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52)

第五章 大乘不共法

耻有所不知 耻有所不能
耻有所不净 回入于大乘
不忍圣教衰 不忍众生苦
缘起大悲心 趣入于大乘

有古代的大德做过究极意义上善恶之分开示,凡事有利于自己的都称为恶,凡事有益于众生的都称为善。从中可以获得大乘佛法的真谛,无我利他的菩萨行,终究圆满成佛的目标。本书称为“成佛之道”,已经明确了佛法的根本内容,可以说不愿意或者没想过成佛的行者,严格意义上来说不可以称为佛弟子。

五乘章中的人天乘,犹在生死不能自拔;三乘章中的声闻乘,只能够独善其身。这都不是佛陀的功德,缺乏菩提心的内容,只有发菩提心才是成佛的正因。这里说为大乘不共法,不共的意思就是独具的品质,明确的目标和无上的运载能力,才能叫大乘。

大乘佛法是最极殊胜的法门,从几个点略显一下和小乘的区别:比如发心不同,小乘以自利为主,利他行为则是大乘的标志;修的法门不同,小乘修四谛十二因缘,大乘则修六度万行;证的果位差别明显,小乘只到阿罗汉,大乘为了成佛;所用的时间不一样,小乘的罗汉最快三生可以成功,慢一点六十劫的时间。大乘成佛之路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时间,阿僧祇就是凡夫的心力根本数不清的意思。这便是大乘,无论从圆满究竟的解脱,或者利益一切众生令得安乐,乃至绍隆三宝住持正法而言,行者都应该以大乘的教法为学修的根本。

佛一生讲法的段落中,讲阿含经的内容都是小乘教理,到了讲方等经典的时候,看到时机成熟,应该让小乘学者回心转意趋向大乘,就用大量的内容来故意地呵责小乘的心量见解,让他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和佛相比,就像萤火虫与太阳的距离,从而惭愧不已,发心向往大乘。

“耻有所不知”,小乘行者的道行只能看到八万劫内的事件,所以当时有人求佛度其出家并证圣果,许多罗汉弟子观不到他哪一世种的善根。“耻有所不净”,在《维摩诘经》中有一个情节,天女散花现场,落到菩萨身上都不沾身,而落到声闻身上却沾着掉不下来,以此表明罗汉虽破了我执,但是还有法执在心,故而修得不是很利落彻底。

在此前提下,意识到声闻乘的局限性,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只能寂灭而不知缘起,执着于涅槃而不知生死才是大涅槃的支撑点。欲入大乘佛法,要依大悲愿力来支持发出上求佛道下化众生之心,这种发心的原动力,就是不忍心让众生受轮回之苦的共情,希望能让一切人听闻到佛法而护教,这样的格局一旦打开,就从凡夫的本位直接趣入大乘的成佛之道!
请输入图片描述

标签: 成佛之道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