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41)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41)
灭应灭于惑 惑灭则苦灭
解脱于痴爱 现证寂灭乐
能灭苦集者 唯有一乘道
三学八正道 能入于涅槃
初增上尸罗 心地净增上
护心令不犯 别别得解脱
在家五八戒 如前之所说
出家戒类五 沙弥沙弥尼
比丘比丘尼 及式叉摩那
于中具足戒 戒法之最胜
殷重所受得 护持莫失坏
苦、集讲完之后开始讲灭谛,轮回受苦的主体色身,逼迫受苦的物质外境,都不是解决问题之道,烦恼才是一切苦的根源,灭除烦恼才是寂灭之道。我们此刻就可以设想一下,假如没有了烦恼,我们的人生会有多么透亮诚恳。
因为根性有异,佛陀设计的教法也不同,种种的法门都是方便引导对症治疗,究竟而言同登彼岸、了生脱死寂灭之道的体性并没有差别。具体表现为三增上学,增上某种意义讲就是提供保障,比如我们根本管不住自己的身口意业,所以就制定戒律把我们护持住;散乱是我们绝对的常态,所以就有诸多禅修的方法支持我们返本归元投入到禅定境界;如同水清月显一般,只有绝对的冷静才能显露真实的智慧结晶。这就是戒定慧三无漏学,三学相因相依,成为解脱寂灭的资历。
再说道谛,就是八正道,连极乐世界依旧在讲的八圣道分,是成圣的正途,前面已有讲过。具体的内容从尸罗开始,尸罗是梵语发音,翻译为汉语就是戒律的意思,分开讲,戒是有所不为,律是当有所为,也就是说除了不可以做的不做之外,应该做的还要去做,这才称得上戒律的精神!前面讲止善行善的意思许多人没明白,认为写错了。
戒律的种类有顿立和渐次两种:顿立比如八关斋戒、菩萨戒,发心说受就可以受,没有什么前期的资格认证;渐次戒则如同上台阶,要一节一节地从五戒、十戒等等次第开展。还有性戒和遮戒之说:比如杀盗淫妄,如果不受戒的人去干这些事情,也是有罪恶的成分在里面,所以称为性戒;那么喝酒的话,如果没有受戒,就谈不上有罪,但是喝多了容易犯前四种,为了防范措施故不可饮酒,有遮止之意称为遮戒。
偈颂中讲的戒,主要从在家、出家戒条差别而论。在家类的有五戒、八关斋戒,前面已经介绍。声闻乘出家戒则分为五种,首先沙弥(沙弥尼)戒,沙弥意为勤策,策发自己勤求解脱的意思。应他们的具体身份而设的戒律,从相貌上刚刚剃度出家,但并没有完备出家的资格,所以称沙弥(沙弥尼)戒。其次比丘(比丘尼)戒,比丘称为乞士,乞食养身、乞法正心的意思,成为比丘(比丘尼)说明正式进入出家的资格,是僧团的主体,从戒的作用而言,比丘、比丘尼是一致的,只是因为性别带的具体差异,佛为制定的戒条也不同,从数量来看比丘尼要多一些,有三百多条,比丘有二百五十条。提醒一下,出家人的戒律在家者是不可以轻易去看的。
还有一条叫式叉摩那戒,专属于出家女众过渡时期的戒内容,剃度沙弥尼必须经两年内严持六法不犯,才能进受比丘尼戒,原因是曾有怀孕的女子出家,结果受了比丘尼戒后又生下孩子,不知情者误以为她犯了戒而有污僧团的清名,所以佛陀才设式叉摩那戒,这个时期称其为学法女。
这样在家男女二众,出家一共五众,加在一起统称为佛的七众弟子。各有各相适合对应的戒律。就主要担当性、殊胜性而言,还是比丘和比丘尼的具足戒为上,最为严格清净,可以增长定慧,解脱生死,最值得我们殷重依法受持莫有毁犯!
评论已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