布施,拿钱买物念三皈依,解救了一些马上就要断命的众生,非常圆满到位的布施功德。

所以菩萨的布施是全方位立体式的,特别是自己还不够多余,或者最为心爱之物,乃至极难的牺牲行径,也可以难舍能舍。另外一个特点就是主动性创造性极大,并非等人上门不得已而为之。由大乘佛法见解的滋养,菩萨并不会因常行布施而生疲厌,反而一有机会布施就心生欢喜,比罗汉的解脱境界更胜一筹。大家理解一下,如果真想成佛,那么资粮自动送上门来,何乐不为呢!

另外不得不说的是因为在染土的缘故,所以有时候布施也许会呈现善因感恶果的局面,比如自己境界不够就强行不惜生命的代价去布施,或者布施出去增加了别人的恶业,都应该用智慧进行抉择。同时如果自己的实力不够丰满,也是可以用意乐来行布施,比如见别人难舍能舍而真心随喜赞叹,或者观想一切功德上供下施都是可以的,果报也同样不可思议!

最后要说一下大乘佛法布施的基本原则,就是三轮体空,以执着心而行布施只能带来世间的果报,而不去执着施者、受者、所施物才能与空性相应,般若波罗蜜才是成佛的正因,所谓的离一切相修一切善的意义!《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有段具体内容,无尽意菩萨把身上的珠宝首饰都拿出来,发心要供养观音菩萨,按理说这应该是财施,但是无尽意菩萨当时却说,请仁者接受此法施,这段情节表达的正是此三轮体空的内涵。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成佛之道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