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佛之道(32)
每次闻·思一点点 成佛之道(32)
调摄于三事 心一境名定
渐离于分别 苦乐次第尽
四禅四空处 慈等四无量
佛说诸定法 次第而修习
布施多杂染 禅定向独善
依人向佛道 戒行为宗要
首先要明白一个道理,禅定境界应该是修出来才算数,正因如此从理论上先辨明深浅反而显得更加重要,既规划出次第,让没有尝过的人搞清楚到什么地步发生什么情况,同时也防范了别有用心或自以为是的人说什么便是什么,反正面对毫不知情的人好像也不用负什么责,这是长期以来坏乱佛法的症结所在。
鉴于中国佛教禅宗独特盛行,而实践佛法的全部内容又好像都叫禅修,极其重要的一件事情是,先了解一下禅定有哪些种类,各自又是怎么定义的。禅宗的禅通常叫祖师禅,他的重点不是修而是悟,默不作声地直接投射在佛的视觉效果自然就明白了。我们这里讲的禅定通常叫如来禅,是通过努力让驿动的心寂静下来,可以从世间的水准一直通往出世间的境地。出世间的属于罗汉、菩萨、佛等圣人,世间的部分也就是一个凡人认真落实便可以做到的四禅八定。
这么一说希望大家不要搞得太复杂,虽然从教义的角度解释,实施禅定叫思维修,称呼禅定叫三摩地,不如用大白话讲禅定就是冷静,冷静永远比热闹占有主动权,越冷静才会越对热闹了如指掌,就像虚空一动不动地看着发生的一切,什么都逃不过它的眼神!禅定功夫正是如此,只有冷静才有机会清净。
禅定须要从训练有素开始,调伏收摄心念,有专注的能力,具体来讲调整身体要平稳正直且放松,调整呼吸不要太粗重使其微细绵长,调整心意集中不要昏昏沉沉或者东想西想。这三个方面调整好容易让心一直持续觉知清净,身心轻安就可以入相当的禅定,有兴趣的看下智者大师写的《童蒙止观》,非常全面。
这样修习不断,完全可以逐一实现四禅八定的目标,不必多说,其中奥妙到者自知。初禅的境界就是梵众天、梵铺天、大梵天的真实心情。其他如图二、图三所示便知。只简单说一句,入了初禅就可以不吃东西而不会饿死,再往上的本事就更不用说了,然而直至非想非非想的地步依旧是没出生死的凡夫。说这一句话的用意,请大家注意,再听说谁是什么佛菩萨示现,如果连不吃东西饿不死的本事都没有,索性连是真是假都不用费工夫去判断。
初禅开始渐渐离却心存分别的本能,到二禅就差不多没了。从情绪泛滥的身心状态,到只感觉禅定的欣喜不已,逐渐越来越冷静无奇。修到四禅的再修慈悲喜舍四无量定,按照佛说的这些禅定依次去修,只有实践证明自己都可以拥有。
如果我们立足人的身份,趋向佛的功德,其中要善于调节利用现状而去侧重行持。比如说持戒是根本,他比修布施有更加如法的优势,因为布施拿捏不准,有可能去恶道或做修罗。修禅定的话只会越来越厌世,又很难趋向度化众生的菩萨行径。简单粗暴地说,生而为人想修成佛,应该以注重持戒为本!
评论已关闭